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市研究:外棉进口数量激增 国内棉市陷入低迷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 09:55 北京中期 |
第一部分 行情回顾
2006年1~6月郑州棉花期货市场经历了冲高、见顶下跌和箱形震荡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郑棉指数年初自15324元缓慢爬升,突破2005年12月在15300元一带形成的整理区顶部,两次上摸15450元未能有效突破,最高点位为15459元。 这阶段的最大特点是,进入2006年市场成交量突然大幅萎缩,由去年12月的平均日成交10万手锐减至5万手左右,且在行情继续上涨之时仍不断萎缩,短线投机资金大量撤出为今年行情走入低迷打下伏笔。1月18日出现近两个月来少有的急跌行情,自去年12月以来的上升走势遭到破坏。虽然随后两天中价格反弹收复失地,但无力创出新高。 第二阶段:2月6日春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大幅高开上攻,价量齐增,郑棉指数最高上探15750元 ,超过去年10月间的高点。但好景不长,仅隔了一天,8日市场反转低开,将节后升幅尽数跌去,重新回到节前起点。随后进入下跌阶段。 此时市场进入窄幅整理并伴随成交萎缩,20日以后价格下滑跌破整理区连创新低。28日受美棉大跌影响郑棉合约全线跳空低开,郑棉指数已经跌破2005年12月初的低点达到14719元。这期间持仓数量也不断下降,本月第一个交易日收盘时郑棉市场共有持仓92046手,到28日收盘时还剩余70992手,场内资金大量流失。 现货销售也不理想,进口外棉占据价格和质量双重优势,这样棉企把目光转移到了期货市场。由于当时期货价格远高于现货市场(2005年10、11月期间,期现基差在400元左右,到了12月以后逐渐扩大到600~800元,2006年春节之后期货暴涨导致期现差价一度扩大到千元上),巨大的套利空间使得大量棉花源源不断地被注册成交易所仓单,2月初仓单实物已占期货总持仓的40%,这时虚高的价格难以继续维持,多头纷纷出逃,到3月下旬仓单实物已占期货总持仓近70%,这种局面十分罕见。持仓减少导致成交低迷,年初时场内尚有7万余手持仓,目前仅剩5万手,成交量萎缩到每天万手以下,基本回到2004年6月上市之初的水平。 第三阶段:巨量仓单的压力和低迷的行情使得投机资金进一步外流,持仓减少令仓单压力更加沉重,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市场逐渐失去活力,进入箱形震荡状态。 郑棉大部分时间围绕14500元上下波动,成交量极度萎缩,日成交平均不及万手。 五一前夕市场对纺企节前补库充满期望,又值进口棉花配额即将用完,棉企在购销价格倒挂的状况下不再抛售,这些因素将促使棉市回暖。不过在4月20日纽约棉价大跌创出今年新低,郑棉走势仍在14600元坚持了两天后由于缺乏跟风买盘支持,最终郑棉价格不得不开始回落,四天内下跌近400元,重新回到前期低点14200元一带。 5月底纽约期货在新棉种植遭遇干旱天气的利好支持下开始上涨,郑棉市场也借机走强,但在前次高点14700元左右再次遇到强大阻力,到6月中旬交易所仓单数量已经超过场内未平仓合约数量,即准备卖出的棉花已经多于买方所愿接受的数目,已经没有投机力量生存的条件。这样,郑棉市场又一次出现暴跌行情。 第二部分 市场关注的重要事件 一、全球棉花库存开始减少 中美新棉种植面积扩大 美国农业部(USDA)2006年6月份全球农产品供需预测报告,对2006/07年度全球棉花形势的估计时调低产量、上调消费量并导致期末库存下降。且调高期初库存至1155万吨,较上月增加了14万吨;将全球的产量略减到2496万吨,调低了8万吨;将消费量上调至2666万吨,比上月增加了10万吨;由于产量降低和消费增加,期末库存下降到1025万吨,减少了7万吨。 整体来看,产量和消费的缺口为170万吨,比上月增加了18万吨。库存消费比为38.4 %,较5月下降了6.3个百分点。可能是出于对气候的忧虑而下调棉花产量,库存下降成了大势所趋。
(根据USDA报告数据制作) 由于2005年度全球棉花减产近6%,而消费持续增长,再加上今年美国将取消棉花出口补贴,市场预期棉价还有上涨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全球棉花种植面积扩大的呼声很高。近期进行了全球棉花种植意向调查。 据英国考特鲁克公司(Cotlook)调查显示,2006年度全球棉花种植面积将达3525万公顷,较上年度增长3%,棉花产量预计为2511万吨,增长2%。据该调查,全球最大的八个主产棉国面积均有不同幅度增加。 中国棉花协会的统计表明,2006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达到7880万亩,比上一年增加约300万亩,增幅在4%左右,预计今年棉花产量有望到达600万吨。 库存连续下降的趋势难以遏制,进口棉花的数量还要再创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