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毅案不只是一桩富豪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6月18日 07:56 中华工商时报 | ||
□亚杰 上周末,央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对开发商贷款、土地储备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个人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等七大方面做了进一步规范。至此,传闻已久的央行房贷收缩政策尘埃落定。 几乎同时,财政部主导的历时三个月的全国会计信息大检查也已展开。尽管这是例行检查,但在2003年这个非典型年份里,它已被赋予了典型含义:重点是金融业和建筑业。 显然,当很多人把周正毅案定位于一桩富豪案,关注着接下来又将有多少问题富豪成为舆论标靶之时,管理层其实有着另外的解读:与其说周正毅案说明银行资金怎样在造就问题富豪,不如说周正毅案展示了银行的腿脚在房地产业陷得有多深,在房地产泡沫之下堆积着多少银行资金并持续泡沫化。 应该说,去年下半年以来,一改往日“惜贷”局面,银行贷款猛增是近年来金融业最值得关注的事件之一。 去年10月,新华社的消息说,9月末,我国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3.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1万亿元,同比多增4968亿元,是4年来同期增速最高水平。 今年的最新消息是,5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幅为21.4%,是1997年以来最高的。 在金融业整体格局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之前,这些迅猛增加的银行贷款投向了哪里?它们会为急于削减不良资产的银行带来多少新的不良资产? 与银行贷款猛增最为匹配的是房地产投资的猛增。统计显示,去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投资增幅高达32.9%。今年1至5月房地产投资增幅则重复了这一数字。 事实上,房地产是最有可能在短期内吸引银行资金大量进入的行业。但是房地产行业也像股市一样,是最容易滋生泡沫、酿造风险的行业。 银行资金不顾巨大的潜在风险近乎疯狂地大量涌入房地产业,至少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房地产业确实有暴利可图;二是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过于狭窄;三是国有银行依靠自身的力量削减不良资产从而为改制上市创造条件,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据称,央行房贷新政遭到房地产业界的强烈杯葛。如果说此前的周正毅案揭开了银行与房地产业危险关系的冰山一角,那么业界对于央行房贷新政的反应不过是为这种危险关系增加了一条新的注解。 值得关注的是,房贷新政可能也不过是央行收紧银根、实施新一轮宏观调控的诸多环节之一。上周末央行发布的金融运行情况报告说,当前货币供应量增长偏快,信贷增加较多,央行将择机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