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发展非国有经济作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突破口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问题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已提出,但是未能取得很好的成效。此次温家宝总理重提振兴东北无疑是给东北重振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但是,东北并不因此一蹴而就成为投资者的乐园、利润的新的源泉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着一道道老问题。
-振兴的核心是转型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有新思路,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认为,振兴东北的核心是转型,从传统工业化模式转向新型工业化模式,从资源、资本驱动的工业化转向技术、知识驱动的工业化,也包括利用丰富的劳动力驱动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和服务业。
胡鞍钢说,经济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持续增长的过程,也是一个经济不断转型的过程。由于历史的原因,东北老工业基地尽管已经在不断转型,但转型的速度相对缓慢,相对滞后,也相对困难,相对艰巨。许多企业和地区(城市)是以自然资源开发为导向型的,城市因资源开发而兴,也因资源枯竭而衰,没有能够及时的调整、改造与转型而陷入困境。
不过,胡鞍钢也同时指出,对东北的不同城市、不同产业、不同企业的转型问题也要具体分析,老工业基地振兴不是所有老工业都振兴,要有选择性,要有所不为再去考虑有所为。
-培养接替产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研究室主任魏后凯提出,东北的重化工还是具有相当优势的,要振兴东北,东北应该将其重化工产业链这块做大做强,把加工做深、做精,提高其附加值。对于东北具有优势的另一个产业———农产品加工业,魏后凯也持同样的态度。他认为,只有使这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形成一个产业链,并且将其做深、做精、做大、做强,才能提升其产业竞争力。魏后凯称,这实际上也是一个产业多元化的问题。
魏后凯认为,东北的产业发展应该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延续某种产业系统,把加工做深做细,体现纵向、垂直的一体化,另一条腿就是在有基础、有条件的情况下找到一些突破口,横向向另一个产业发展,同时,注意培育接替产业。一个地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能有不同的主导产业,东北的资源性城市应该认真考虑其产业接替的问题,考虑5年、10年甚至20后年其主导产业是哪些,现在就开始培养。
不过,魏后凯反对遍地开花的多元化,他认为当然任何地区的产业多元化只能是适度的多元化,不能没有重点。
-让国有经济尽快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
国有经济比重高是老工业基地难以走出困境的最突出问题。据2002年初步统计,东北三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依次为,黑龙江89.34%,吉林77.8%,辽宁62.7%,均远高于全国的52.8%的平均水平。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将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寄希望于国有经济的存量改革,尤其是许多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脱困”、“减负”、“优化资本结构”等措施,实际成了花钱向旧体制输血。
鉴于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陈耀认为,新时期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改革,要在加快收缩国有经济战线的同时,着力于扩大非国有经济的增量改革,形成已被东南沿海地区证明行之有效的以“增量”促“存量”的改革战略。首先,要把发展包括个私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非国有经济作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突破口。在市场准入、投资领域、进出口、信贷担保、税收政策等方面进一步放宽条件,加大扶持力度,创设鼓励民间创业的发展环境,力争在不太长时间内使东北的非国有经济比重占到半壁江山。其次,采取国有股减持、“靓女先嫁”、外资嫁接,以及吸引珠三角和江浙民营企业参股、控股等措施,促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并使国有经济尽快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少量有限的国有资产集中于某些必须由国有独资或控股的关键性领域。对这些关键性领域的大型骨干企业,应有针对性的保障政策,保障大企业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研究部部长刘世锦在向有关部门提交的政策建议中进一步指出,调整、改造和振兴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相互融合而成的混合经济,应当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在竞争性行业,如果继续保持未能实质性改制的国有企业为主的格局,那么东北振兴的希望甚微。
专家指出认为,东北能否振兴,取决于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改制培育出发展民营经济的市场生态和体制环境来。
-给予东北试错权
东北最受人们诟病的问题之一就是东北人在观念方面的保守和落后。对东北深有研究的魏后凯认为东北的观念、经营机制和体制比较落后是东北地区改革难度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胡鞍钢教授的研究发现,实际上,东三省的人力资本水平(8.38年、8.26年和8.25年)都不同程度地高于浙江(7.02年)和广东(8.04年),也明显地高于浙江温州地区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但是人的观念、人的思想解放程度,特别是市场经济意识、竞争意识都远不如浙江温州人。许多人一味“等、靠、要”,已经成为阻碍东北振兴深层的难题。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杜平认为,此次东北振兴的关键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他强调,此次振兴东北,中央应该给予东北试错权,要让东北敢于去尝试、去改革。此外,社会舆论也要给予东北宽容的环境,不要他们一犯点错误,就抓住辫子不放。杜平称,东北振兴主要体现在制度和机制的改革上,希望中央此次能在投融资权、开放权、审批权、资产处置权等权力上给东北一些自主改革的权利和试错权,对其多鼓励,少批评。
-切忌新一轮“赶超”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和他的同事刘培林则撰文指出,能否振兴东北,取决于能否正确认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比较优势,并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原则来确立今后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结构。
林毅夫和刘培林指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首先要彻底解决大量国有企业的政策性负担;其次,一定不能采取发动新一轮赶超的办法,各级地方政府尤其要避免以拔苗助长的方式发动和鼓励当地企业进行产业、技术赶超,而必须把东北的经济发展建立在东北自身具有的比较优势上,这样东北的经济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