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怨言直指大上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4日 12:08 国际先驱导报 | |||||||||
中国城市群的发展一直以来为人诟病,很多人认为,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的不重合造成了今天的局面。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之后,各地纷纷开始提出城市群概念。但是对比国外城市群的发展,有一个问题需要决策者解答:城市群真的越多越好吗? 心向上海
国际先驱导报上海特约记者 凌飞语 报道 2004年上半年,记者到宁波采访一个敏感报道,一听说记者本人是从上海来的,当地的负责同志立即予以了热情的接待,而同去的一位北京来的记者则被拒之门外。 记者的上海同行都有这个感觉,在上海周边的苏南浙北采访,上海记者的身份颇为实用,而这一点也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上海在长三角城市群的龙头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原湖州市市长黄坤明的观点很有代表性,他在一次公开场合表示,“长三角”各城市的任务不仅是与上海接轨,更在于以上海为龙头,构建现代的经济带和都市群,把长江三角洲建成新型工业密集、现代服务业发达、高素质人才汇聚、具有竞争力的地区。 同质竞争 上海的领袖作用在长三角地区是得到公认的,但与此同时,它时不时表现出来的“霸气”却让周边的一些“小兄弟”颇为不平。 同样是在宁波,上海花巨资打造自己的深水港就让宁波市的领导颇为不快。由国家投资的宁波北仑港可接纳第五代甚至更大型集装箱船,据宁波市的官员透露,这个港口本身就是为了上海而建的,因为“宁波本身没有那么多货物可供运输”。但是,上海市兴建世界级港口的梦想还是促使他们上马了洋山港工程,据说,这个港口计划为1300万标箱,规模超过香港。 而浙江省方面对此问题的回应是兴建跨海大桥,来争夺上海乃至苏南地区的货源,由于和上海方面没有谈妥,最后这个跨海大桥的另一端被迫选在了嘉兴。但即使这样,洋山港的前景仍然因此变得模糊。 事实上,洋山港项目一开始就受到了一些人的质疑。有专家分析说:“洋山深水港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一年中经历大风大雨气候的时间通常长达1个月左右,实际作业天数只有270天,而且不可作业天数都集中在外贸出口旺季。众所周知,8月至9月为台风多发季节,同时也是冬季服装及辅料出口旺季。”另外,还有人担心,正在建设中的芦洋大桥(从上海到洋山)也可能因天气和货物运输量过大倒塌。“风险很大!” 对此,原宁波市市长,现在的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仍然印象深刻,他告诉记者:“北仑港原本就是为上海准备的,但现在上海却又要自己再建一个大港,这就脱不了重复建设的嫌疑了。这是地区相互不合作最大的一个例证。” 地方保护主义盛行 过度的竞争造就了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在其背后的则是区域协调机制的缺失。 虽然上海是长三角地区的老大,但是上海的产品在进入浙江和江苏时,仍然要遭遇地方保护主义。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长钱仲裘抱怨说,上海的企业反映,在浙江、江苏一些城市遭遇到许多以检测为名行地方保护之实的事情,尤其是有的地方不仅不打击那些假冒上海名牌产品的行为,反而保护甚至纵容发展这种假冒经济,有一次上海市有关方面通过该省政府部门下到某县打击假冒行为,该县的负责人避而不见,躲到了一边。 一位来自民营企业的全国人大代表也反映,在江苏免检的产品到了外省市还要再检,甚至在同一个省内,这个城市的免检商品进入其他城市还要再从上到下“跑一趟”。这实在让许多企业吃不消,“时间成本、入市成本太大了”。 据了解,原来上海市2002年申博成功后,为建设世博会场馆和配套设施,上海市需要动迁接近4000多户企业,这个消息起初令周边城市大为激动,以为起码能由此在世博会项目之前便分得一杯羹,不料上海市却找各个区县内部消化了事,弄得周边地区的希望完全落空,纷纷抱怨,有专家对记者说,大上海不是要发展高科技吗,干什么还抱着那些传统产业不放手? 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