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民币升值存心理预期 我国出口企业提前行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2日 03:34 第一财经日报 | ||||||||||
部分外贸企业对人民币升值存有心理预期,因而提高报价或购入远期汇率期货以规避风险 本报记者 王斌 发自上海 尽管人民币汇率浮动空间并未出现大幅松动迹象,但部分对汇率变化预期较为敏感的
企业:提高报价应对风险 昨天(11日),浙江省宁波市某中型国有出口企业的一位业务员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公司两天前召开了一个内部紧急会议,宣布了公司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心理预估值,并告知外贸业务员进行大额订单操作时购入远期汇率期货,以锁定远期固定汇率,规避汇率变动所带来的损失。 这次内部会议选择在外界传言人民币汇率将进行调整的“5·8”之后召开是有针对性的。上述业务员透露说,公司向业务员传达了两种声音:一是美元兑人民币将从目前的8.2760元跌至8元,另一种声音是可能跌至7.8元左右,这意味着他们对人民币升值的心理预期为5%以内。 而近日1年期美元/人民币不可交割远期合约(NDF)贴水值依然在4500点附近高位徘徊,这也表明了外汇交易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心理预期,即一年后,美元兑人民币将跌至7.8260元。 浙江梦娜针织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俊每天都关注着外汇牌价与市场的变化。他告诉记者说,尽管目前汇率松动迹象并不明显,但公司在接6月份之后的订单时,会在谈判报价时随时考虑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可能会采取逐步向汇率变动心理预期靠近的渐进式报价策略。 王俊介绍说,公司目前出口的袜类产品平均价格为6美元/打,已属于同类产品中的高价位,如果按照自己的心理预期进行出口报价,将比其他企业高出很多,潜在客户未必能够接受,但公司可以每月将报价适应性调整,逐步提高价位,这样,一旦人民币在年内升值,结汇的时候能够减少部分损失。 上海东方国际集团一下属外贸企业的业务员也表示,他在与客户谈判时,采取的方法则是按照心理预期价格报价,并留给进口商一定的“砍价”空间。 专家:“提前行动”要权衡利弊 在各界预测与争论不休之时,中美双方日前在华盛顿商谈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消息也增强了人们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美国财政部发言人弗拉托在会谈后表示,此次会谈与其他工作会议一样,“使我们离中国实行更灵活汇率制度的那天更接近了。” “现在每个外贸公司各自都有渠道或者自己预期升值幅度,但不一定马上采取行动,因为我们谁都无法预测升值时间。”江苏阳光集团外贸部经理李晓波表示,“目前我们在与外商谈判的时候还没有提高报价。” 李晓波说,对于人民币升值时间与幅度的相关预测,从去年10月份起就传言不断,公司会在国家有关部门正式宣布汇率浮动空间后,再与客户协商,临时提高部分产品的订单价格,以减少损失,“因为我们的市场终端客户都相对稳定与成熟,应该会理解这样的做法。” 与江苏阳光集团的做法相近,杭州爱丽芬服装有限公司也“按兵不动”。其出口业务部业务员JUDY表示,公司高层向业务员传达的看法是“近期内人民币汇率还不会调整,因为现在这个话题炒得太热了”。 对于部分出口企业购买远期汇率期货进行风险规避的行为,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博士认为可以理解。他说,以往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稳定态势,出口企业一般很少采用风险规避工具。现在人民币升值心理预期不断升温时,企业则完全可以在做大额订单时购入远期汇率期货,即使没有如预期般升值,也可作为我国未来采取更灵活的汇率制度时应对技巧的一种“演练”。 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隆国强则认为,在国家有关部门尚未公布汇率浮动区间之前,外贸企业自主采取行动,主要出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考虑。但他也表示,企业在这个时期按照自己的心理预期提高出口产品报价,也可能丧失竞争力,损失部分客户,企业应该在是否提高报价之间权衡利弊。 对于汇率改革的“时间表”,梅新育表示难以预测。他说,目前正在热炒的“5·18”即高盛所预测的中国汇率改革时间表,“基本是不可能的”,“更大的一种可能是各种机构纷纷在利用预测时间来提高人民币升值的心理预期,而这必将引发更多投机行为发生,有关部门在调整汇率浮动区间时也一定会考虑和预防投机行为的发生,以避免汇率超调。” 最近报道: 人民币汇率改革时间传言: 官方表态: 分析预测: 相关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