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西部大开发 > 正文
 
西部开发聚焦甘肃:弱势财政的强势理财之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16日 11:02 中国经济时报

  ■“西部开发聚焦甘肃”系列报道之八.财政篇

  ■本报记者 杨毅 黄杰

  甘肃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西部贫困省份,财政十分窘迫,结构性、机制性矛盾较突出,因而财政情况比全国总的形势还要差一点。就是在这种特殊的经济背景下,甘肃审时度
千件数码产品1元热拍 新浪点点通个性smsDIY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势,配合中央实施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大力推行积极的理财理念,换来了“东风吹来满眼春”的喜人成果。

  一组数据可以说明甘肃财政的过去和现在:从1994年到2003年几年间,该省地方财政收入由29.08亿元增长到87.66亿元,年均递增13.77%;全省大口径财政收入由62.62亿元增加到177.18亿元,年均递增12.58%。全省财政支出由72.38亿元增加到300.01亿元,年均递增17.12%。尤其是2003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和大口径财政增幅均创1995年以来最好水平,财政支出更是突破了300亿元大关。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成为加快甘肃经济发展的“助力器”

  关心财经的人,都会记得1998年这一特定年份的经济形势。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明显加深,同时长期以来盲目建设带来的结构不合理等深层次矛盾,在国际经济环境急剧变化和国内市场双重因素作用下,更加突出地显现出来,造成了内需不振、出口下降、投资乏力、经济增长速度回落的不利局面。

  当时,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紧接着,国家开始启动西部大开发。甘肃省省长陆浩说:“如果没有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就很难保持甘肃今天政治稳定、制度创新和社会进步的良好局面。”

  中央除在政策上对甘肃支持外,最重要的是在资金投入上的倾斜,包括国债资金投入、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等。这些资金的投入,又吸引和带动了其他资金的注入,大大缓解了省级财政压力和省内筹资的困难,还使甘肃经济空前活跃,带动了信贷资金的投入,使政府很多年想干而未干成的事如愿以偿地得以实现。

  但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区域内自然条件严酷,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甘肃的经济实力仍然不强,在全国所占的位次逐年后移。2002年,甘肃省地方财政收入在全国列第27位,在西北五省区列第3位;全省人均财政收入水平列全国第29位;全省财政支出总量排全国第27位;人均财政支出列全国第20位。

  面对困难和挑战,甘肃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大财政”的理财思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解放思想落实到“强省、兴财、富民”上;以财政改革为主线,把更新观念落实到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上;以转变作风为动力,把实现跨越式发展落实到强化财政保障职能、研究支持地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上,推动各项财政工作实现新的跨越。实现了聚财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大化。

  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甘肃财政紧盯“公共”方向

  “太阳和月亮一个样,麻雀和乌鸦一个样”,这曾是市民对黑烟浓尘中兰州的自嘲。 让兰州“重见天日”,成了人民群众最强烈的呼声。“必须不惜代价治理大气污染!”甘肃省和兰州市政府把治理大气污染作为为民服务、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重大课题来破解。

  在中央的关心下,兰州南北两山绿化工程筹资6.6亿元,并促使兰州市一批重点污染企业投资20多亿元进行环保技改,从源头上有效控制煤烟污染。

  可是,甘肃的财力并不雄厚,对一个“穷财政”省份来说,要是没有综合财政改革,这些巨额的公共服务支出是无法筹集到的。这里所指的综合财政改革,其实就是近几年甘肃省积极探索和推行的公共财政运行新机制。

  公共财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廉政财政。对财政部门来讲,实行部门预算,实际上等于把自己首先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因为,进一步缩小自己分配资金的“权力”,把权力的行使置于阳光之下,换得理财的透明、高效。

  “管住自己,才能干好工作”。在财政改革这个问题上,以苏志希厅长为“班长”的省财政厅党组一班人的认识非常一致。

  预算管理能力,体现着一级政府的管理水平。合理地降低行政成本,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政府科学理财的客观要求。因此,甘肃首先把支出管理改革的重锤砸向部门预算编制,并按照公共财政要求,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等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进一步规范了财政管理秩序,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这项涉及众多部门利益的财政体制改革,大大增加了公共财源,确立了公共财政的地位。

  预算编制改革最大的受益者是谁?——政府。在管严支出,全面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的同时,各级政府的可用财力也显著增加。以甘肃省为例,省本级推行了部门综合预算后,改变了非税收入和按一定比例返还的做法,有效地规范了执收执罚部门非税收支行为的管理。将一般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变“体外循环”为“捆绑使用”,单位不再对预算外资金提出用款计划,所需资金由同级政府根据年度经济工作重点统筹安排使用,预算内外各种专项支出由部门自主安排使用的历史宣告终结。

  现今,随着支出方向的调整,甘肃省公共财政框架已初见端倪,也走上了地方财政经济良性循环的轨道。

  减法加法一起算

  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

  税费改革不仅是农民负担“数量”上的削减,更是一场事关农村工作全局的“质变”过程,它不仅是国家与农民收入分配关系的调整,也是涉及到农村上层建筑的重要变革。那么农税改革,给农民带来了什么好处?给农村带来了什么变化?

  甘肃省副省长吴碧莲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甘肃省5年的试点情况看,推行农村税费改革,是解决农民负担问题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之举、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据了解,从2000年始,5个县区先行试点农村税费改革。2002年全省全面推开。几年来,全省农民总体负担水平比改革前明显减轻,并逐年降低。2002年农民减负水平达到31%;2003年达到42%,实现 “户户减负”的目标,惠及2000万农民;2004年,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农业税收政策,可使全省农民负担总水平减轻近2亿元,与改革前负担相比,可再减轻15个百分点,农民整体减负水平将达到55%。

  然而,农村税费改革不仅是减轻农民负担这么简单,由改革引发的变化正在陇原大地春风化雨般的进行着。

  农村税费改革效果如何?农民群众最有发言权。泾川县荔铺镇牙窑村农民张生明回忆说,“以前家里一年只种一季小麦,按亩产250公斤计算折合250元钱,刨去成本就剩下60元,而当时的各种税费一亩地平均是七八十块钱,辛苦一年还要亏本”。因此,他与当地乡亲们连连上访。税改后,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人均负担由原来的98元减到了60元,张生明已经有好些日子不上访了。

  5年的实践证明,甘肃的农村税费改革“改出”了一个比预料还要好的局面。2004年,甘肃为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在全省范围内调整和完善农业税收政策,在现行农业税税率的基础上降低1个百分点,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降低牧业税定额征收标准,免征牧区农业税和农区牧业税。目前,此项工作已在各地全面展开。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解放军东山岛军演
2003年审计报告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长春人质事件
《十面埋伏》 视频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见证《焦点访谈》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