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整肃“灰色清关” 中国商人的莫斯科之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24日 08:58 新京报 | ||
俄罗斯政府整肃“灰色清关”行动令中国商人们措手不及 中国驻俄大使刘古昌认为,事件暂时平息但问题并未彻底解决 本报记者 季敏华 广州报道 “这起事件虽暂时平息,但并不意味着问题已彻底解决。”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刘古昌20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我国使馆的交涉下,俄警方已于13日停止查抄莫斯科“艾米拉”大市场中国商人货物的行动,莫斯科时间20日下午2时,俄警察已从大市场撤出,华商情绪基本稳定。 祸起“灰色清关” 黄河回忆,1999年,俄罗斯警方也拉了温州商人一车货。当时有一个温州人因此跳楼自杀。“这次就像上次事件的重演。”他说。但是,这次损失更大。 “如果有正规清关,我真的高兴死了,我现在还不相信有正规清关。”莫斯科温州同乡会秘书长黄河2月19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黄河这两天一直在为俄罗斯警方查收中国货物的事情忙碌,他和他的温州同胞们在2月10日至12日的莫斯科艾米拉大市场拉货封库事件中的损失约为两三亿元人民币。 2月10日,俄罗斯内务部下属的侦查委员会派出十多名警察闯入艾米拉大市场中国商人的办公室,突击检查在这里经商的中国人的身份证等证件。 他们发出警告,限令华商在两天之内提供货物进关的合法证件,否则就要将货物封存并拉走。 12日,30多名荷枪实弹的警察带着搬运工和大货车,开始查收华商货物,此行动连续数日。损失惨重的几十名华商情绪激动,声称要采取用人体封锁莫斯科大环公路等极端措施。 俄罗斯警方查封没收华商货物的理由是,艾米拉大市场的华商货物“没有出关单和报关单”,“货物的来路不明”,属“走私品”。 这个理由就是针对中国商人“灰色清关”而来,即发货人在中国发货、交钱,收货人在俄收货,其余中间环节,包括运输、通关、商检等统统由一些清关公司解决,由它们履行通关手续,收取税款,但一般不会给发货人提供报关单据。 对于这个理由,黄河颇感冤枉:“‘灰色清关’在俄罗斯是多年的习惯,包机包税是历史上形成的,我们都是这么做。”据了解,目前通过清关公司办理过关手续,每个40尺的集装箱要收取24500美元,价格非常高昂。 黄河回忆,1999年,俄罗斯警方也拉了温州商人一车货。当时有一个温州人因此跳楼自杀。“这次就像上次事件的重演。”他说。但是,这次损失更大。 温州商人的申诉 黄河说,这次事件中损失最大的就是温州商人,被拉走的270个集装箱占全部被扣货物的85%。“正规清关的空间大,也没有风险。我们当然愿意遵纪守法,但是正规清关的说法都是骗人的,俄罗斯从没有搞过正规清关,现在也没有。” 黄河说,这次事件中损失最大的就是温州商人,据统计,此次共拉走温州商人270个集装箱的货物,占全部被扣货物的85%。这些都是以从事皮鞋和服装为主的中型企业,一些还是名牌厂家,没有家庭企业。 在中国大使馆的协调努力下,俄罗斯警方已经停止拉货并撤离市场,商人的情绪基本稳定下来,他们正在等待使馆与俄方交涉,希望能够把这批货要回来。 “目前商场已经停止拉货,现在的问题主要是罚款金额。使馆要求我们不要私自去给警方送钱,等商量好了再一起给。”黄河说。他听说罚款的数额可能为一个集装箱5000美元甚至更高。“那将又是一笔很大的损失”,他说。 “但也有一些商家很着急,决定自己花钱托人想办法把货拿回来,结果对方却是骗人的,昨天还有人跑来说上当了,让别人骗了几千美元。”黄河说。 这批温州商人原来并不在艾米拉大市场做生意,因为想继续发展在俄罗斯的贸易,在多个市场设点,所以去年才开始到艾米拉大市场做生意。但是,这次事件让他们感到十分不安,于是他们打算在事情处理好以后转到另一个规模更大的贸易市场———莫斯科ACT市场继续经营。“那个市场相比而言比较稳定。”黄河说。 令黄河更气愤的是,一些市场看准了这些商人另谋场地的急切需求,趁机提高摊位价格。“以前别的仓库一格(指一个摊位)价格是七八百美元,但是发生了这次拉货事件后,其他仓库的费用立刻涨价,现在达到两千多美元一格。”黄河说。 黄河对俄方提出的正规清关要求感到非常无奈。“我们大家当然都喜欢正规清关,正规清关的空间大,我们也没有风险。我在德国的公司都是正规清关。我们当然愿意遵纪守法,但是正规清关的说法都是骗人的,俄罗斯从没有搞过正规清关,现在也没有。” 辛集商人的退却 “在俄罗斯这个风险大、不规范的市场里,大多数中国商人依然选择‘灰色清关’。”因为没有报关单据,俄罗斯警方就很容易扣押这些货物。“2001年、2002年,中国商人损失都很大,每年都有几亿到十几亿。” “包机包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叶利钦执政时期,俄罗斯为了搞活经济,开辟了一些食品市场以及卖旧衣服的跳蚤市场。 大多数开在地铁周围,甚至红场周围也空出几块地方给人们做生意。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目前有些市场里有几十万人同时在做生意。 1993年开始,俄罗斯政府允许俄罗斯人来中国购物,一个人按标准可以带700公斤的货。货物量越来越大的时候,人们就想出了“包机包税”的主意。 “当时,40吨货就可以包税。有时候飞机承载了70吨货。因为货物过多,1998年、1999年还摔了两三架飞机。”莫斯科人民宾馆集团公司总经理温锦华2月17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温锦华在俄罗斯开宾馆已有十多年,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也是当地的著名侨领,担任着莫斯科华联总会第一副主席兼秘书长等各种职务。因为莫斯科治安状况不良,很多中国商人都选择住在他的人民宾馆,因此他对当地中国商人的情况很了解。 “包机包税”受到限制后,俄罗斯又出现了“包车包税”、“包船包税”。“商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温锦华说。由于“包机包税”的贸易形式手续简单、货量不限、税率比正式通关要低,所以中俄两国的商人基本上都采用这种贸易形式。 “清关公司”在货物通关后,通常不给货主出具正式的海关报关单和税单。“清关公司的背景都很复杂,有些是腐败官员参与,有些是黑社会参与,而且他们之间互相倾轧得也很厉害。他们为了多一点收入,往往报低数量、价格和品名,从中获利。”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负责海关的孟参赞2月18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很多“清关公司”还雇用中国人,因为俄罗斯人知道中国人比较信任自己人,而不相信外国人。但是,“清关公司”究竟如何报关,发货人并不清楚。因为没有报关单据,俄罗斯警方就很容易扣押这些货物。“2001年、2002年,中国商人损失都很大,每年都有几亿到十几亿。”温锦华说。 最近几年,中国商人在俄罗斯的贸易额连续5年增长,2002年达到近120亿美元,2003年又创下157.6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在俄罗斯这个风险大、不规范的市场里,大多数中国商人依然选择‘灰色清关’”。温州吉尔达鞋业有限公司外贸部的夏经理2月18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吉尔达采用的报关方式一直是“包机包税”。 吉尔达在俄罗斯已经有十几年的贸易经验。目前该公司有六七个员工在俄罗斯工作,每年要向俄罗斯市场投放100多个集装箱的货物。 “正规的海关没办法走,大家都是这么认为。有时候你得给海关送东西,有时候货物还是出不来,或者很慢,非常麻烦。所以企业都选择‘灰色清关’。”夏经理说,“而且,俄罗斯的现状是大多数企业都用‘灰色清关’的方式,所以即使有些企业想走正规清关也最后放弃,他们担心只提高自己一家的产品价格,会失去在俄罗斯市场上的竞争力。” 吉尔达也遇到过拉货的情况,后来公司派人给警察局送了钱,才把货物赎了出来。“俄罗斯市场是有钱赚的,当然也有风险。但是吉尔达总体而言在俄罗斯贸易上是赚钱的,否则不可能这么多年坚持在那里做生意。在俄罗斯做生意就是赌一赌。” “俄罗斯市场比较混乱,因为很多法律法规都不完善,形成了无序竞争。我们的方法就是面对市场,灵活机动。我们利用俄罗斯市场的不规范做生意,风险自然大一些。”河北辛集东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吕主任2月18日接受本报采访时说。该公司也是用“包机包税”的方法。 辛集市一年销往俄罗斯的货物达到一个多亿美元,目前约有3万辛集人在俄罗斯工作。1999年,因为俄罗斯封了市场,辛集的企业几乎都撤回了国内,全部赔了钱。 俄新《海关法》前景不明 “俄罗斯的很多政府部门都和‘灰色清关’有关,甚至有些部门就靠它活,牵涉的就业人数达到几十万。”有业内人士认为,俄罗斯新《海关法》的内容虽然很丰富实用,但是俄罗斯海关习惯势力顽固、人们法律意识欠缺、相关配套法规不全等问题都是该新法实行过程中的阻力。 因为清关公司的不正规做法,俄罗斯政府每年要损失很多税收,因此俄罗斯政府决心改变“包机包税”的现状。但是俄罗斯“灰色清关”已经积重难返,十多年来各行各业都和它有着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 “俄罗斯的很多政府部门都和‘灰色清关’有关,甚至有些部门就靠它活,牵涉的就业人数达到几十万。俄罗斯也承认其政府部门存在腐败。但是‘包机包税’的做法十几年延续下来,成千上万的人都和它有关,也有其可行的地方。俄罗斯不是没有法律,而是执法不严。这种贸易渠道不太可能一下子取消。”温锦华说,“有时候,即使商人去了海关,与清关公司勾结的海关人员也会推荐他们去清关公司。” 很多中国商人不会俄语又对当地情况不了解,于是就认为“灰色清关”是惟一可行的方法。对俄罗斯政府部门来说,要解决“灰色清关”的问题也比较困难。 俄罗斯政府也想打击这些公司,但是这些公司通常和一些权力部门有联系,必须下大力才能有所改变。而且,因为清关公司的证据比较难找,他们随时可以带着有关文件溜走,但商人的货物却总是摆在市场里,因为没有相关单据,很容易被警察收走。 “因为春节刚过,现在正是市场、仓库囤积货物的时候,所以市场里的货物很多,警察正是看准了这个时机来的。艾米拉大市场不是购买的地方,而主要是囤积货物的仓库,价格比较便宜,一般300美元一格。商人们正是认为它便宜,才选择这个地方存货。此外,因为这两年俄罗斯人觉得中国货有些单调,竞争又激烈,中国商人的货卖得不好,所以存货比较多。”温锦华说。 受俄罗斯国情的影响,这种不正规的贸易方式已在俄罗斯存在了十几年。但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如果下届连任,情况有可能变化。普京已经作出承诺,如果他能够连任,要让俄罗斯的GDP翻两番,抓国内经济工作将成为他的工作重点。“他肯定会开始整顿海关,从而增加国家税收。”温锦华说。 这种迹象已经表现在俄罗斯今年1月1日起执行的新《海关法》。孟参赞认为,新《海关法》是俄罗斯为了申请加入世贸组织而交的一份很好的答卷。“俄罗斯海关目前处于急速发展和改革的时期,俄罗斯的海关已经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但是目前的进步非常快。1月1日实行的新《海关法》与现代海关制度是接轨的,如果能够严格实施,应该可以对税收作出贡献,服务俄罗斯经济。”他说。 过去,俄罗斯的老海关工作人员只有5000多人,而现在迅速发展到7万多人,俄罗斯海关正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这个过程中的确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老海关人员退休以后,新员工的基本素养和经验还有不足。而且,俄罗斯海关的监管条件和工作环境还比较艰苦。 在俄罗斯漫长的边界线上,虽然天寒地冻,但有些海关工作人员还在木板房里工作,检测设备、方法还需要改善。尽管如此,俄罗斯改变海关现状的决心很大。 “去年年底,俄罗斯海关委员会的第一副主席罗兹宾科曾经在与中方会晤时明确承诺,如果有海关腐败或者海关失职的情况发生,只要中方投诉,海关一定在两天内处理。他有治理腐败的决心。当时是因为在场的中国企业表示了这样的疑虑,认为海关工作很腐败,所以他做了这个承诺。目前,海关为了整顿腐败,已经处理了上千人,我认为处理得很好。”孟参赞说。 根据俄罗斯新《海关法》规定,任何货物都要在3日内完成海关检查手续。孟参赞说,他觉得俄罗斯海关能够达到这个要求。目前俄罗斯海关规定,必须在3天内完成一批货的检查。而且,一旦出了问题,使馆也可以出面保护。 其实,走清关公司和走正常海关所花的费用差不多。在海关,除了一些高级消费品的税收比较高,其他货物的税收并不高。走灰色清关,还有几年的货也取不出来的情况。新《海关法》为了达到高效的通关速度,规定了几项措施:实行预申报制度、担保制度、交纳保证金先行放行货物制度、集中报关制度;规定进出口可以使用同一个报关单;实行口岸海关和内地海关一条龙服务的制度;口岸海关安装和使用大型集装箱检查设备,减少人工验货的时间等。 但是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俄罗斯新《海关法》的内容虽然很丰富实用,但是俄罗斯海关习惯势力顽固、人们法律意识欠缺、相关配套法规不全等问题都是该新法实行过程中的阻力。 “在这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商人还存在很多疑虑,他们的眼光太短了,只看到眼前。一些选择走正规渠道的企业,他们每次通关时间也就是三四个小时。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还是不愿意走这条路。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也没法保护。他们受骗我们当然也心疼,但是我们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很被动。”孟参赞说。 他说,在拉货封库事件发生以后,中国使馆只能是在照会时提出,希望俄罗斯出于两国友好的考虑,妥善解决问题。“我们的一些同胞,俄语不会说,走‘灰色清关’被逮住,就只会拿钱铺路。其实如果做得正,一样可以做生意,也不会出那么多问题。” 孟参赞认为:“中国商人在俄罗斯做生意首先要遵守驻在国的法律,特别是《海关法》;其次,要熟悉俄罗斯的国情、市场的特点。但是现实情况是中国商人并不了解这些,中、俄双方都存在疑虑和误解。” 华商因何难以正规清关 “灰色清关”不仅要给清关公司很多钱,还要打点各方面的关系,有时候拉货封库还要交罚款。一些商人想走正规渠道,但是他们语言不通、环境不熟,没有办法独自完成。大多数中国商人缺乏了解俄罗斯商贸、海关情况的渠道。 虽然新《海关法》承诺3天完成清关,但是很多商人或是并不清楚,或是认为现实并非如此。 “虽然《海关法》规定3天完成检查,但是海关检查中很容易挑毛病,他们要刁难你也很容易。比如说,他们说你的牛皮需要卫检证,你就得去办,这需要很久的时间。而且,国际上也没有专门针对牛皮的卫检证,但俄罗斯就会要。只要俄罗斯海关说你有哪一点不符合就无法过关。”温锦华说,“有的时候虽然有正规渠道,但激烈的竞争也逼着商人们选择‘灰色清关’。” 这几年,俄罗斯有“中国威胁论”的说法,因此俄罗斯海关也会出于保护本国企业的目的而设置一些障碍。很多商人选择“灰色清关”是因为他们把在俄罗斯经商看做一种短期行为,没有在这里慢慢开展正规经营的打算。“商人们都很实际,他们看正规清关那么麻烦,所以就选择‘灰色清关’。”一些中国商人也有侥幸心理,而俄罗斯又有腐败的土壤。如果大家都选择合法化途径的话也好办了。如果都合法化,商品价格反而会上升,中国商人的获利反而会增加。”温锦华说。正如海关参赞的说法,正规清关的费用并不比“灰色清关”高多少,因为“灰色清关”不仅要给清关公司很多钱,还要打点各方面的关系,有时候拉货封库还要交罚款。 一些商人想走正规渠道,但是他们语言不通、环境不熟,没有办法独自完成。俄罗斯商人了解自己的国家,他们知道如何合理避税,中国商人不知道也不懂如何具体操作。 有一些做文具的贸易公司采用正规清关,因为他们聘用了专门的清关人员,知道如何和海关打交道。但是,这在所有中国企业中只占很少的比例。大多数中国商人缺乏了解俄罗斯商贸、海关情况的渠道。 中国商人中,出于各种原因,有些主观上不愿意走正规海关,有些是因为不知道如何顺利通过正规海关而只能“灰色清关”,但不可否认,俄罗斯海关的现实运作也制造了一些困难。 在西欧、北美的很多国家,华人社团遍地开花,这些社团能够给海外华人提供很多帮助,长期经商的经验也可以互相交流。但是俄罗斯却比较难形成稳定的华人社团。 “俄罗斯不是移民国家,所以中国商人每年都要申请居留权。但是,办理居留申请的机构比较官僚,行政手续太多,往往是办了半年,终于获得批准,但不久又要重新申请。所以中国商人不愿意在俄罗斯长期居住,因此人群总在更新,无法形成稳定的华人组织。”温锦华说。 俄罗斯贸易市场的老板通常也不是中国人。因为中国人存在语言障碍,又无当地背景,所以他们无法也不被允许做贸易市场。一般这样的市场老板都是俄罗斯人或其他国家的人,比如犹太人、阿塞拜疆人等。 而中国商人避免货物被收只能依赖于这些市场的外国老板的背景和实力。如果老板的实力强,拉货的情况就少发生一些。像艾米拉这样的市场,老板与当地权力机构关系一般,类似2月10日发生的拉货封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大一点。 “在俄罗斯经商的人对此类事件已经习以为常,人人都知道拉货封库。以前不是没有,而是没有报道。最严重的时候是2000年,那时候拉货还会发生人身侵害的情况。”温锦华说。 “中国商人在俄罗斯没有安全感,比较无奈。”“通过正规报关的程序是可以的,但是民营企业不知道或自己不会操作,其实最终受损的还是国家。因为这些企业有时候是通过国内贷款来做生意,如果被收货,损失的是国有银行。而且,民营企业在这里无法继续做生意,他们自然就会回国,造成国内货物积压,不利于解决国内的就业问题。”温锦华说。 中国国内很多产品过剩,中国企业想走出国门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是,在俄罗斯不但拉货封库给中国企业造成大量损失,而且这些企业自己还要互相杀价竞争,这些都造成了对中国国内资源的大量浪费,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潜在的危险。 缺席的“商业引导” 从使馆透露出来的信息是俄罗斯海关可以顺利地进行正规检查,但是中国商人的概念里依然是正规海关没办法做,两者之间的差别证实了缺乏信息沟通。 艾米拉大市场拉货封库事件发生以后,在现场的一些商人都表示对使馆的帮助感到满意,他们表示从去年开始,使馆在这些事情的处理过程中明显要比过去积极。 但是,一些商人也认为,使馆领事处的帮助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他们只能通过外交途径施加压力,希望俄罗斯警方友好合作。一些涉外商务部门是不是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值得商榷。 “现在的情况是中国个体商人出了问题,大使馆的领事处会出面帮助。但是领事处对生意方面的问题并不了解,而了解情况的商务部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关心国家贸易上。”一位华商说了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他认为,商务部关心国家贸易、公派商业机构固然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也应该拿出更多的精力关注一下个人贸易和民营贸易。 “目前情况不比从前了,中国改革开放已经那么多年了,寻求国外发展的有大量私人公司的外派机构,商务部应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就是因为中国商人不熟悉这些情况,才会反复发生(货物被查扣)这种情况。” 从使馆透露出来的信息是俄罗斯海关可以顺利地进行正规检查,但是中国商人的概念里依然是正规海关没办法做,两者之间的差别证实了缺乏信息沟通。 “中俄贸易中,从国有企业的贸易来看,中国对俄的贸易是逆差;只有通过民贸,才在这个问题上弥补了一些”他说。他认为,敢出来经商的大多是民营或股份企业,他们对这里的情况很不了解,因此出国经商会受到巨大的伤害。 商务部应该在这个问题上多一些考虑,帮助民营企业在俄罗斯立足。涉外商务部门应该做到无论企业的背景如何,都能主动给予详尽的俄罗斯经贸信息,让他们了解如何走正规的清关程序,否则,等到中国私营企业发生了拉货封库的情况,已经太晚了。 因为中俄两国贸易的互补性,中国商人不会轻易放弃俄罗斯市场。俄罗斯也离不开中国,如果中国商人的货物减少,俄罗斯商人就会纷纷来中国采购。 所以,在俄罗斯的中国商人存在一种循环状态。当俄罗斯经贸环境比较困难的时候,他们会选择撤回国内。但是国内商业竞争太激烈,而中国的轻工业产品在俄罗斯很容易找到市场,所以一旦俄罗斯市场的拉货封库现象减少,中国商人又会蜂拥而至。 “在俄罗斯做贸易同时有鲜花和陷阱。一方面,利润的确很诱人,但是如果商人们不具备在这里做生意的基本素质、基本知识,那就会撞墙。俄罗斯是一个很复杂的国家,必须要有智慧和头脑。”温锦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