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体制改革:500日夜话辛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09日 19:31 中国电力新闻网 | |||||||||
本网记者郝兴国北京报道 500多天前,即2002年11月29日,悬挂在北京西长安街86号大楼的“国家电力公司”标牌被“国家电网公司”的标牌所取代,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敏感的新闻媒体就此评价:中国电力体制改革“战车”开始上路。 如今,500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在改革的设计者、执行者和触动者所构成的多边关系还没有得到很好地理顺时,人们的眼球好像一夜之间就被全国性的缺电现象所吸引,改革
电力工业活力迸发 习惯上被称为国务院5号文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是2002年3月公之于众的。方案提出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电力体制改革进入实际操作的一年多来,改革大潮波涛汹涌,正按照“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积极稳妥、配套推进”的原则向前迈进。尽管改革还远没有到位,尽管人们对改革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同认识,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和阶段性成果,改革为电力工业发展带来了活力,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发展。归纳各方面人士的意见,比较一致的看法体现在: ——实现了厂网分开,打破了电力工业长期以来垂直垄断的一体化经营模式; ——在发电领域引入竞争机制,调动了各方投资电力建设的积极性; ——建立电力监管机构,推行区域电力市场的试点,加快了政府职能的转变、电力法规体系的完善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两大电网公司和5家区域电网公司的组建,从体制上打破“省为实体”的组织形式,为建立区域电力市场、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了条件; ——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电价改革、环保制度改革、电力发展规划的研究、社会普遍服,务等配套改革措施均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 ——发电资产移交基本完成,中央层面主辅已经实现分离,电力审计和清产核资工作有,序推进,为规范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了条件。 ——大用户直供电、输配业务单独核算、网省公司主辅分离、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问题研究深化。 成就令人瞩目,电力改革正在破解电力产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但这些阶段性的,成果距离改革的总体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改革的进程中,新旧体制的矛盾激烈地交织在一,起,从计划经济的垄断型管理向适应市场经济的新体制转变——旧的秩序正在被颠覆,而新<,的秩序尚未完全到位,这就是中国电力改革的现实舞台。 许多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深化电力改革的进程和方向却不免闪烁其辞,显示,出人们对当前电力改革形势和进程种种不同的认识。但一致的看法是:电力改革不可逆转。正如著有《电力革命——即将来临的变革年代》一书的英国学者WaltPatterson认为:现在。一切都变了,整个电力行业正经历革命性的变化,将变得与以往迥然不同,其结果将是整个行业的自我超越。 与缺电砰然相撞 从去年初到今年,包括电力在内的能源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制约愈演愈烈。而富有意味的是,这一切几乎是与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为主要内容的电力体制改革同时出现的。 一个现实无可争议地摆在人们的面前:缺电。 一些新的矛盾不断呈现:政府与企业、地方与中央、发展与环保、电厂与电网、电价与煤价、开发与审批…… 两种声音则此起彼伏。第一种声音,电力安全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柱,现在的问题在于怎样突破电力瓶颈而非怎样推动改革。另一种声音,只有推进、加快和深化电力改革步伐,才能化解矛盾,使电力供应走向新的有序和平衡。两个误区反映了人们对改革认识的局限。第一个误区,改革就是“厂网分开,竞价上网”。 第二个误区,电力短缺不能推进市场化。 如何认识这些问题,在思想和观念上的转变似乎比一个具体的改革举措显得更为重要。其实,回顾一下中国电力改革和发展的进程,电力工业一直是在改革的推动下不断前进的。1985年出台的集资办电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发展;1997年实施的电力政企分开的。改革,为电力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营创造了条件;2002年的电力改革,则为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电力工业运行和管理体系指明了方向。无疑,改革促进发展一直是电力工业的。主题;市场化的改革路子是中国改革发展的根本途径。 专家们指出:缺电突显了改革的紧迫性;缺电,特别是厂网分开更暴露了多年的制度缺。陷。如同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是从商品最匮乏的时候开始一样,电力短缺正是改革的难得机遇,,虽然与电力供应充足相比,电力短缺增加了改革的难度,但市场化的方向则是不容置疑的。在前不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产业发展论坛上,有关专家指出,电力市场化与电力事故没有因果关系。美加“8·14”大停电事故不是电力市场化的必然后果,但高度重视电力安全,加强统一调度,加快配套改革,落实监管责任,则是市场化的必须。 显然,电力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就是推进电力市场化的改革,而这样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只是电力改革的冰山一角。而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小心翼翼的试点,其背后显示的则是体制的制约。电监会柴松岳主席在南方电力市场启动时的讲话则表达了一个坚定的决心。他指出:利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发挥社会资本市场的作用,实现电力工业的健康、稳步发展,避免电力发展的大起大落,达到电力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电网发展与电源发展相适应,外地送入电力与本地电力建设相匹配,更大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是实行市场化改革的本质要求和基本目的。 改革之路漫漫其修远 电力体制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要求我们对改革要做好 长期的准备。从国际电力改革的情况看,绝大部分电力改革的国家都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当前,电力改革的当务之急是继续贯彻5号文件确定的改革目标,制定一个时间表,使各方面对今后的改革的基本走向和体制变化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预期,从而进一步统一各个方面的认识,凝聚改革的力量。 在实际操作上,有两种倾向必须防止。一是大而化之,空谈理论,不解决具体问题;二是太注重技术性的问题和细枝末节,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不能自觉地把握改革的方向,从而难以形成更有操作性的指导意见。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改革过程必须脚踏实地,既要稳妥,又要有突破,逐步达到理想的彼岸。继续推进电力改革,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发电资产的移交和产权界定以及清产核资;推进电力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推进电网企业重组和股权多元化,强化区域电网的主体功能,完成省级电网的改组和重建;组织其他电力企业的改制与重组;加强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实施电价改革,着手大用户直购电和输配业务分开核算的试点;推进农村电力体制改革,落实普遍服务政策;加强电力法律法规的建设等等。 另一方面,配套改革又直接影响电力改革的进程,必须抓紧推进。如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建立市场准入制度。科学配置行政资源,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管。在区域电力市场的建设中,建立配套服务市场体系,等等。 随着改革的深化,体制、技术、燃料、运营、管理和融资等等方面,被人们长期接受的基本规则将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电力工业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脉络将越来越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