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七月四日电
中新社记者李鹏
尽管所有人都预料中国入世后,银行业的日子不好过,但是很少有人想到,中国银行业在入世后半年内的遭遇这么富有戏剧性。
中国银行业的入世体验犹如意料中的一场战争:有跑马圈地,花旗、汇丰等外资银行开始在更多的城市安营扎寨;有短兵相接,“爱立信倒戈”凸现客户争夺战足够火爆;有厉兵秣马,四大国有银行已制定了降低不良贷款的时间表;有合纵连横,中国银联整合分割的银卡支付体系,做大全国统一信用卡市场。
对银行间的“战争”,普通中国人原本乐观其变,毕竟,更多的竞争总是带来更好的服务。但是,很快就有人坐不住了,因为银行业入世似乎不仅仅是银行家需要绞尽脑汁的事,也牵连到了每一个需要与银行打交道的人。
先是上海一名律师将花旗银行告上法庭,因为花旗要对小额存款收费;接着又传出有中资银行要提高存款的门槛;然后又是多家银行要对提前还贷收取违约金。尽管央行表示,中资银行不能对储蓄设置门槛,尽管银行对违约金一事只说没做,但这一切还是足以让中国的老百姓揣摩好久。
有调查显示,有百分之九十八的储户对银行提高门槛说“不”,但在国际惯例的旗帜下,银行无须把每一个客户都看作是“上帝”,而是要对客户区别对待。当然,如果银行能在服务水平上也能与国际接轨,则善莫大焉,因为调查还显示:城市居民对国内银行满意度只有百分之五十。
谁能带来利润,谁才是真正的客户。收费所引发的争论还在继续,不论银行的做法是否合情合理,以赢利为目的,中资银行能有这样深刻的认识,某种意义说是一大进步。
的确,在“官司”、“倒戈”、“收费”等关键词背后的,是银行经营理念的调整,是中国金融改革与创新的迅疾步伐。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吴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内的银行已经认识到,不改变目前的状况,很难与国外银行的竞争。
吴军认为,中资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银行,过去只重视批发业务,现在注重零售业务,注重中间业务,以及还受金融管制限制的一些其他金融创新业务。
中资银行的经营理念、经营机制都在发生变化,连不够灵活的国有商业银行也在积极准备股份制改革并且上市,也不断推出诸如淡化行政级别等新的改革措施。
入世促竞争,开放促改革。中国银行业在入世半年内能弄出很大的动静,并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讨论,这至少意味着银行业入世有了一个不错的开场。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