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小麦研究 > 正文
 

小麦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 06年价格将稳中趋涨(3)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0日 07:48 国际期货

    三、我国优质小麦供需形势分析

    1、我国优质小麦需求与供应同步增长

    自1997年中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以来,中国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连续大幅度增长,到05/06年度国内中国优质小麦产需实现平衡。中国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已经从98/99年度的180万公顷增加到了05/06年度的870万公顷,产量从620万吨增加到了3700万吨;而相应的优质小麦需求从700万吨增长到3870万吨。但是受中国土地制度决定的种植模式限制,优质小麦质量依然不能完全满足国内食品加工的需要,中国专用面粉生产企业仍需添加进口小麦才能满足食品企业对面粉的要求。

    据调查,目前中国专用粉产量约465万吨,其中有30-40万吨的高端专用粉仍然使用100%的进口小麦生产,其余专用粉生产也需添加10-50%不等的进口小麦;因此中国每年仍需200万吨左右的进口小麦来满足专用粉生产需要。

    图7: 我国优质小麦供需平衡变化图(百万吨)

   小麦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06年价格将稳中趋涨(3)

我国优质小麦供需平衡变化图(来源: 中国国际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供需缺口导致我国小麦库存持续减少,且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我国优质小麦需求与供应同步增长

    数据显示,近二年优质小麦供应超过需求,其原因是从04年开始,我国进口了大量的美麦和加麦,这些麦质量好属于优质小麦,造成统计数据供应大量增加,实际上这些进口大多进了国储库,流出市场的不足20%。目前还没有造成供过于求的局面。本年度总供应量4004万吨,总需求3875万吨,略有结余129万吨。从历史数据来看,优质小麦还是处于一个紧平衡的状态。预计该种情况还可能会延续。

    强筋小麦是优质品种之中的优质麦,主要是专用粉的消费,品质要求相对严格,市场价格走势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2、我国优质小麦品种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经过近几年的种植结构的调整,我国优质小麦的确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其中也有不少问题。首先是品质退化现象比较突出,有二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品种的自然退化,另一方面是人为因素引起的,由于农民种植优质小麦成本较高,单产低,而且卖不出好价格,农民的积极性不高,混种混收混储,造成品质逐年下降。比如豫34、济南17、高优503、8901等优质品种,品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特别是豫34,面粉企业基本上不将其当作专用麦来制粉,市场上价格也比8901低150-200元/吨。最近一、二年又有新品种较大面积推广种植,如955159白硬冬二号、9409等。目前面粉企业对8901、955159、济南17这几个品种较为认可,价格也相对较好。

    总之,虽然数据上来看,优质小麦供需基本平衡,但我国真正面粉企业认可制专用粉的优质品种应该还是有缺口,所以这些品种现货价格坚挺。

    四、我国小麦种植面积扩张受限,增产只能依靠单产提高

    虽然近二年度小麦的产量出现了增产,但我们认为后续增产的空间不大。因为增加产量的途径一方面是增加种植面积,另一方面是提高单产。种植面种增加的空间应该是相对较小的,适宜种植小麦的区域相对固定,该挖掘的潜力在去年惠农政策的刺激下基本已经到位,耕地面种被城镇发展道路建设大量占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增产的另一个途径就是提高单产,但单产是受天气、管理和投入等因素制约的。而天气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04年度我国小麦主产区风调雨顺创出历史的高产年。但这样的高产年是可遇不可求的,数据显示04年度的增产来至于单产的大幅度提高,而据农业部门人士介绍,这样高的单产创出几十年来的新高。

    今年我国主产省黄淮海地区河北、山东、河南大部地区播种情况良好,但河南、山东部分地区受秋季涝灾的影响,播种期有所延迟,有的推迟了近二十多天。从面积上来看,应该与去年大体持平。那么后期生长期间的天气将是对产量影响起主导的因素。

    五、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影响深远

  我国优质小麦品种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我国小麦种植面积扩张受限,增产只能依靠单产提高

    2005年粮食政策发生了二个重要的变化,一是惠农政策贯彻实施,二是流通体制改革基本结束。惠农政策导致农民在市场弱势群体的地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流通体制改革使得市场参与者多元化,粮食企业主渠道的作用受到了挑战,资源市场化配置的程度越来越高。市场竞争的多元化,直接考验粮食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

     05年收储企业库存量继续下降,农民手中的存粮有所增长。面粉企业直接从农民手中收粮的比例大幅度的提高。粮食收储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管理和经营的职能分开转变有一个阵痛的过程。市场化的机制,有效地配置资源,提高运营效率。流通中的多环节余在市场上在市场上自然被淘汰,谁掌握了粮源谁就有了发言权,今后的市场价格可能不再是粮食收储企业说了算的,而应是真实的市场供需关系主导价格的变化。

    流通体制的变革,减少了中间环节,现代物流的发展提高了流通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使我国小麦市场的特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六、人民消费结构和习惯变化不可忽视

    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的结构和习惯正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首先,是人们消费副食品,肉禽蛋的比例逐年上升,而作为口粮的主食的消费比重有下降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05年我国肉禽蛋的消费增长了5%。而主食消费自然减少。其次是人们的消费习惯变了,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大批农民的生活方式向城镇化发展,特别是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物流业的发展,物质供应丰富多样,消费选择余地增大,人们已经改变了集中消费和节日储备消费的习惯了,随需随买已经成了新的消费习惯,企业集中采购福利消费的习惯也随人们的消费习惯发生了改变。

    所以近二年很难能看到集中消费的传统旺季。需求逐渐平稳,大幅度波动的可能越来越少。消费的理性和有效越来越起真实地反应市场的需求,这种变化对企业的生产营销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七、面粉加工行业的激烈竞争对市场的影响

    由于我国面粉加工能力巨大,据不完全统计是消费量的二倍以上,面对稳中趋降的消费市场,其竞争的激烈程度是可想而知的。面粉加工行业的竞争,形成了三个特点,一是面粉加工企业向小麦主产区聚集,以期占据资源优势,降低成本。二是面粉加工企业规模向大型化方向发展,以规模效应降低运营成本,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三是行业内很多中小型企业持续亏损,不得不关停并转淘汰出局。

    面粉加工行业竞争激烈、利润薄。对原料采购相当谨慎,成本控制相当严格。所以面粉厂商会自觉的减少流通中间环节,降低风险,承受价格的能力减弱。

     八、小麦种植成本普遍增加,农民惜售严重

    今年以来,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力度相当大的限制农用生产资料涨价措施,但作用非常有限。化肥、种子、农药、农膜和柴油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程度不同的上涨,农资价格的上涨使得小麦种植成本上升。河北省成本调查队对省内8个小麦主产市的32个县(市)、282个农户小麦成本收益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05年河北省小麦单产稍降、成本上升、价格下降、收益减少。2005年河北省小麦单产平均380.9公斤,比上年387.4公斤稍降1.7%。

    小麦亩现金成本为274.44元,比上年256.56元上升6.97%。河南省价格成本调查队对今年小麦成本收益调查结果显示,由于今年河南小麦单产平均水平降低,小麦种植成本相对增加,河南农民种植小麦的收益低于去年。预测小麦生产成本316.03元/吨,较去年提高4.3%,小麦净收益258.9元/亩,较去年减少12%。主要原因是由于化肥、种子、柴油等农资价格上涨较多,导致小麦每亩化肥、种子、灌溉费等增加。

    小麦种植成本的上升,直接导致了农民惜售心理增强。惠农政策给农民的利益让成本消耗了一大块,农民的利益急待保护。农民惜售阶段性的会支撑小麦价格的下滑空间。

    九、关注天气因素是影响小麦产量

  流通体制的变革,减少了中间环节,现代物流的发展提高了流通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使我国小麦市场的特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我国人民消费结构和习惯发生明显变化

    新一年度小麦播种已成定局,首先是种植面积基本稳定,与去年相差不大,不会增加,其次是河南、山东部分地区因阴雨晚播二十天左右,对小麦的单产构成不利因素。目前小麦正处于越冬期,开春之后返青、分蘖、拔节期的天气对小麦的单产影响较大。后期应当重点关注。如果天气正常,风调雨顺,农民会集中抛售一部分余粮,国储也会择机抛出轮换粮,从而在新麦上市之前会有一定的抛压,但这种压力不会太大,对价格的打压有限。如果天气不利,农民则还会继续保持存粮,以备所需。

    但因为种植面积已经确定保持稳定,单产再创新高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天气出现不利的影响小麦单产还会下降,从而影响明年的总产。所以重点关注可能出现的天气利多的因素。

    从基本面上来看,全球小麦产量回落,需求增长,库存保持较低水平,局面向利多的方向变化。国内小麦再度增产的空间有限,库存持续下降,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流通体制改革及激烈的行业竞争压缩了流通环节,使这种平衡显得较为脆弱,价格稳中趋升,不确定的天气因素可能会构成利多因素。

    第四部分 技术篇

    一、CBOT趋势分析

    2005年CBOT小麦走出了一个整理形态,主要的价格区间在300至350美分一带。2月和11月二次下穿300美分均被迅速拉起,显示300美分一线有较强的支撑。从较长期的趋势上来看,2000年开始形成的底部上升趋势线,仍有效在支撑着期价,02年至今的震荡幅度逐步收窄,形成一个大的三角形整理。目前期价即将运行至三角形在末端,我们认为正在酝酿突破,06年走出震荡上行的可能性较图10: CZCE强麦指数技术分析

    图8:CBOT小麦连续技术分析 

   小麦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06年价格将稳中趋涨(3)

CBOT小麦连续技术分析图(来源: 中国国际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小麦种植成本普遍增加,农民惜售严重 关注天气因素是影响小麦产量

    从价格区间上来看,05的行情反复考验300美分的支撑,而300美分一线正是98至02年底部区间的顶线,现在已经成为强有力的支撑线,经过 一年多时间利空因素的考验仍然有效,而且上升趋势保持良好,后期向上运行的可能性很大。从形态上来看,05走出类似一个旗形整理的形态,这种形态出现在底部区域,与04年的底部形成一个复合形态的底部,构成强有力的支撑,酝酿着上涨的动力。从系统来看,5月、10月、21月、60月均线交织粘合,而且60月长期均线趋势向上,支撑着诸短期均线,可以判断后期价格向上运行的可能性极大。

    在突破350美分的压力线之后,第一目标区间,在380~390之间。第二目标区间在410-430之间。

    一、 基金持仓与价格分析

    图9:CBOT小麦连续基金持仓

   小麦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06年价格将稳中趋涨(3)

CBOT小麦连续基金持仓图(来源: 中国国际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从基金历史持仓和CBOT价格来看,04年底和05年,在基本面利空的影响下,基金绝大多数时间持有大量的净空单,持有净空单的量最高时近6万张,创出新高,但期价仍然在300美分一线受到支撑,也就是说在基金疯狂的打压下,价格没有向下突破,05年底基金开始减持净空头部位,后期随着空头的减持,对价格构成向上的动力。

    另外指数基金虎视农产品期货,小麦期货可能是其选择的目标之一。美国投资银行高盛公司预计美国小麦期货价格应当达到每蒲式耳4.02美元,远远高于目前CBOT小麦价格。由于投资在高盛商品指数的资金数量高达300亿美元, 因此毋庸置疑,高盛公司的预测对美国小麦市场的上涨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市场预期明年初“只做多”的指数基金会再度进军农产品期货市场,无疑会给小麦期货市场注入更多的资金。但基金入市部位和时机经常令市场难以把握。

    二、 CZCE强麦技术分析

  CBOT小麦行情正在酝酿突破,06年有可能会走出上涨行情。 基金空头回补及可能的建仓会助推价格上涨

    由于硬麦成交与持仓大幅度萎缩,已经很少有人参与,这里不再讨论。强麦以文华财经软件的强麦指数来分析。从技术图形上来看,05年强麦走出了震荡筑底,年底形成突破的行情,但突破之时伴随着成交量与持仓的减少,说明其是一个典型的逼仓行情,市场参与度不高。理论上看,是否真正形成突破行情还需要进一步确认。

    从形态上来看,05年三次探底,但价格受到较强的支撑,不仅没有下跌,反而强劲上涨突破1750一带的阻力区域,可以说是底部相当札实涨势基本确立。

    从趋势上来看,从05年8月之后,也即是新麦上市之后,期价一路上行,在阻力位1750一带调整3周之后,继续稳步上行,上升趋势保持良好。

  从均线系统来看,在阻力位1750一带充分调整之后,均线系统完全实现多头排列,长期线60周均线开始掉头向上,支持着5周、10周、20周及30周均线,诸均线呈多头发散状排列。说明期价近期仍处于上升行情之中,后期震荡向上的可能性较大。至少在新麦上市之前表现较强。

    图10: CZCE强麦指数技术分析 

   小麦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06年价格将稳中趋涨(3)

CZCE强麦指数技术分析图(来源: 中国国际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后市展望

    1、全球小麦总产回落,消费增加,库存保持较低水平,06年价格逐步上涨的可能性较大

    2、我国小麦产量恢复性增长,但增长潜力受限。消费刚性略减,供需缺口继续挖掘库存。库存结构已经发生较大的变化,市场缓冲承受力变小,处于一种紧平衡的状态。小麦现货价格稳中趋涨。

    3、因前期进口量较大,我国优质小麦供应相对充足,但基本受政府调控,而且成本相对较高。同时我国自产优质小麦品质下降,企业只认同少数几个品种。供需也是处于紧平衡状态。价格也会继续保持相对高位。

    4、粮食关系国计民生,政府会权衡粮食安全、农民和城市居民之间的利益采取相应措施。政府的调控政策对价格的影响不可忽视。诸如进出口、关税、直补、保护价等。

    5、新一年度的小麦生长天气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国际期货 屠卫东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