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周刊:工会频频成为被告背后的制度性难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4日 15:14 《商务周刊》杂志 | |||||||||
栏目:经济.法治 近年,工人、企业、工会及政府的相互关系,在改革的新形势下发生了变化,多重矛盾不断出现。在中国的一些地方,工人们先后与所在的各级工会组织发生了摩擦甚至诉讼。这些都凸现了中国工会组织的制度性难题
□记者 刘明俊 2005年1月4日,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后称长安公司)的程洪亮等83名职工将重庆市总工会告上了法庭。 83名职工的诉求非常简单:请求判令重庆市总工会出具一份“经济困难证明”。 事情的起因也很简单,这83名工人均来自重庆区县农村,属农民工,受聘于长安公司从事喷漆、打磨等工作。2004年10月29日长安公司将他们辞退,双方就经济补偿等问题发生争议,12月22日,83名农民工向重庆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仲裁。由于83人经济困难,无力交纳21万余元的处理费,向仲裁委申请缓交。而根据《重庆市职工权益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44条的规定,“职工当事人”因经济困难申请缓交处理费,需要用人单位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工会出具困难证明。但重庆市总工会根据其2003年发布的针对《条例》第44条的解释性文件《关于县级以上地方工会办理困难职工证明有关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下称《通知》),拒绝受理工人的申请,要求83人到长安公司所处的重庆市江北区工会申请困难证明。 重庆市总工会法律工作部部长赵明生后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通知》制定时农民工权益受侵害现象还不突出,所以规定只适用城镇职工。但他同时说,理论上,这83人如果确实生活困难,工会也应该为他们出具证明。 “重庆市总工会无权对市人大通过的《条例》作出解释或调整其应用范围。长安公司是中央驻渝企业——长安汽车(资讯 行情 论坛)(集团)公司的子公司,级别较高,市工会应当受理,工会就应该全力维护工人合法权益,但市总工会显然在推卸责任。” 工人们的代理律师周立太说。周认为,工会把“证明困难”的义务推给了工人自己,把出具证明的权力留给了自己,工会是在不作为。 周立太曾代理多起轰动一时的民工维权案,号称“民工律师”。让他感到困惑的是,从自己过去代理的多起案件来看,每当工人们的权益遭到侵害、最需要工会的帮助时,“工会却往往‘失语’,甚至为用工单位‘帮腔’”。 “一些工会组织的做法是长期漠视工人权益的表现,而提起此次诉讼的目的是要质疑:工会的职责到底是什么?”周立太对本刊说。 工会的“漠视”? 其实,在周立太和程洪亮们对重庆市总工会质疑之前,中国的工会组织已有过站到被告席上的先例。 2003年7月,原中科院半导体所职工伍立京以“不履行职责”为由状告中科院半导体所工会。这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工会第一次站上被告席。 不仅是工会,工会主席也屡屡被工人推上被告席。2004年8月23日,原广州市儿童公园12名职工,状告该单位工会主席刘伟明在职工利益被侵害时不作为;同年8月30日,广州市原番禺区市桥街人民文化宫的4名职工,起诉该单位工会主席袁礼升,在单位劳资纠纷中不但不帮助和支持职工,反而担当文化宫的代理人出庭,导致原告在劳资纠纷中因举证困难而败诉…… 中国工会是国家法定的工人维权组织,工人与工会的价值利益取向本应高度一致,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二者也没有出现巨大的利益分歧,为何在近些年双方会出现难以消弭的隔膜以至于对簿公堂? “近年来,工人起诉工会和工会主席的案件不断出现,这凸显出工人与工会之间的矛盾,说明在工会和工人之间已经出现了利益不一致的地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学系社会工作教研室主任乔健向《商务周刊》指出,工人与工会的矛盾产生与中国改革的大环境紧密相关——1990年代之后,全民所有制企业开始改制,非公有制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利益主体清晰化,对立性增强,处于弱势地位的工人必须寻求有组织的工会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这时他们突然发现工会并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这就导致工人对工会的不满。”乔健说,“但如果因此把当前工人权益得不到保障的责任完全推到工会头上也是不公平的,因为工会本身的一些矛盾,并非工会本身可为。” 就在工人们指责工会“不作为”的同时,另一起“工会主席维权案”确实让人看到了工会的难处。2004年8月,原北京三环相模新技术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唐小东被公司以“严重失职,对公司利益造成重大损害”为由开除。 作为北京首个被解除劳动合同的工会主席,唐小东的例子相当典型。地处北京海淀区的三环相模新技术有限公司(后称“三环相模”)是一家日方控股的合资公司,拥有员工约200人。2000年9月,唐小东通过应聘成为三环相模总务部经理。2003年6月,公司决定取消全厂职工的劳保用品和过节费引起职工不满,职工们认为自己利益受到侵害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工会。于是,唐小东受职工之托找到海淀区工会表达了他们希望成立工会的意愿。同年8月,在海淀区工会的帮助下,三环相模召开工会成立大会,唐小东通过民主选举当选为工会主席。此后,有着总务部经理及工会主席双重身份的唐小东就职工的各项合法权益和企业多次沟通。 2003年11月3日,三环相模突然以“败坏企业声誉,影响生产秩序”为由解除唐小东总务部经理职务。在市、区两级工会和区劳动部门的关注下,三环相模于2004年1月正式撤回处罚决定,补发了唐小东的工资。 但4个月之后,三环相模因自备水源未按期复验被海淀区卫生局罚款5000元。而此期间唐小东正担任公司总务部经理,水源卫生许可证一直在其处保管。为此,2004年8月30日,三环相模以“严重失职,对公司利益造成重大损害”为由将唐小东开除。 三环相模有关人士在回应媒体时称,由于唐的失职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解除劳动合同是按公司的规定。而唐小东认为,自己被解职是因为当工会主席期间为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得罪了公司高层。唐小东承认自己应该承担未复检和换发卫生许可证的责任,但自己的行为并不属于严重过失,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是在借机报复他为工人维权的行为。2004年9月,唐小东向北京市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 “根据《工会法》第17条规定,工会主席、副主席任期未满时,不得随意调动其工作。”为唐小东提供法律援助的清华大学宪法和公民权利中心主任吴革接受《商务周刊》采访时说,工人有强烈的维权需求,工人们通过合法的程序成立工会,通过民主选举推选了工会主席,而“有所作为”的工会主席却很快陷入困境,“就在人们纷纷指责工会不作为的时候,唐小东案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它促使我们深入思考工会的现状:怎能指望一个连自身合法权益都无法保障的工会主席去全力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