内容提要:本文利用北京1995年以来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北京市外贸经济发展变化对全市经济总量增长的影响关系。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北京市外贸经济对GDP的直接贡献率为8.6%,北京进出口货物集散地的特征明显,第三产业部门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国际旅游对GDP的贡献有所减弱,9年来海关进出口依存度没有明显提升。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我国加入WTO加快了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进程。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外贸经济发展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但外贸经济发展变化与地区生产总值是怎样的关系,对北京经济的带动作用怎样,一直以来很难进行量化分析。本文通过对北京1995年以来的数据分析,试图从生产和需求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 一、基本概念 1、从海关进出口额和GDP的概念看,外延和内涵均有一定的差别 从外延看:海关进出口额是指商品和服务进出口的经营总规模,是全部价值量;GDP是指商品生产、交易和服务过程中新增加价值和固定资产转移价值。 从内涵看:海关进出口所核算的某些商品和服务在交易中可辗转多次,并反复产生贸易额,而GDP核算的只是本期不再投入生产并作为最终产品的价值。 2、从进出口与GDP的关系看,生产和需求的观察角度不同 从生产角度看:只有进出口活动中创造的增加值才是GDP的直接组成部分。比如:生产出口产品过程中创造的增加值;从事进出口活动产生的交易增值部分。在经济活动中,北京市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通过进出口生产经营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才是GDP的直接组成部分。分析进出口对全市整体经济的直接拉动作用,应该从这个角度观察。 从需求角度看:需求是生产的原动力。在一个开放的城市,总供给是根据需求的结构和总量要求进行调剂的,最终达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总供给包括来自国内市场的资源供给,也包括来自国外市场的资源供给(即进口国外的商品和服务),总需求包括国内市场需求也包括国际市场的需求(即出口国外商品与劳务)。显然,进出口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它通过引进国外资源及出口商品和服务,使一国(或地区)经济直接与国际市场相联系,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并以此影响GDP的增长。 3、从国际旅游与GDP的关系看,接待国外旅游者可视同出口 旅游业是通过旅游者在本地区的消费来拉动本地区经济的增长,国外旅游者在本地的消费理论上就是所消费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因此,旅游业消费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就是GDP的直接产生过程,也是GDP的直接组成部分。 本文涉及的外贸经济是指,目前可以核算的出口产品的生产、进出口交易活动和国际旅游三部分。 另外,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不仅有国际间的流入流出,也有省际间的流入流出,这些因素都影响着一个地区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规模,但由于省际间的流入流出核算比较复杂,本文暂不考虑。 二、基本情况 1、从GDP增长情况看 2004年初步统计北京市实现GDP4283.3亿元,比1995年增加2888.4亿元,增长2.1倍,9年间累计实现GDP达到24095.9亿元,年均增加320.9亿元,平均递增10.6%。 2、从海关进出口情况看 2004年北京市完成海关进出口额946.6亿美元,相当于同期GDP的1.8倍,比1995年增加893.5亿美元,增长16.8倍。9年间累计完成进出口额3928.2亿美元,年均增加99.3亿美元,平均递增37.7%;比GDP现价13.3%增长速度快24.4个百分点。 2004年北京市完成海关进口和出口额分别为740.9和205.7亿美元,相当于同期GDP的1.43倍和39.7%。9年间累计完成进口和出口额分别为2940.6和987.6亿美元,年均增加78.9和20.3亿美元,平均递增42.6%和27.7%。分别快于GDP现价增长速度29.3和14.4个百分点。其中进口的增长明显高于出口的增长,逆差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3、从生产角度的进出口活动看 从出口产品的生产看,2004年北京市出口产品交货值完成602.6亿元,比1995年增加507亿元,增长5.3倍;9年间平均递增22.7%,快于GDP现价增长速度9.4个百分点;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从1995年的5.6%提升到2004年的12.6%。工业出口创造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1995年的0.2%提升到2004年的3.7%。 从进出口交易活动看,2004年北京市商品购进总值中进口完成1175.6亿元,比1995年增加1004.2亿元,增长5.9倍。进口活动创造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1995年的0.95%提升到2004年的2.12%;出口活动创造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1995年的2.0%下降到2004年的0.9%。进口和出口因素共同作用,进出口交易创造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9年间没有明显变化,1995年为2.96%,2004年为3.04%。 4、从国际旅游看 2004年北京市完成旅游外汇收入31.7亿美元,比1995年增加9.9亿美元,增长45.3%;9年间平均递增4.2%,低于GDP可比增长速度6.4个百分点。国际旅游创造的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995年的3.3%下降到2004年的1.9%。 三、外贸经济与GDP的相互影响分析 1、进出口活动直接创造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8.6% 进出口活动直接创造的增加值是GDP的组成部分。据统计,2004年北京市通过生产出口产品、进出口经营和接待入境旅游者等活动直接创造的增加值约370.2亿元,占同期GDP的8.6%;比1995年增长2倍,与GDP增长基本同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8.6%。其中,生产出口产品创造的增加值159亿元,进出口经营活动创造的增加值130亿元,入境旅游创造的增加值81.2亿元,占同期GDP的比重分别为3.7%、3.04%和1.9%。 2、进出口对GDP增长的影响 海关进出口是影响市场供求关系的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出口代表总需求的增加,进口则意味着总供给的扩大,因此,海关进出口是通过改变市场容量对GDP增长产生影响的。当出口大于进口时,对内需不足有所弥补,引起需求量相对扩大,供给量相对减少,市场供需关系得到改善,从而促进GDP的增长;当出口小于进口时,导致供给量增大,如此时内需没有明显增加,则意味着需求量相对减少,市场供需矛盾加重,从而会影响GDP的增长。 进入90年代以来,北京海关进出口额始终呈现进口大于出口的格局,从理论上说,在内需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进口大于出口,外需相对减少,导致供需矛盾加重,使经济增长的难度加大。但从北京海关进出口的特点看,与全国各省市情况均有所不同。一是北京进出口结构减弱了对北京供需市场的影响。以2003年为例,北京按照经营单位所在地完成的海关进出口额为684.6亿美元,但如果按照境内目的地和货源地划分,完成的进出口额只有313.3亿美元,相当于前者的45.7%。也就是说,北京单位组织了进出口货源但实际出口的货源地和进口的目的地并非北京,这与北京中央单位多,全国性的进出口公司多相吻合。这种进出口结构在调节供需中,一定程度减弱了对北京市市场供需的影响,减缓了对GDP增长的压力。二是北京是明显的进出口货物集散地。数据显示,北京商品购进总值中,进口的比重从1995年的9.8%提升到2004年的21.6%,同时销售总额中市外的比重也从1995年的14.4%提高到2004年的37.2%。从海关进口情况看,2003年按经营地划分的海关进口额为516.1亿美元,而按进口目的地划分进口额为213.7亿美元,只占前者的41.4%。说明北京组织的进口的货源,最终大部分分散到了全国各地。具有明显的集散地特征。随着商品进出口数量的增加,地区间的流动量加大,流动中实现了货物的增值,转化为影响GDP增长的直接因素。三是进出口结构调整产生间接效应,带动了相关部门生产的发展和北京市产业结构的调整。近年来,北京市机电产品、仪器仪表、高新技术、通信技术产品等高科技产品的出口比重明显增加,从而有利于GDP的持续稳定增长。 3、GDP对进出口的影响 GDP的生产总量影响进出口总量。从投入产出表显示,2002年比1997年,出口增长88.3%,进口增长1.9倍,同期GDP增长77.5%(现价),出口和进口的增长均高于GDP的增长,说明北京市生产的外向程度是增强的。GDP生产的增长与进出口需求的增长相互作用力增大。 GDP的生产结构影响产品的进出口结构。42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显示,北京2002年有23个部门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有12个部门出口额小于进口额;1997年有20个部门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有12个部门出口额小于进口额,生产过程中产品的来源变化,影响进出口的结构。我们把出口大于进口称为出口型部门(反之称为进口型部门),通过对比我们发现,2002年在第一二产业的部门中,有4个部门从1997年的进口型转为出口型,3个部门从出口型转为进口型,中间投入产品来源的结构变化直接影响进出口结构的变化。(由于1995年使用的是1994年的国家行业标准,2002年使用的是2002年的国家行业标准,因此,在进行结构比较时,部门内容有一定出入。由于第三产业部门变化较大,故没有进行比较。) 4、从进出口结构看产业的比较优势 当出口大于进口时,对内需不足有所弥补,引起需求量相对扩大,供给量相对减少,市场供需关系得到改善,从而促进GDP的增长。这里我们把出口大于进口的行业作为相对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定义,根据2002年北京市40个部门投入产出表显示,共有23个部门具有比较优势,其中,工业只有9个行业有比较优势,占工业24个行业的37.5%。与工业不同,北京很多服务业行业则是出口大于进口,既是北京的重点发展部门,同时相对其他部门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和旅游业等拥有显著的比较优势,他们的净出口占其总产出比重超过5%,占有一定份额。而这些行业均是为生产者提供服务的行业,这些行业附加值较高,增加值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将有利于北京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有利于经济总量的提升。 四、值得关注的问题 1、北京经济的进出口依存度没有明显提升。根据全国分省市的海关进出口资料显示,没有任何一个地区进出口的经营地与进出口目的地和货源地存在明显差异。下表列举了四个直辖市的资料: 海关进出口额(亿美元) | 按经营地分 | 按境内目的地和货源地分 | | 2000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0年 | 2002年 | 2003年 | 北京 | 496.2 | 525.1 | 685 | 242.4 | 267 | 313.3 | 天津 | 171.5 | 228.1 | 293.4 | 171.6 | 228.5 | 300.3 | 上海 | 547.1 | 726.3 | 1123.4 | 547 | 722.5 | 1105.2 | 重庆 | 17.9 | 17.9 | 25.9 | 18.5 | 20.2 | 25.6 | |
因此,从北京的情况看,直接影响北京供求关系的进出口数据应按照出口的货源地和进口的目的地分析更为准确。1996年—2003年,北京市按照进口的目的地和出口的货源地划分的进出口额分别增长8.9%和6.6%,均慢于GDP平均递增10.3%的速度,从进出口额占GDP比重看,“九五”时期为73%,“十五”前三年为72.9%,北京经济的进出口依存度没有提升。 2、北京经济的进出口依存度低于津沪。考虑到进出口对北京市场供需的直接影响,按照进口目的地和出口货源地分析北京的进出口情况,进出口额占GDP的比重2003年比2000年下降10.1个百分点。与津沪比较,低于两市同期水平,变化趋势也与两市相反。详见下表: 进出口依存度比较 | GDP(亿元) | 进出口占GDP比重% | (按境内目的地和货源地分) | | 2000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0年 | 2002年 | 2003年 | 北京 | 2478.8 | 3212.7 | 3663.1 | 80.9 | 68.8 | 70.8 | 天津 | 1639.4 | 2051.2 | 2447.7 | 86.6 | 92.2 | 101.5 | 上海 | 4551.2 | 5408.8 | 6250.8 | 99.5 | 110.6 | 146.3 | 重庆 | 1589.3 | 1971.3 | 2250.6 | 9.6 | 8.5 | 9.4 | |
3、北京工业从进出口结构看缺乏比较优势。在2002年北京市40个部门投入产出表中,工业部门共24个,其中出口大于进口的部门只有9个。值得关注的是,北京近年来发展比较快,对北京工业带动作用比较强劲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工工业、仪器仪表等行业,进出口的规模均比较大,但并没有构建一个大进同时能够大出的经济循环结构,大量的生产资料进口,但加工后的产品并未实现全部出口,多数产品滞留于国内,外汇收支并未达到平衡。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必然对本地的生产和就业带来压力,同时也说明产品的国际市场还需要进一步扩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