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青/文
一个可以考虑的解决办法是,政府自己将自己铐起来,让公众相信,政府即使有言行不一的动机,也没有实行的手段。
有两人在大海深处乘一条船向陆地航行,出发点离最近的陆地有10天的航程,船上有 价值连城的珠宝,而两人各有一把手枪。在此背景下,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这里不打算交代更多的情况,因为故事并不很重要。重要的是一次性博弈,先下手为强。
对两人的品德信仰可以作出不同层次的假设。第一层是,两者之一或者两人都有谋财害命的倾向。这样当然很危险了。第二层是,两人都是好人,都不会主动谋财害命。这样仍然很危险。虽然我不想害你,但是我怕你害我。这一条就足够了。第三层是,我不想害你,我也知道你不想害我,但是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怕我害你。这一条也足以形成危险的局面。后面还可以接着说出更多层次的像绕口令一样的假设,就象两个镜子对面而立会形成无穷多镜像一样。
如果两人之一在一定程度上相信对方没有主动谋财害命的倾向,就可以考虑一个办法,将自己的武器扔到海里去,拿手铐将自己锁在桅杆上,将钥匙交给另一人。不管怎样,反正是彻底排除掉自己动手的可能,置己于危地而后生。
天平天国的杨秀清要是懂这个道理,就有可能做开国元勋了。要不然你就先下手,要不然你就自己解除武装,使自己无法对别人下手。如果能构造出一种谁也害不了别人的机制当然更好,造不出这样的机制就只好退而求其次。所以,皇帝制度是一种保持一定稳定性的制度。大家约定,君主有绝对的权力,君要臣死臣就得死,这样在绝大部分情况下皇帝是安全的,于是臣子们就相对安全了。
以上是对正题的一些铺垫,此番论述的正题是“中央银行独立性”。这个题目是和宏观经济学中关于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问题密切有关的。简单说是这样一个故事:政府告诉百姓说,我们将实行平稳的货币政策,不搞通货膨胀。有人相信这点,拿自己的房子换了一些政府印刷的纸币。等这个事情发生后,房价大涨,因为政府实际实行的是通货膨胀政策。这样说来好像政府总是可以这样做的。其实不然,因为公众知道政府有言行不一致的动机,更有这样的手段,所以大家一开始就不相信。这种不信任最后导致了过高的通货膨胀率。
仔细说来,有三个关键的环节。第一,从长期平均来说,通货膨胀对经济有害,至少是无益。这一条可以认定。第二,在短期,高于公众预期的通货膨胀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这一条是有疑问的,有的理论认为连这种短期效果都没有。我们先将这个疑问放在一边。按照故事的说法,通货膨胀短期有效。怎样理解短期有益而长期有害这个说法呢?不妨想像兴奋剂的短期刺激效果和长期危害。第三,政府有任期,它追求的任期内目标可能与社会的目标不一致。
虽然“动态不一致”问题是就货币政策而言的,但类似情况在很多方面都存在。比如,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政府告诉公众说,经济的基本情况很好而实际并非如此。这样说的用意是要引导出更多的投资。问题在于,投资者知道政府有这样的动机,也有手段,于是有了信任问题。当大家认为政府有言过其实的动机时,你说了实话也要被打折扣。
从这样的分析出发,一个可以考虑的解决办法是,政府自己将自己铐起来,让公众相信,政府即使有言行不一的动机,也没有实行的手段。从这样的角度考虑货币政策,就有了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的想法和实践。
在类似中国目前的情况下,问题不是通货膨胀的倾向而是相反。这时政府有增加货币供给的强烈动机。这一点本身没有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如何控制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增强中央银行独立性是否有利于控制不良贷款,或有利于在增加货币供给和控制不良贷款之间取得最好的权衡,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即使对控制通货膨胀而言,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的有利性是否也有一定的其他条件,也不是显而易见的,很可能与更基本的体制有关。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短信点歌,带去你真挚的祝福! 3500条闪电传情,让她想不看都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