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杂志:首钢大搬迁 钢铁巨人的涅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6日 18:19 《新世纪》杂志 | ||||||||
策划统筹/陈晖 执行/张蕊 王歆效 程海涛 摄影/陈萧军
在京职工8.4万人,河北新厂只需7000人? 首钢填海东进,为何选址唐山曹妃甸? 明星企业巨额税收,花落京冀谁家? 污染大户欲成环保新星,拒绝污染下乡? 高科技打造新钢厂,一期年产800万吨能否实现? 落寞京西石景山,地产飙升房价看好? 本刊记者/张蕊 2004年2月20日零时,首钢第一炼钢厂全面停产。这座1964年12月投产,曾被誉为“拥有世界上转得最快的转炉”的炼钢厂,就这样光荣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现在什么都看不出来了!”站在有着近40年辉煌历史,如今却空空荡荡的首钢第一炼钢厂原址,工人李师傅带有几分落寞地对记者说。“2004年停产、拆厂的时候,很多工人都哭了。我们在这里工作了十几年,有的甚至是几十年,当时心里真是说不出的难受!” 当之无愧的钢铁巨人 首钢始建于1919年,在最初的30年中,首钢在关关停停中跌宕而行,直到北京解放后,它才真正获得新生。 1958年,首钢建成中国第一座侧吹转炉,结束了首钢有铁无钢的历史。1964年,中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在这里建成,从此揭开了中国炼钢生产的新篇章。1978年首钢进入中国十大钢铁企业行列,1994年钢产量达到全国第一位。 如今,这个目前拥有北京1/6产业工人的大型企业经过86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建设,已成为钢铁、采矿、机械、电子、建筑、房地产、服务业、海外贸易等跨行业、跨地区、跨国、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 目前,首钢在册职工达到13.51万人(北京地区8.4万人,其中涉钢产业职工4.51万人)。而作为首钢主业的钢铁生产基本集中在三个地方:一是北京石景山地区的800万吨铁、钢、材综合生产基地;二是在河北迁安首钢矿山基地和2004年7月建成的200万吨钢坯生产基地;三是秦皇岛100万吨中板生产基地,主要是调坯轧材。 截至2003年末,首钢资产总额477亿元(钢铁业资产371亿元),其中净资产241亿元。2004年全年更实现销售收入619亿元,同比增长39.9%;实现利润12.47亿元,同比增长21.6%,均创出了历史最高水平。 从1979年到2003年,首钢累计向国家上交利税费358亿元,长期以来都是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为北京市、新中国的冶金工业,乃至新中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有资料显示,首钢上交的利税占到北京市财政收入的5%。 难摘环保“黑帽子”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首钢在为北京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特殊的地理环境也使其面临着比其他企业更大的环保压力,首钢一直顶着北京“黑帽子”的头衔。 首钢距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只有17公里,厂区集中了高耗能、高耗水及高排放的生产设备,对北京市区空气环境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首钢所在的石景山区全年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仅占全年天数的50.4%,居全市环境倒数之列。 尽管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首钢就在为改变自身污染的状况做着努力。特别是1995年至2003年,首钢已累计投资16亿元建设和改造环保设施,2000年主厂区的废气和粉尘排放总量比1995年下降了60%,2003年又比2000年下降了30%。 2004年,首钢主厂区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更是大幅降低,其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降低17.53%;烟尘排放总量降低11.96%;粉尘排放总量降低6.12%;总悬浮颗粒物降低18.7%;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浓度分别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 但环保部门却表示,即便首钢目前的一些环保指标达标,也并不意味着就不排放污染物了。如果按照首钢现在钢产量800万吨算,需要运输的矿石、矿粉、焦炭等大量物流就达到4000万吨,运输过程中就会产生很大污染。 而且,即便一点污染也没有了,加工钢铁也需要用到大量水、电,这些都是北京不能承受之重。北京作为首都,未来只能发展低消耗、低排放、小运量的高新技术产业,而决不能继续保留与此相反的重、化工企业了。 迁厂之惑 在现实面前,首钢所有涉钢产业只能迁出北京。否则,空气质量无法达标,更难以实现中国人申办奥运会时对世界所做出的“绿色奥运会”的承诺。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巨型企业来说,要想搬迁并非易事。 关于首钢搬迁,历来有两种意见,一种是2008年之前,首钢产能再压缩200万吨,剩余的400万吨精品钢材的生产可选择在北京合适的地区发展。第二种是,国家环保总局等几个部委希望首钢能在2008年之前整体迁出北京。 不过,当首钢整体搬迁的说法一出来,就遭到了众多的质疑。“整体搬迁是不切合实际的。”首钢某部门一位没有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表示,最终要迁的也只是冶炼部分,而不是全部。 不仅如此,首钢一位老领导也认为,整体搬迁可能带来几个问题:首先,首钢迁出北京石景山区,几乎等于新建一个钢铁联合企业,初步估算搬迁费用近500亿元,企业自身无法解决,这将增加国家的财政困难。 其次,如果首钢全部迁出石景山区,6万多在职职工将成为富余人员,这将直接影响首钢现有在职职工、离退休人员及其家属共计几十万人的生活。虽然如此,还是有知情人士透露,首钢整体搬迁的可能性会比较大,而截止时间是2012年前。 实际上,首钢的搬迁过程绝不像许多人想象的,将现有生产设备逐一拆除,再“浩浩荡荡”搬到河北的曹妃甸重新组装。而是首钢北京地区产能逐年削减和现代化新厂逐年建设的“此消彼长”。所以,首钢不是“搬迁”,而是“脱胎换骨”的新建。 利益之争 可以肯定,无论整体迁徙还是局部搬出,首钢的搬迁必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这其中,最敏感、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利益分配问题。 据官方统计,最近三年,钢铁业每年为北京提供的社会增加值为80多个亿。这其中包括了对北京市的社会贡献总额在每年60亿元左右,而上交财政收入约20亿元左右。首钢搬走后,这部分增加值就要转移到河北去了。 石景山区发改委一位研究人员指出,搬迁后的直接影响就是减少了该区的经济总量,削弱该区经济实力。现在,首钢的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一部分留在石景山,占了整个区财政收入的60%以上,首钢的GDP也统计到石景山区,占区GDP的50%以上。 显然,首钢从北京搬到河北,其巨额税收缴在哪里?这个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北京及河北省未来的发展。 河北省发改委一位人士认为,到底在哪儿纳税,北京和河北恐怕谁说都不算,要按税法执行。一个企业,特别是一个工业企业到一个地方落户,用这里的资源,用这里的土地,它的税收却要缴到别处去,这显然讲不通。所以,比较一致的观点是,首钢搬迁后的所得税,不可能完全归于京、冀任何一个地方,这需要国家来统筹。 短期来看,北京还要承担制约经济发展的风险。“首钢的迁出及其带来的种种不确定因素会影响石景山区的招商引资。 另一方面,首钢的主业搬迁后,根据以往规律,依附于首钢主业的第三产业也将可能面临比较大的生存挑战,解决再就业的难度也随之加大。”石景山区一位政府官员说。 是挑战?是机遇? 有业内人士称,搬迁会让首钢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改革,而中国要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就需要重新整合,需要有集约型的、重组的钢铁集团。“这是一个趋势,而对首钢来说也是一个机遇!” 首钢搬迁之后,将会对中国整个钢铁业的结构调整起到示范作用。而建设中的曹妃甸新钢厂将以首钢为主,联合唐钢,以及吸收国内外包括部分民营资本在内,建设一个股权多元化的混合经济体。 “首钢搬迁”将引发一系列的连锁效应。就钢铁工业而言,搬迁对京津唐地区现有钢铁企业的治理整顿将起到推动作用。正如首钢董事长朱继民所说,通过搬迁,能加快河北省钢铁企业调整步伐,相应地淘汰一批落后的生产能力。 “首钢搬迁除了给自身和钢铁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还给金融业带来了机遇。”中国建设银行一位高层说。据介绍,目前,建行已经与首钢方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向曹妃甸矿石码头一期项目贷款4亿元,钢铁基地围海造地一期项目贷款7.8亿元也正在审批中。 当然,首钢搬迁让河北唐山的曹妃甸也不会再寂寞。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如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视线。目前,为了首钢搬迁,负责填海的公司已注册成立。现在已经填出了2平方公里,而首钢的一期需要18.5平方公里。 另外,由于曹妃甸工程,缺乏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唐海县也找到了发展出路。不难看出,对唐山来说,首钢搬迁是一种机遇。这是一个企业与一座城市彼此构筑“和谐”音符的一个良好开端。 相关报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