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工博会:攀登1.66个百分点反思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9日 10:49 解放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蒋心和 丁波

    按照国际通行评判标准,只有当境外参展商比例超过25%,展览会才称得上是国际性展览会。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简称工博会)超过这一底线———26.76%,比去年提高了1.66个百分点。

  1.66个百分点,是进步,但要与国际一流展览看齐,工博会境外参展商比例上升的空间还很大,还需要不断努力。

  今天,为期6天的第六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将落下帷幕。昨天是工博会闭幕前一天,专门接待境外专业观众的长桌前,寥寥几个外商正在办理登记手续。负责外商接待办证的大学生志愿者说,除开幕第一天外商比较多之外,他们大部分时间比较清闲。

  重在吸引外商

  6天的展期中,到工博会各个展馆内看看,前来参观的普通市民、大中学生、退休老伯伯、带着孩子的父母比比皆是,兴致很高。但一些参展商却显得有些寂寞。在印刷包装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省市企业参展商说:上海工博会热闹没话说,天天来讨资料的人很多,带来的资料、名片早发完了,但我们碰到的采购商却不多。

  上海电气作为上海装备业的主角,此次以超大规模阵容参展,在2号馆、6号馆和7号馆都占有很大的面积,成为工博会上参展面积最大的厂商。但有些遗憾的是,上海电气似乎缺少能与其在展位气势上相抗衡的境内外企业。美国GE、德国吉马特等缺席了此次工博会;西门子、ABB等全球巨头虽然出席,但不大的参展面积没能展现实力———少了对手的上海电气颇显“孤独”。在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展区内,这种行业龙头企业缺失现象也很明显。在4号馆内,除了上汽集团和北汽集团、重庆长安三家的展位面积较大外,其余的都为汽车经销商和零部件企业。为数不多的展车让展区内有些空旷而冷落的感觉。

  与工博会相比,一些上海举行的专业性大展上,国际企业更为踊跃,每两年一次在上海举行的国际汽车工业展中,通用、福特等全球9大汽车巨头悉数到场,国际化氛围更胜一筹。

  走专业化之路

  走专业化办展之路,还是成为向公众展示上海和全国工业成就的舞台?是以专业观众为主,还是积极吆喝广大市民来参观?这一直是工博会主办方探讨的问题。

  今年,为了加强工博会的专业性,工博会主办方第一次在整个展区内分出7个专业展和1个科技创新展,在工博会前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部门也没有再次强调此次工博会的非专业观众人数,而是把目标盯住了专业观众的登记数量,这无疑是一大进步。但经过几年发展之后,工博会本身存在的定位问题越发引起相关各方的注意。

  从展览内容看,工博会在工业领域包罗万象,从装备机械到汽车零部件,从IT应用软件到自动化生产线。在展区中,你还能看到上海各大工业区的展台、外省市的综合展台、各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展台,等等。与此相适应,工博会的展览面积不断扩大,今年达到8.05万平方米。可即使这样,划分到每一个行业内的展览面积还是不多,今年7个专业展和1个科技创新展,平均每个展区的面积仅有1万平方米。这对于那些想在展览中获取更多信息、结识大量上下游企业的专业参展商而言,是缺乏诱惑力的,因为任何一个在国际上有声誉的专业展览会都不止这个面积,仅一个法兰克福汽车展的面积就超过20万平方米。

  专家指出,在展览业细分化的今天,大多数企业参与展览会,主要目的绝不仅仅是展示公众形象,特别是对于装备机械、工业自动化等并不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行业企业,参加展览会更重要的目的是行业内部的交流与沟通。而工博会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美国GE公司等装备业龙头企业,曾派出强大阵容参加工博会,但在取得良好的形象展示效果后,他们便不再继续,而是把更多精力投向其他国际性更强的机床展、电力设备展、航空航天设备展、轨道交通展等。

  明年会更好

  上海工博会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工业博览会,经过六年努力,在国内外已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但进步不等于没有难处,工博会仍有改进之处。首次承办工博会的上海世博集团总裁陈先进明确表示,工博会要向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方向迈进,这“三化”中,专业化是关键。

  办好工博会,不能不采用拿来主义。同样是综合展,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也和上海一样,由若干个专业展组成,但不同之处在于,汉诺威工博会专业展的规模和水平均居世界一流,且每年不重复,即各个专业展题目不同,且各个专业展规模都很大,至少2万平方米。反观上海工博会,现有电子信息展、数字制造展7个专业展和一个科技创新展,平均每个展馆仅200来个标准展位。每个专业展参展企业和展位太少,很难形成规模效应。

  这一问题其实不难解决,据工博会承办方介绍,明年工博会将控制专业展总量,将现有8个展压缩为3个专业展和一个科技创新展。初步设想是:结合包括上海在内我国工业发展趋势和需求,设置电子信息展、制造技术装备展和电力设备展等3个专业展,占用6个展馆;科技创新展单独设一个展馆,其中包括成就展。如此改进,虽然专业展数量少了,但专业化水平可得到明显提升。

  事实上,国内外参展商、采购商、专业观众看重的是信息传递和交易。在汉诺威工博会上,数千家各国厂商争相参展,拿出最新技术和产品,但目标几近一致:结识客户、拿到订单。在上海,无数展览会的实践表明:见不到专业观众、拿不到订单的展览会,其结局只能走向衰亡。因为参展企业是靠市场、订单生存的。市外经贸委贸促处处长王庆江表示,只有坚持专业化方向,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国内采购商,上海工博会的国际化、市场化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

  当然,工博会对普通市民的吸引力,也是宝贵财富,不能轻易丢掉。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特征与市民化有矛盾是客观事实,但并不是不可调和。据有关负责人介绍,明年工博会中对广大市民最具吸引力的科技创新展(包括成就展)仍然保留,而且要下大力气办好。这就像汉诺威工博会一样,也设有展示尖端前沿科技成果的展馆。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工博会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