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解读宏观调控数据:调控成绩不易早判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3日 02:17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国际金融报实习生 郑莉莉 发自北京

  记者: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数据,请您谈谈哪些方面是乐观的,哪些方面不容乐观。

  汪同三:单纯从这些数字来看,我们的经济是一个适度较快的增长速度。投资的增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索爱K700c新上市1元拍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长速度有了明显的减弱,市场价格水平虽然有一定的上涨趋势,但并不会令人非常担忧,全年达到5%的上升水平是不能避免的。

  在这些数据中最令我感到鼓舞的就是,两个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特别是农村,人均收入1345元,同比增长了16.1%,这种水平是3、4年以来没有出现过的。这正印证了中央开始重视解决三农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对外贸易虽然在前几个月出现了一百多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但从5、6月份连续保持了顺差,对我们维持国际收支都是有利的。这些都说明了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决心下得是对的,措施也是有利的。

  但如果动态地看这些数据的话,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加以分析和注意,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出现过三次经济过热,有了三次宏观调控的经历,这三次调控有三次不同的结果,第一次的结果是经济很快地出现了反弹,第二次造成了上世纪90年代初的硬着陆,第三次是比较成功的一次。

  这次的情况和前三次都不同,其特点在结构性问题上表现得更为突出。从调控政策实施以来才短短半年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说取得多大的成绩还颇早,成绩不要喊得太早,我们还需要做一段时间的工作,至少要以一年为单位来观察,而不是以月为单位,几个月的时间并不能决定什么。

  我们要想实现比较好的成果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是宏观调控还要持续一段时间的过程。另一方面就要控制稳和降哪个优先,我们应该是稳中有降这样的方向,如果降得太快也可能会出现问题。

  总结上次比较成功的宏观调控,当时中央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决议,制定了这样一个框架,进行了各个方面的改革,加强改革是上次宏观调控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这次要实现成功,我们也有一个条件,就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决议,有了一个比较好的改革条件和改革的方向,只要耐心地做下去,完全有可能出现好的成果。

  记者:在下一步经济运行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汪同三:如果投资往下跌落的速度太快就可能会出现硬着陆,过快的下降是隐含着一定风险的。还有GDP的数据,因为受去年非典的影响,去年第二季度是一个较低的基数,很多人预计二季度会有两位数的增长,但二季度的增长还是低于第一季度,去年第一季度的基数是9.9%,第二季度经过调整以后是7.9%,而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9.8%,第二季度9.6%。虽然并不是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但GDP的数据中可以看到还是存在了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都意味着经济调控后可能出现硬着陆或者反弹。

  首先是就业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甚至有些地方还会出现恶化。其次是企业间的债务有加强的趋势。再则是民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受到的影响会比较严重。如果这些问题都发生的话,这就意味着有些硬着陆的表现。

  还有一种可能是出现反弹,出现反弹的基础有,一个是地方的投资热情,由于政治体制使地方有极强的投资热情,这种投资导向政策拉动了GDP的增长,有统计数据表明,在上半年前几个月的时候,中央项目的投资数目只有4%至6%,而地方项目的增长是60%以上,地方的投资热情造成经济可能出现反弹的基础。

  另外是资金的基础,我们财政的收入状况良好,据有关消息,今年上半年已经完成了全年财政增收的任务。但是又受到宏观调控的影响,财政支出要受限制和调整,财政上就留下了一笔钱。再则是银行的存款速度明显高于贷款速度,银行的资金在不断地增加。

  记者:请您预测全年的经济增长。

  汪同三:我们在年初的时候已经把全年预测的数据交到了国务院,我们预测今年GDP会保持在8.5%-9%之间,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在20%左右,市场价格上涨在4%-5%之间,但从上半年的数据看,上涨趋势可能会突破5%,进出口的因素不能确定,但应该能够达到收支平衡略有顺差。而农民收入增长越高是好事,我们预计达到8%的可能,城镇会在7%左右。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