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正文
 

玉米基本面有待改善 后市将温柔演绎牛市行情(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5日 00:42 中大期货

  五月下旬中西部作物产区的西部一带形成高压,引发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大豆期市的活跃交投.预计今后一两周内整个中西部大豆主产区将以干燥天气为主。

  图4.美国玉米主产区

   玉米基本面有待改善后市将温柔演绎牛市行情(2)

美国玉米主产区分布图(来源:中大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图5.美国玉米主产区地表湿度(6月7日监测)

   玉米基本面有待改善后市将温柔演绎牛市行情(2)

美国玉米主产区地表湿度分布图(来源:中大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阿根廷05/06年度收割过半 产量预估下调

  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本月公布数据显示,截止到27 日,阿根廷农户已经收割了160.8万公顷玉米,占到播种总面积的80.8%。这要比一周前的收获进度提高了近8%,但是比上年同期落后6.4%。至今为止的收割产量为1033.7 万吨。上周的平均单产为每公顷6.45 吨。

  本年度阿根廷玉米播种面积为226 万公顷,远远低于上年的263万公顷。 交易所预计2005/06年度的玉米产量为1440 万吨,低于上年的实际产量1962 万吨。产量预估下降,因农民的玉米种植面积有所减少,且干旱的气候损害了玉米。阿根廷玉米种植季节为9 月至11月,收获季节为2 月至7月。

  3.中国――大部地区气象条件有利农业生产 现货市场稳中有升

  今年春季以来中国旱情较常年偏重,特别是北方大部地区,持续出现大风、高温、少雨天气,旱情持续时间长,发展迅猛。截至五月二十九日统计,全国耕地受旱面积一亿八千二百万亩,比多年同期平均数多出三百万亩,其中作物受旱七千五百多万亩,水田缺水八百一十多万亩,旱地缺墒近一亿亩,有近九百五十万人、八百七十多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

  进入五月中旬,全国大部地区气象条件逐步开始有利农业生产。东北地区大部气温偏高1~3℃,墒情适宜,春播进度快、苗情好;东北地区西部和内蒙古中东部旱情持续。

  西北、华北和黄淮大部旱情缓和,光照充足,气温适宜,有利夏收作物灌浆、春播作物播种和幼苗生长;华北东部、黄淮东部降水不足10毫米,部分地区旱情持续或发展。

  南方大部地区多晴好天气,夏收进展顺利;西南地区大部降水10~100 毫米,旱情缓解。

  江南东部、华南东北部受台风“珍珠”的影响,部分夏收作物倒伏且不利其收晒;福建、广东和浙江等省局部出现暴雨、洪涝灾害,农业生产受损严重。另外,青海、云南、湖南、广西等省部分春播作物旬前期遭受低温冷害或冻害。

  图6. 中国旱涝分布(2006年6月3日监测)

   玉米基本面有待改善后市将温柔演绎牛市行情(2)

中国旱涝分布图(来源:中大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图7. 2006年5月10~24日全国降水量实况图

   玉米基本面有待改善后市将温柔演绎牛市行情(2)

2006年5月10~24日全国降水量实况图(来源:中大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现货市场上,自4 月下旬开始稳中趋升后,5 月上旬现货报价出现全面大幅上涨,进入中下旬整体运行态势良好。大部地区报价持稳,小部地区略有上涨。其中:

  产区――目前,辽宁农民玉米存粮约为15-20%,吉林农民玉米存粮约25-30%,黑龙江农民玉米约30-35%;而关内主产区农民玉米存粮河北、山东为15-25%、河南35-40%。农民玉米存量的大幅减少,加上玉米水分含量的进一步降低,农民惜售心理进一步增强。同时,随着华北粮源的消耗殆尽,东北玉米将成为主要货源,国内玉米市场区域性供需矛盾将逐步加大。东北市场购销两旺,后市价格有望补涨。目前二等玉米收购价在1200~1330 元/吨左右;

  销区――涨势滞后,涨幅偏低,福建,厦门等地二等黄玉米成交价维持在1400~1440元/吨;

  港口――报价小幅上涨,广东蛇口港二等玉米船板价1440 元/吨上下,大连港二等玉米平仓价1340 元/吨左右。

  图8.中国玉米市场现货合约C608日K线(2005/8/1~2006/6/2)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