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比较劣势催促珠三角谋变(图)(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1日 01:46 中华工商时报

  谋变但缺乏创新精神

  25年来的改革开放,珠三角地区所形成的优势,正随着资源的紧缺、劳动力成本的攀升、产业集群以低成本为基础的聚集、政策优势和地理优势的弱化、产业链结构的合理性差
等问题的出现而逐步消解。

  珠三角正面临着制造业外迁的局面,但产业升级却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记者发现,制造业的外迁不但是向广东省外,还包括广东的山区。

  有专家指出,珠三角是典型的马路经济,马路建到哪儿就扩张到哪儿,遍布的厂房建筑,即使产业升级换代,也难以在短期内改造腾空。

  由于地理上的区隔,珠三角素以加工贸易见长,对内地的辐射相当有限。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区域与城市发展中心主任施祖麟认为,“如果调整不力,珠三角就会从此衰落”。

  这种调整也在进行当中,到2003年,珠三角的重化工业比重已经超过加工制造业,作为中国最大的消费品制造业基地之一的珠三角,开始进入以重工业化产业为主导的增长周期。当地政府官员对重化工业的政策倾斜效果开始显现的同时,原有产业转移已成为明显趋势。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所长陈秀山已经发现,资本也在由珠三角向外转移,“台资北上移师长三角、山东等地,港资则转往江西湖南等腹地地区。”陈秀山认为,虽然这种转移才刚刚开始,但由于加工制造业的资本不再进入珠三角,“珠三角产业轮替的压力在5到10年后会完全爆发出来。”

  2003年11月,广东率先提出了“泛珠三角经济圈”区域合作概念,更显示出广东省省委、省政府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区域间的经济互补寻求更好的出路。

  值得指出的是,导致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资源的严重透支。

  25年的改革开放,广东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资源和环境付出了很大代价,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严重透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资源的耗费已难以支撑。

  据统计,广东人多地少,全省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27公顷,不及全国平均数的一半,也远低于联合国划定的人均0.053公顷的警戒线。广东的土地消耗大,1996年以来的8年,全省年建设用地从38.48万亩增至57.55万亩,平均每年用地53.9万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要消耗土地5.08万亩,珠三角大部分市正面临无地可用的局面。

  正是受到土地等资源的局限以及产业升级的需要,珠三角的企业急需拓展新的空间,寻找更适宜成长并产生最大效益的区域。珠三角的地域优势、人才和技术与内地自然资源、优惠政策水到渠成地形成了一种互补。

  环境压力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广东社科院研究员丁力表示,现阶段大多数外源型企业,不管你怎么理解,再怎么强调环保,必须承认,它还是不适合本地发展、技术含量较低、对环境有破坏、追求廉价劳动力等比较优势的企业,几乎可以肯定,环境、资源的代价是不可避免的。

  在有世界“制造工厂”之称的东莞,境内密布的水网,没有一条不是被污染成黑色的河流。

  2004年12月,广东省省委书记张德江在传达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时提出,要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广东”。“绿色广东”是全新的概念,由广东省委书记亲自提出来更是第一次。其背景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了严峻的环境资源问题,并且已经成为广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2004年广东省GDP增长率达到14.2%。然而,相当部分的经济增长仍是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来实现的。与江苏、浙江等沿海省份相比,广东省的污染物排放水平明显偏高,广东省万元GDP的废水排放量为40.2吨,而江苏为33.5吨、浙江为28.8吨、山东为19.8吨;广东省万元GDP的化学需氧量排放为7.3吨,而江苏为6.1吨、浙江为7.1吨、山东为6.7吨。

  “绿色广东”的内涵中重要的一点是绿色经济,也就是循环经济,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

  根据环境容量的要求,广东省已经着手将火电厂、重化工业等转移到东西两翼地区和沿海地区等有环境容量的地方。

  实际上,在环境问题的背后,是珠三角产业布局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的开始。从珠三角,到大珠三角,再到泛珠三角,以“珠三角”为核心内容的区位坐标系逐步增大,人们观察区域经济合作的视野空前拓宽。

  最近以来,最引人注目的是泛珠三角经济圈这一话题。在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成型过程中,企业的行为在推波助澜,政府在其间牵线搭桥,欲加速区域间的资源整合。

  但据记者的观察,尽管在泛珠三角经济圈概念提出之后,经济圈内的各政府之间签定了种种推动泛珠三角经济圈形成和发展的协议或文件,但这些协议或文件远没有各省区之间一条高速公路的对接来得更为直接和有效。

  这实际上是对泛珠三角经济圈提出了一种更务实的要求,更深层次的合作与推进,应是消除经济圈内各区域政府之间的行政壁垒和市场壁垒。

  在为珠三角经济圈谋求变局的众多思考中,广东省工商联一位从事经济研究多年的人士提出:珠三角应建立起一个与该经济区域市场化活动相适应的资本市场体系,除了现存的主板、创业板,还应设立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等机构,珠三角的经济结构是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也应逐步形成多层次结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是金融,应充分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打造区域金融中心。

  该人士进一步表示,从目前的主板市场来看,花了八九年的时间也就1000多家的容量,就算创业板花十来年的时间容纳3000家,就算全部面向广东地区30万家私营企业,其比例也不过1%,这一比例仍是很小的,满足不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

  而事实上,企业在粗放型的经济模式中进行了早期的创业之后,在二次创业的过程中,比如扩大规模,在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等企业经营过程中,最感头疼的就是融资的困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