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中国纺织品遭遇特保调查 > 正文
 

上海纺织业很受伤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6日 07:12 中国经济周刊

  上海纺织业很受伤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张俊才 ★张亮/上海报道

  欧美对中国纺织品的设限行为,已经成为架在中国企业脖颈上的一把利刃。

  6月1日,小雨。上海虹桥开发区延安西路上的世贸商城,往日熙来攘往、紧张有序的商业交流显得有点稀疏。熬过美欧纺织品出口设限的5月“寒流”,上海世贸商城——这个拥坐华东纺织业外销半壁江山的出口重镇,陷入空前的冷清。

  “我已经准备转销皮具,袜子出口已经山穷水尽。” 世贸商城6楼中天国际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源泽面对《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一脸无奈,“截止5月12日,美国给中国4200万打的袜子配额告罄,不再能够出货,我的袜子业务完全休止。”

  厂商之痛——职工下岗在所难免

  上海是中国纺织品出口的晴雨表,江浙大大小小近千家纺织品都从上海外贸公司出口;而世贸商城此时已经无法掩抑与其关联的上链——纺织品生产厂商遭遇“设限”后的艰危处境。

  孙源泽独家代理出口的袜子,其出品商是浙江正元集团。

  位于浙江上虞经济开发区通江路的正元集团,此时烟雨迷蒙,浅绿色的门庭出现少有的宁静,这个中国袜业的排头兵正用劲力气消化出口通道堵塞带来的阵痛。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浙江正元集团是专业生产各种档次的生活用袜、手套无缝内衣,大部分商品出口美国,在这次美国出口限额中首当其冲受到重创。

  “去年,正元外销美国产品总价值5亿元人民币,春节前,形势良好,节后,我们又从贵州、甘肃两地招收下岗工人800人,人数达3200多,如果美国不对中国出口设限,我们会有很大的利润增长点,但设限后我们只能守住日本市场,经济效益受到影响,所以员工下岗在所难免。”6月2日傍晚,浙江正元集团总经理王雪成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

  王同时对记者表露自己的心里“压力”:这些从贵州、甘肃找来的新员工本来就是下岗工人,再度下岗真有点不忍心,况且,当时两地的电视台都跟踪采访,报道了正元集团为内地安置下岗工人的“义举”,目前有点骑虎难下。

  “没办法,我们只好1个岗位增加0.5个人,这样成本也相应增加了。”王雪成说,“现在袜类向美国寄样品都不行了,估计服装业3个月后也会是同样命运。原以为WTO之后,配额取消,所以大幅度增加机器和员工,谁知道竟是今天这样局面。”

  这种局面也属于整个制衣行业。上海奉贤以出口欧美为生产方向的四海服装厂厂长夏志龙告诉记者:“美国在进口上设限,使我们的生产受到很大考验,大批裁员对社会也增加负担;事实上,我们加工水平并不低,就目前说,国际顶尖级服装品牌35%在上海加工,上个月,法国组织一批有代表性的企业来上海奉贤考察,得出的结论是,我们的加工水平令人满意。”

  贸易之累——出口大国也是进口大国

  上海市娄山关路上,与世贸商城仅几步之遥的东方国际创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国际”),是上海纺织品对外出口的老字号,具有很强的出口实力。

  6月1日下午,东方国际设计打样中心副主任赵军女士在办公室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东方国际在对外贸易上,美国这一块占大头,本次贸易设限对我们的影响可想而知。”

  “我们不能一味看低自己的纺织产品,事实上,我们国内纺织品的技术附加值也在提高,其中的设计创意、印染技术含量不比国外同类产品逊色。”作为设计技术出身的赵军对记者直陈,“这种情况下,我们政府不能屈服,我们不仅是出口大国,还是进口大国,每年要进来大量的计算机、重型机械乃至飞机,强大的市场需求也是一块筹码。”

  不过,她接下来分析,这个“寒冷”5月,受到考验的不仅仅是贸易公司,包括整个产业链条:棉农—纺织工人—缝制印染物流等方方面面都受到影响。

  自称以“大心胸”坦然从容对待这次贸易设限的东方国际,比起外界的激动的确多了些沉静。

  和《中国经济周刊》商议以“有关负责人”称谓的东方国际的两位负责业务的副总6月1日在东方国际会议室接受采访时说:“2000年,东方国际上市,主营服装进出口业务,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厂,其中,白鹤服装厂和高南服装厂都面向美国市场生产,估计下半年一部分要停产,尽管想尽办法,开辟其他定单,但填补不了美国进口设限的缺口。”

  相互辅证的两位负责人说,早在两个月前,美国就不下订单了,原属中国的订单转到了越南、孟加拉,这对东方明年的订单影响十分巨大。“这这样设限与WTO相抵牾,实际上是一种贸易歧视。针对这种情况,东方的对策是,减少敏感性出口产品,增加非敏感性纺织产品,呼吁政府增加出口管理,加强相关谈判,政府牵头,商会联络,改变国内纺织品出口一窝蜂现状。”东方国际其中一个负责人说。

  据东方国际分析,2005年1—4月份,中国对美国出口裤子增幅最快,可只占美国市场4%的份额,配额200万条,远少于越南700万条,说明美国给中国的配额很低,事实上,美国国内也不生产该产品,必须从其他国家进口,不买中国的也要买其他国家的,根本不存在中国产品威胁之说。

  市场之阻——民间接触破“政策坚冰”

  作为精心打造继巴黎、米兰、伦敦、纽约和东京之后“世界第6大服装之都”的上海,为应对制裁正在积极寻找对策。针对“5月寒流”,上海国际时尚联合会联合美国CYBER MERCHANTS EXCHANGE 公司在政策的“冰层”之下,擘画企业之间的通融。

  《中国经济周刊》获悉,5月21日至6月5日,伴随着2005年纺织品赔额取消,来自欧美150家服装采购商,包括CK、REEBOK、NOKIA这样的世界名牌大鳄,开始了上海—杭州—苏州—广州—浙江科桥面料市场—上海的企业“零距离接触”。

  “我们组织这些买家过来,就是为了反对美国的贸易制裁。”上海服装行业协会郭卫生副会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让欧美企业和中国服装企业交流,让他们明白,由于政府制裁,他们也和中国企业一样蒙受损失。”

  美国纺织协会会长在上海市杨浦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双方之间的密切接触,目的就是通过他们自己的国内企业向政府反映,并让政府明白,尽管政府出台了这项设限政策,但是中美企业之间的贸易不应该因此为而终止。”

  据郭卫生介绍,在中美企业交流过程中,不少美国企业已经向中国纺织企业下单,但是,考虑到美国制裁政策在即,为规避风险,中国企业只签下意向合同。

  6月2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焦扬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上海将联合邻省江苏、浙江及其有关城市建立长三角纺织品出口预警机制,防范变幻莫测的纺织品贸易环境。

  “根据有关协议,2005年1月1日起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纺织品贸易取消配额制度,纺织品贸易全球一体化。”焦扬介绍,“在此背景下,上海纺织品出口贸易出现了稳健增长、但总增幅放缓的特点。”

  焦扬解释,纺织品是上海重要行业,针对国际纺织品贸易环境不断变化的形势,上海将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提高纺织品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加快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企业走出去,优化资源配置,主动规避贸易摩擦。

  据了解,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外经贸委等部门将密切合作,及时跟踪纺织品出口的价格变化情况,建立纺织品出口预警机制,同时,上海将在中国商务部支持下,联合江苏、浙江首先在纺织品领域建立长江三角洲地区相关预警机制。此外,上海将进一步支持行业协会,促进行业协会运行机制向市场化方向发展,以期通过行业协会这样的中介组织在国际贸易摩擦中切实维护企业利益。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纺织品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