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劣势催促珠三角谋变(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1日 01:46 中华工商时报 | ||||||||
本报记者金炜/摄
本报记者 张晓晖 珠三角曾一度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的经济也一度扮演着全国经济“排头兵”的角色。随着长三角经济圈的兴起,珠三角经济圈的发展和现状就多了一面镜子。 25年来的改革开放,珠三角地区所形成的优势,正随着资源的紧缺、劳动力成本的攀升、产业集群以低成本为基础的聚集、政策优势和地理优势的弱化、产业链结构的合理性差等问题的出现而逐步消解。 长三角的制造业一开始就跨越了单纯的来料加工生产模式,而是引来外资在本地孵化,形成了高层次的配套经济模式,发展潜力远远超出珠三角。 现在急于去谈泛珠三角有点为时过早,作为一个经济区域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是一日之功,而是一个相对漫长和市场自然选择与培育的过程。 “从深圳到东莞的路上一堵车,全世界IT产品的市场价格就要波动。”这句话一种理解是,加工贸易成就了珠三角,而相应的,珠三角今天所面临的问题,也因为这种加工贸易的经济形式、资源的紧缺、环境的压力、民工荒的爆发,正在逐一诠释着“高耗能扩张的极限”和“廉价劳动力的竞争优势到一定条件下的局限”的经济概念,而这些正成为珠三角经济发展缺乏后劲与活力的重要因素。 珠三角的比较劣势 珠三角曾一度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的经济也一度扮演着“排头兵”的角色。随着长三角经济圈的兴起,珠三角经济圈的发展和现状就多了一面镜子。记者最近收集到的一些数据表明,珠三角的比较优势渐渐演化成珠三角的比较劣势。 从比较优势到比较劣势,其过程暴露的是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软肋。 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等部门成立的《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组,综合评价1999年-2002年我国8万多家非公有制工业中小企业的整体发展状况,评出的2933家具有成长性企业中,前四名为:浙江914家、江苏543家、广东213家、山东207家。按成长指数大小截取的前500家最佳成长性中小企业中,前四名为:浙江108家、江苏89家、广东39家、山东36家。这说明了广东中小企业的成长性与江、浙两省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而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广东68个县(市)占全省83.3%的土地面积,但其创造的GDP却只有28%,占全省62.8%的人口仅创造了6.5%的财政收入。在2003年全国2073个县级行政县(市)的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广东省仅10个县(市)入围,而浙江、江苏和山东等省分别有27个、21个、21个县(市)。这充分说明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严峻现实。 在产业方面,广东省副省长游宁丰曾直指广东产业集群发展存在三大不足之处:一是产业集群多以低成本为基础的聚集,创新能力与参与国内外竞争的要求不相适应。由于高素质人才缺乏、科研力量不足、产业配套不完善等原因,广东未能成为创新型产业集群———即高端道路集群的首选地,产业发展面临着大而不强的隐忧。二是企业的根植性与可持续发展性差。随着近几年政策优势和地理优势的逐步减弱,出现了部分企业向外迁移的现象。三是产业集群内产业链的发展有待进一步完善。大量“小而全”的企业在同一个集群中,不仅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而且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如何促进市场发育,以大流通促进大生产,以大生产促进专业分工和合作,也是产业集群面临的紧迫问题。 实际上,低成本和留不住企业,更说明了那些依靠高耗能扩张的企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极限,再加至张2004年以来爆发的民工荒问题,更加说明了众多依靠廉价劳动力来获得竞争优势的企业自身所暴露的局限性。 在珠三角,以低端制造业发家、依靠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企业实际上“赚的就是人工的钱”,而长三角的制造业一开始就跨越了单纯的来料加工生产模式,而是引来外资在本地孵化,形成了高层次的配套经济模式,发展潜力远远超出珠三角。珠三角的低工资、高劳动、高效率已经成为过去,发展速度已经低于长三角,转型迫在眉睫。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产业投资趋势调研课题组新近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从投资区位变化趋势上看,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区、珠三角仨地区将是跨国公司未来三年直接投资的首选地区;但从选择投资区域企业数分布看,长三角占47%、环渤海经济圈占22%、珠三角经济圈占21%、东北地区占9%、中西部地区占8%。珠三角已经位居第三。 据不完全统计,“九五”以来,广东与“泛珠三角”区域的八省(区)之间签定经济技术合同协议金额累计达5500多亿元,合作项目超过8000个。尽管如此,相对于长三角、京津唐对周边流域的影响,珠三角在周边省区的龙头地位还是不太明显。 在某种程度上,珠三角没有形成对周边省区的龙头地位,也可以归结为过分依赖外源型经济的发展。有专家表示,外源型经济造成了广东区域经济目前独特的、又是令人不安的“二层结构”特点。那就是以本土的内源型经济为基础,上面覆盖着一层外源型经济。由于这两种经济在资金、技术与市场上的割裂,很难相互交融与渗透。广东全省外源型经济主要集中在以香港为物流中心的珠三角地区,该地区外源型经济2003年占全省90%以上,其它地区由于距离较远,接受外源型经济覆盖的机会很少,经济水平 落差很大,由此造成珠三角与周边地区特有的经济断层现象。这对急于领衔主演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广东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迫在眉睫而急于求解的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