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窗:参与世界劳动力市场 福建特色劳务派遣(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 17:24 《南风窗》杂志 | |||||||||
共 鸣 福建的想法几乎与中央的声音不谋而合。 2003年8月3日上午,福建的3位官员从福州飞北京,去参加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他们是时任省委代书记卢展工、副省长李川、劳动保障厅厅长王克益。
此前,因福建正在酝酿和调研劳务派遣的“命题”,两个半小时的飞行途中,3人围绕这个话题讨论得兴致勃勃。 王说:“劳务派遣的特点是‘管人单位不用人,用人单位不管人’,这种新型的劳动关系和就业模式,可以实现招人、用人和政府三方满意。” “我们要把期货和物流的概念引入劳动力市场,推行劳务派遣有利于解决发展和就业,劳动关系和和谐社会之间出现的问题。但在前期,政府要积极引导。”李如此说。 卢同样感到“此路”不错。他告知两位,他在全国总工会工作的时候,有一回往东北调研,那里的下岗职工企盼就业的情景久久留在他的心里。交谈中,他动情地说:“就业工作太重要了,这是民生之本,劳务派遣可以缓解两难问题,它体现出政府的责任,它的发展方向是符合人民利益的,符合福建的实际,对人民有利的事,我们就大胆地做。” 在飞行快要结束的时候,卢交代两位说:“回去之后,尽快拿出规划方案,提交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由于3人分别是地方首脑、分管副省长和部门官员,如此“机上议案”就这么初定下来。次日在京分组讨论时,卢提出福建将以新的观念,新的机制,着重探索劳务派遣的设想,引发了与会者共鸣。然而让卢没想到的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也对此很认可。 胡锦涛在其书面发言中谈及“劳务派遣”,他说:“我们要积极发展劳务派遣和其他类型的就业服务组织,指导分散单个的下岗失业人员组织起来,为他们实现再就业提供组织依托和帮助。” 此后,福建的实践按计划进行。一年之后,全国就业工作的年度会议照例在北京开幕。会上,中央政治局常委黄菊听取福建有关劳务派遣的专题汇报,劳动保障部盛赞福建的做法是全国就业工作的“十大亮点”之一。随后,十几个省市先后派员往福建考察调研,琢磨福建经验。 特 色 事实上,开展劳务派遣,福建并非国内首创。然而他们坚持“派遣就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依法维权”四位一体的运作思路,体现“省内规范派遣、省外有序流动、境外合法就业”的三条就业通道,按照“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法制化轨道”发展方向彰显福建的特色。 “这种复合型、有层次感的就业新模式大大增强求职者的就业率。因此福建劳务派遣能走在全国前列。”王克益如此介绍。 2003年9月3日,以福建省劳动保障厅作“后盾”的福建省劳务派遣公司掀起盖头,副省长李川到会捧场。此后,省委书记卢展工也到劳动保障厅调研,并在省委省政府会议上多次强调劳务派遣的意义和作用。 福建的意愿首先是以劳务派遣解决就业问题,其次对劳动力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在具体细节上,他们是通过两份协议建立一种新型的劳动关系。即务工者与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书》,派遣公司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合作协议书》,实行雇佣和使用分离,并明确三方的责任和义务。 对此,福建劳务派遣公司总经理钱瑞智对该省的“运作思路”作如下解读。 “派遣就业”。即派遣公司从各地农村招募员工,通过有组织地向用工企业输送,解决了农民就业愿望和信息闭塞不对称的问题,实现农民就业从无序到有序,推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闽西有位县级领导评论说,如果10年前就发展劳务派遣,中国农民的“盲流”现象就不会像现在这么严重,每年的春运压力也会减缓许多。 “技能培训”。钱介绍说,目前福建正在全省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和技能振兴行动”的发展战略,进行分类分层次的培训工作。同时,积聚全社会的力量和优势推动职业培训工作,突破现行体制和机制障碍,构筑人才脱颖而出的通道,建立全社会共享的高技能培训基地,尽快培养实用型人才满足社会需要。 “社会保障”。一些企业受传统的就业模式影响,对解聘和遣散感到困难;沿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工荒”现象影响了正常的生产。 派遣公司依据这些用工单位用工的季节性和阶段性特点,储备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可按照用人单位的用工情况派遣合适的员工,并根据企业用工的变化及时予以调整和补充,保证了用工企业工人队伍相对稳定。 “依法维权”。通过劳务派遣,劳务人员的工资、各种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均由派遣公司执行,确保了国家用工政策得到贯彻执行,避免了务工人员工资被欠,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劳动者的各项合法权益。据了解,目前该省派遣公司的派遣员工没有出现工资拖欠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