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财经》2005 > 正文
 

专家激辩2005中国全局:中国走进世界(4)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4日 15:28 和讯网-《财经》杂志

  旧增长模式到了尽头

  经济过热的深层原因没解决,2005年中国经济不可盲目乐观

  宏观调控,同样是《财经》年会上讨论最炽热的话题之一。其热烈程度丝毫不亚于金融改革的讨论。

  吴敬琏首先指出,2004年中国经济波动和宏观调控最大的“富有成效的地方”,是让政府、市场和公众都深化了对经济平衡增长重要性和经济波动因果链条的认识。他特别提到,以往的一个认识误区,是认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容易造成经济大起大落,而现在都是企业自主投资,就不会出现过热的问题。

  “但这一轮经济过热告诉我们,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大量流动支撑性下,企业自主投资也可以是总量过热的。”他说。

  加州伯克利大学的钱颖一教授剖析了2004年宏观调控及其争论所反映出的政府在市场中角色定位问题。他指出,在宏观调控中减少行政手段是必要的;政府在市场主要有两个责任:一个是宏观调控,第二就是市场监管,后一个职能的手段可以是经济、行政或者法律的。“现在的本质问题在于,宏观调控职能在中国并没有明晰起来。”

  比如,“发改委究竟是宏观调控部门还是市场监管部门,是发展规划部门还是协调改革部门?”这表明,“经济转轨26年了,在现代经济中,我们还没有完全区分清楚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责与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责。”他说。

  比宏观调控和金融改革更为深刻的,也许是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特别是现有的增长模式是否需要改变。这也是众多与会者极为关心的焦点。吴敬琏指出,经济过热的深层原因,在于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率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等。由于这些问题都还没有解决,2005年的中国经济未可盲目乐观。

  许小年更为全面地论述了“高投资驱动经济增长不可持续”这一主题。他认为,中国过去几十年中单纯依靠提高投资率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基本上已经走到了尽头;如果这一模式不改变,中国经济增长放慢是不可避免的。

  许小年进一步分析,只要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依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要素市场上,要素配置方面扮演甚至是主导性的角色不改变,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就不可能改变。为了改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一定要继续推进经济体制的改革。特别是推进政府在要素市场的退出。如果制度基础不改变,中国经济还会沿着这个增长模式继续走下去,直到哪一天走不下去为止。■

  (《财经》年会全体发言经编辑部整理校对后,将于2月底编辑出版。全文刊于《财经》网络版www.caijng.com.cn)

[上一页]  [1]  [2]  [3]  [4]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