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陷入边缘化境地 中原凭什么崛起(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1日 10:59 中国经济周刊 | |||||||||
“我是农民我怕谁” 王全书说:“前进和发展中的河南是当代中国的缩影”。言下之意,显然指的是河南的省情与中国的国情最为接近。
说来也是,中国是农业大国,河南是农业大省;中国是人口大国,13亿,而其中农民最多,占了9亿,而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1个亿,农民占了72%还多;从经济规模和总量及速度上看,中国在国际上开始崛起,但实际上还相当落后,而河南在全国也开始崛起,但事实上与其他省份相比也还是落后的。 春雨贵如油 2004年12月21日,在河南省委工作会议上,上任不久的省委书记徐光春郑重宣布,从2005年起对全省所有县(市)全部免征农业税,同时通过对粮农实行直接补贴、增加粮种补贴和农机具补贴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老百姓都知道缴纳‘皇粮国税’ 是天经地义的事,已经延续了几千年。可是今天这个几千年的规矩要彻底改变了!”徐光春在会上进一步阐释。“这对全省农民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喜讯,惊人的喜讯!”河南省农业厅厅长张广智满面春风。 2005年1月30日,中央再次以一号文件形式发布关于三农问题的意见,对河南这个农业大省来说无疑是个更大的喜讯。 据河南省财政厅厅长赵江涛介绍, 2002年,河南省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全省农业税税率降低到7个百分点;2003年,除保留收购环节的烟叶特产税外,在全国率先取消了非农业税计税土地上的特产税;今年,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全省降低农业税税率3个百分点,加上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全省农民实际减负增收34.24亿元; 如今,又将彻底免征其余4个百分点的农业税。 据河南省统计局统计,2004年河南省的粮食产量突破了历史纪录,居全国首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50元,比2003年增长14%,8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也首次超过了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幅。 此农民非彼农民 河南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粮食产量全国第一,具有800亿斤左右的生产能力,油料产量全国第一,棉花肉类产量全国第二。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料、肉类等产量一直稳居全国前三位,其中小麦产量更是连续8年稳居全国第一。综合粮食生产能力应该说大宗农产品的生产能力,河南居全国不仅前列,应该说基本处于首位。 李克强在任河南省委书记期间,就曾自豪地说,河南最重要的是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我国大量的出口商品主要还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河南劳动力是5500万,全国超过5000万的劳动力独此一家,有着近乎无限的劳动力市场。而且初级劳动力的基本素质也不差,我国人均受教育的年限是八年,河南是七年、九年。更重要的是成本低价,大大低于沿海地区。 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加上劳动力资源,这本身就是最基础的加工业资源。因此,农副产品加工业理所当然地成为河南工业结构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郑州思念饺子、三全凌汤圆、漯河双汇火腿、周口莲花味精、驻马店十三香调料等等一批在全国叫的响的食品品牌,摆满了全国各地的超市柜台。 尽管从全国到全省有如此多的政策机遇,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但这并不意味着过去的农业模式可以照旧。河南已经明确地将“农业现代化”列入实现“中原崛起”的方略中。 “规模农业、现代农业甚至应该成为河南发展的最重要的战略,应该把这个资源用足,而不是跟在别人的后面盲目发展工业,让农民不再是过去类型的农民,” 河南财经学院教授史璞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过去不少人看不起农民,主要是农民收入较低,素质不高,我们为什么不能借用这个资源优势发展新型农业?” 什么先崛起? “把推进农业现代化放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后面还不够,应该像国家出台一号文件一样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史璞表示, “你跟吉林、上海拼比发展汽车,就不如根据自己的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河南的粮食产量很大,就做强食品加工,做成全国食品的一个大市场、大基地。” 据了解,在中原崛起的战略中,河南把全省基本实现工业化作为崛起的一个重要标志,并确立了“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三化”战略,并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 史璞深有感触地认为,“河南首先要实现农业现代化,然后才是工业的现代化,工业化也要在农业的基础上扩展产业链。河南的工业现代化是一方面,农业现代化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如果我们能够站在全国的角度看河南,那我们就会非常明确地看出,虽然现在河南的农业还比较落后,但应该坚定在第一产业做文章。” 史璞认为,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如果农业不实现现代化,就没有河南的中原崛起。中原崛起需要全省基本实现工业化,但不能模仿东部沿海地区走过的工业化道路。跟东部沿海地区比机械制造,河南没有优势。河南的战略选择应是“利用经济分工,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延展产业链,推进工业化”。 《中国经济周刊》调查发现,河南围绕农业现代化发展工业化的过程中,从农产品的深加工、研发、储存保管、食品设备、餐饮设备等,一直到产品的销售网络,可以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链。这是河南一个极强的资源优势,也是一个巨大的产业优势。目前,河南的食品加工业已经在全国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认为,包括中原在内的中部地区应以培育农业产业群、农业机械及生产资料工业产业群、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群等为基础和主导,带动整个区域发展。他强调,农业并非被动的剩余劳动力“池”,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包括要素贡献、产品贡献和市场贡献,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积极角色。 杨开忠建议,必须转变消极对待农业的态度,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农业在工业化和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把培育和扶植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的现代化农业产业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主导力量之一,河南尤其要注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