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劣质奶粉事件画上句号了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10日 07:55 北京青年报 | |||||||||
安徽阜阳在经历了舆论震荡之后,近日再次承受了另一种震荡:对劣质奶粉事件负有监管责任的多名官员相继受到严厉处分,从市长、主管工商和卫生的两名副市长,再到工商及卫生系统的主要官员,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问责风暴的“洗礼”。而在此之前,阜阳方面已经抓获了数十名不法商贩,其中二十多人被正式批捕。按理说,阜阳劣质奶粉事件至此应该算是告一段落了,也就是说,可以画上比较圆满的句号。然而,问题真有这么简单吗?
阜阳成为劣质奶粉的重灾区,既有各级官员失察、失职甚至腐败的原因,但也存在一定的地理上的偶然性,也就是说,即使阜阳堵住了市场监管的漏洞,但大量劣质奶粉既然被“合法”地生产出来,并且手续齐备地销往市场,就一定还会有其他地区受到劣质奶粉的祸害,就一定还会有别处的婴儿因此受到摧残。事实上,阜阳“大头娃娃”被曝光之后,全国不少地区也发现了相似案例,只是不像阜阳地区那么集中、那么惹人注意罢了。这说明什么呢?这意味着阜阳只是劣质奶粉灾难的一个典型标本,所以,阜阳的不法商贩被抓、阜阳的政府官员被处分,套用一句俗话来说就是“赶上了”。处理了阜阳的问题,只能算是“就事论事”,只能算是“杀一儆百”,远远没有解决奶粉安全乃至食品安全的隐患。类似的祸害还会不会发生,或者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发生,没有谁心里有个准谱。 严厉处分阜阳的相关责任人是好事,是打造责任政府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政府并不仅仅由官员组成,它还包含了一整套制度和体系。劣质奶粉所暴露的制度问题在哪里呢?我们坚持认为,这是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体系存在明显漏洞所致。从此前的大量报道看,我国的食品和饮料行业在企业注册、卫生许可到质量检验再到进入市场这整个流程中,都存在着监管的漏洞,无论针对阜阳的“杀威棒”打得多么有力,顶多也只会让缺德厂家闻风迁址、不法商家隐忍一时,风声一过,他们还会继续制造出各种劣质的食品,还会销往广大的农村市场,在现有食品安全体系的“包容”之下,劣质奶粉卷土重来的可能性完全存在。 而令人感到遗憾和不解的是,劣质奶粉事发已经几个月了,媒体的报道和分析也连篇累牍,却仍没有传出关于食品安全体系改革的声音。这“缄默”仿佛一个意味深长的省略号,它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蔡方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