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四大价格勾画今年经济走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4日 10:43 深圳特区报

  价格,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是测量百姓生活水平的关键尺度。居民消费价格、生产资料价格、利率、汇率这四大价格的走势,自去年开始成为国内外人士关注的焦点。剖析其未来变数,不难窥见2005年中国经济和百姓生活的前景。———编者

  居民消费价格:

  仍然存在上涨压力

  米、油等日常必需品的价格上涨成为2004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明显上涨的一个缩影。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预测,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左右,创下了1997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粮价的上涨是粮食供求关系逆转的必然结果,带有恢复性质。目前国内粮价继续上涨的空间有限。但应当看到,粮食产需仍有缺口,品种和区域结构矛盾短期内难以缓解,2005年气候因素还不确定,粮食价格仍然存在变数。

  在粮价趋稳的同时,公用事业和服务类价格的上涨压力不断增大。专家认为,这可能成为推动2005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2004年,很多地方调高了居民生活用水、用电的价格。

  由于公用事业和服务类价格多为国家控制,为防止价格总水平的过快上涨,截至2004年11月底,先后有26个省份暂停出台政府提价项目。但一方面是水资源短缺、电力供应紧张;一方面是历史形成的低廉的居民生活用水、用电价格,公用事业长期积累下来的价格矛盾,必然要适度疏导。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盛霖说,出台公用事业价格改革方案,必须把握好时机和节奏,妥善处理好价格改革与群众承受能力的关系。

  时下群众对“药价高”“学费贵”反映强烈。李盛霖特别强调,2005年要重点整顿规范教育收费和医疗服务价格秩序。明确改制学校和民办教育收费政策,完善高校收费政策。按照新的药品价格政策核定并进一步降低药品价格。

  生产资料价格:

  可能“感染”百姓生活

  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已持续两年,而且比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更大。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4年11月份统计数据中,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为2.8%,而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10.7%。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更是上涨了13.7%。

  一般说来,经济高涨总是伴随着物价上涨,而居民消费价格有一定的滞后性,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首当其冲。

  专家分析,2005年世界经济形势向好,国际市场价格仍将继续走高,可能通过成本输入影响我国市场价格。这些都是促使2005年我国价格总水平可能上升的因素。

  最近一段时间,浙江等地家电产品开始涨价,说明生产资料涨价传递到居民消费价格的过程正在发生。种种迹象表明,2005年成本推动价格上涨的压力明显增大,影响价格总水平的不确定因素更加复杂,对此不能掉以轻心。

  利率杠杆:

  四两能否拨动千斤

  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10月28日宣布银行加息,结束了存贷款利率长达9年的持续下行。这轮加息冲击波,震动了国内外金融市场,也标志着中国政府将采用更加市场化的手段调控过热经济。

  事实上,此次加息给人们带来的更多是心理上的冲击。加息后,人民银行对2万份城镇储户调查显示,城镇居民生活已呈现出“储蓄意愿增强、买房热情不减、对物价走势看涨”等相关新特征。城镇居民认为存款利率“适度”的人数占比陡升,达到43.8%,为1999年以来人数最多的一季。

  不过,宏观调控今后存在的变数,是利率再次变动预期的主要依据。如果此后通货膨胀压力缓解,经济运行健康平稳,也就没有再调利率的必要。

  人民币汇率:

  如何减轻升值压力

  汇率是由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可以说“汇率就是不同钱之间的价格”。

  由于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一再贬值,加上我国实行人民币挂靠美元的汇率政策,人民币也相对贬值。从贸易等方面考虑,国际上存在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尤其在银行加息后,新一轮人民币升值预期又卷土重来。从已公布的数字看,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5400亿美元,创出历史新高。

  事实上,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也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外汇管理。当前政策取向已有了显著的变化:我国外汇管制正趋向于由“宽进严出”逐渐转为“严进宽出”,其用意正在于抑制外汇储备超常增长,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作者:新华社记者张旭东 刘铮 李柯勇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价格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电影《天下无贼》公映
杨振宁登记结婚
健力宝事件资本谜局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经济适用房该怎么买
精彩家装图片选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