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正文
 

玉米基本面有待改善 后市将温柔演绎牛市行情(3)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5日 00:42 中大期货

  (二).玉米的需求

  图9.中国玉米近年消费比例

   玉米基本面有待改善后市将温柔演绎牛市行情(3)

中国玉米近年消费比例图(来源:中大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美国与中国是玉米主产国与主要消费国。近年全世界玉米消费主要集中在饲料、工业(深加工)、食用、种子用粮等。中国消费比例参见上图。

  美国――玉米需求强劲以及玉米加工乙醇增多 位于衣阿华州的美国第100 家乙醇厂五月底正式投产运营,这使得美国每年的乙醇产能增至47 亿加仑(以生产96 度乙醇计约为1436.5 万吨)。据美国可再生燃料协会称,新厂投建以及扩建项目将使得美国的乙醇产能进一步增长20 亿加仑。 尽管玉米目前主要以饲料消费为主,但是后期作为生物

能源利用前景相当值得期待。尤其是在
原油价格
居高不下的时代,将是确信无疑的利多信号。

  中国――玉米饲料消费恢复缓慢 来自淀粉、糖浆和乙醇产业的需求旺盛 往年二季度以后国内的养殖业市场将会逐步进入生产旺季,但是今年的养殖业在4 月份以来却一直显得极为清淡。主要原因来自于去冬今春连续4个月的“禽流感”影响,由于当时市场消费锐减、价格下跌过快致使养殖户停止补栏,养殖户禽类存栏量普遍低于正常水 平,因此损及饲料消费。不过,据有关部门调查数据显示,4 月份国内禽类的补栏明显好于3 月份,5 月份以来恢复也在加快。由于我国目前的玉米需求结构中,大部分仍来源于饲料业,未来饲料养殖业的回暖将对玉米价格形成有效支撑。

  深加工行业方面,年前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加大了淀粉、糖浆和乙醇等玉米深加工产业投入。有关机构预计2006 年玉米加工业的设计能力将达到3340万吨,预计年消费量将达2400万吨,较2005 年增加400万吨,增幅20%左右。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王晓辉预测今年全国玉米工业加工消费用量为2500 万吨,其中有1500 万吨左右用于淀粉加工业。

  (三).进出口

  图10.USDA玉米周度出口销售报告预测(%)

   玉米基本面有待改善后市将温柔演绎牛市行情(3)

USDA玉米周度出口销售报告预测图(来源:中大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1. 美国玉米出口增长――由于中国作为亚洲主要玉米出口国,自2 月28 日出口配额到期后,一直未发放新的出口配额。因此,美国玉米成为亚洲地区主要消费国日本、韩国的唯一选择。6 月2日美国农业部(USDA)公布了截止5 月25 日(周四)一周的出口销售报告。2005-06年度(9 月-8 月)玉米净出口销售115.6 万吨,比前一周提高2%,但比前四周平均下降了9%,另外还销售了7.81万吨下年度装运的美国玉米,市场预测区间为80-105万吨。当周美国玉米出口装船量为125.41万吨,虽比前一周的纪录水平下降15%,但比前四周平均仍高出6%。

  图11.美国玉米出口量(百万蒲)

   玉米基本面有待改善后市将温柔演绎牛市行情(3)

美国玉米出口量图(来源:中大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 中国继续暂停玉米出口 五年来首次较大规模玉米进口订单敲定――因国内玉米价格高企,政府自3月1日起不再允许使用现有的出口配额,亦无计划发放新的配额;25日主要生产玉米生化及提炼产品的西王糖业控股有限公司表示,公司刚下订单,计划今年7月份尝试从美国进口5万吨玉米,若条件合适,可能会短期内再从美国进口5万吨玉米.公司董事长王勇表示,此次尝试从美国进口玉米,主要是从价格因素考虑.目前玉米国内价格约在每吨1,350 元人民币,比美国进口的价格要贵数十元. 财务总监梁树新表示,如果首批进口玉米运作和质素良好,公司会在9月份,玉米收成季节前再进口5万吨.

  公司已申请了10 万吨的进口配额. 但王勇指出,国内玉米原料供应充足,此次尝试是为了开拓原料来源渠道.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此次进口是中国五年来首次较大规模的玉米进口。目前来看,此次进口对于短期行情的影响有限。但是我们认为它说明以下两点:

  ① 国内下游企业采购范围扩大,未来几个季度内,市场供应渠道增多;

  ② 中国正向净进口国转变。

  图12.中国玉米进出口总量对比 单位:千公吨

   玉米基本面有待改善后市将温柔演绎牛市行情(3)

中国玉米进出口总量对比图(来源:中大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