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岩红 本报实习生 刘晓程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月21日起降低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昨天是降息的第一天,记者从多方了解到,已历经7次降息考验的储民如今对此反应很平静。
降息:股市特大利好
已有7年股龄的叶先生告诉记者,此次降息无疑对股市是一个绝对的特大利好消息,使中国股民对马年的市场表现寄予了厚望,降息将改变蛇年下半年股市低迷的状况,开门红是完全可以期待的。而贷款利息的下调将降低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业绩水平,这对当前中国上市公司业绩偏低的状况将有很大的改观。而从本次降息来看,以金融杠杆调整宏观经济的意义十分明显,其将克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我国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最直接的便是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
一些专家称,此次降息由于贷款平均利率比存款平均利率多下调0.25个百分点,首当其冲的受益者,是包括所有上市公司在内的企业。企业利息支出降低,财务成本降低,增加了上市公司提升业绩的外部条件。银行存款利率的降低,降低了银行存款的吸引力,对于推动社会游资寻找新的投资方向、对于居民存款从银行向股市转移十分有利,尤其是缺乏投向、最具投机性的社会游资,其进入股市的机会将会增加。
降息:银行改革的契机
据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利率手段的运用,通过调整利率水平与结构,改革利率管理体制,使利率逐渐成为一个重要杠杆。1993年5月和7月,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当时经济过热、市场物价上涨幅度持续攀升的情况,两次提高了贷款利率。这两次利率调整,与1994年以来出台的其他重大经济改革措施相配合,对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控制通货膨胀,发挥了重要作用。1996年以来,针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已取得显著成效、市场物价明显回落的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又适时先后7次降低了存贷款利率,在保护存款人利益的基础上,对减少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利息支出,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此次降息,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年利率在现行基础上平均下调0.25个百分点,各项贷款年利率在现行基础上平均下调0.5个百分点,存款利率下调幅度小于贷款利率,适当缩小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差额,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改进经营管理,改善落后的经营状况,增强竞争能力。
降息:国家、企业、消费者三赢
专家分析指出,降息有利于稳定投资者、生产者的预期,扩大有效需求。此次贷款利率降低了0.5个百分点,从而降低了借贷成本、企业的投资成本和个人消费者的消费成本,扩大了消费需求。截至2001年底,我国各类消费信贷余额已达6990亿元,比年初增加2755亿元,贷款买房、买车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下调利率无疑能够降低居民的负债成本,促使更多的人“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有利于改善国有企业的财务状况,促使企业财务状况好转和国有企业的脱困。我国银行的贷款流向主要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在经过三年脱困改造后,2000年下半年又开始出现财务状况恶化。此次贷款利率下降0.5个百分点后,企业的贷款利息支出每年可减少430亿。有利于国家降低举债成本。我国从1998年就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大量发行国债,2001年国债发行量创历史纪录。降低利率有利于国债成本的下降,增加政府的开支。
降息:储户心态平稳
对第八次利率下调老百姓总体反应比较平淡,原因是老百姓靠吃利息过日子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各大银行的存储业务也如往常一样,并没有因为利率下调而出现什么波动。在深圳发展银行北京市分行,记者看到偌大的银行服务大厅里办理业务的人员并不很多,营业员告诉笔者:“春节刚过,很多单位还未正式上班,办理业务的人也比较少。至于利率下调的影响,老百姓都已经习惯了,已没有第一次降息时的恐慌了,现在老百姓心态越来越稳定,再说,老百姓并不会靠利息吃饭。”
在位于金融街的北京市商业银行,笔者遇到正在办理存款业务的王先生,王告诉笔者:“利率下调对我影响并不大,我又不需要利息来养活自己。再说,政府降息也是一件好事,这也是为了扩大内需,好加快经济的发展。”
短信点歌,带去你真挚的祝福! 3500条闪电传情,让她想不看都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