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06年燃油价格走势将继续表现出独特个性(2)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0日 08:33 国际期货 |
三、“中国因素”难以继续推高油价 与国际原油走势“巧合”的是,中国的投资风潮起也起于2002年,在2003年初遭遇“SARS”的短暂压抑之后,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全面进入到“过热”时期,2004年继续过热之旅,2005年投资过热开始得到控制。与这种情形相对应的是从2002年起中国石油进口开始猛增,至2005年增长幅度显著放缓。我们认为,2006年原油的进口增长幅度将难以再现2003和2004年的情形,但仍将保持较小幅度的增长,预计2006年原油的进口幅度将与2005持平或略低,即保持在5%以下。主要的原因在于2005年国内的需求因为“油荒”受到压制,而不是实质性的减少,随着2006年宏观调控的继续深入和一系列政策的实施,石油需求将不会出现意外增加的情况,因此,增长幅度将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建设节能型社会的国家战略对社会的引导作用将显现。 1、高耗能产业将受到严格调控 国家石油博弈日益复杂,但总体形势对石油输出国家有利。 国家发改委在2005年12月发布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对高耗能产业发出了严格的调控信号。同期,发改委主任马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水泥、电力、煤炭、纺织行业也潜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具体来看,钢铁产业生产能力已经大于市场需求1.2亿吨,可是还有在建能力7000万吨、拟建能力8000万吨。电解铝行业产能已经高达1030万吨,闲置能力就有260万吨。铁合金行业现有生产能力2213万吨,企业开工率仅有40%左右。焦炭行业产能超出需求1亿吨,还有在建和拟建能力各3000万吨。电石行业现有生产能力1600万吨,有一半能力放空。铜冶炼行业建设总能力205万吨,是2004年底的1.3倍,2007年底将形成近370万吨的能力,远远超过当年国内铜精矿预计保障能力。汽车行业产能已经过剩200万辆,在建能力220万辆,正在酝酿和筹划的新上能力达800万辆。” 在国家发改委的新闻发布会上,其发言人明确表示,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其耗能水平。国家已经把控制高耗能产业作为2006年的工作重点。 在所有过剩的产业中,电力的过剩值得引起特别的注意。2005年中,拉闸限电的省份明显减少,而且在拉闸限电的省份之中,也基本是在高峰时期开有限电的措施。电力行业内部人士认为,电力行业的过剩拐点其实在2005年已经到来,而非原先预计的要在2006年底才到来。电力的过剩表明社会投资和生产已经进入平稳阶段,因此,2006年经济的增长将比2004和2005年放缓,相应能源消耗增长也将降低。随着电力过剩的到来,石油的消费将出现明显减少。至少将不会出现2005年油荒的现象。 成品由定价机制的改革可能带来中国石油需求的减慢。 2、节能措施、替代能源将减少石油需求 2005年全社会提倡的节能观念令人印象深刻,虽然当初的一些强制性措施如控制空调的温度等已经没再要求执行,但全社会形成的节约观念却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在观念上对能源大手大脚的浪费已经不是社会的主流,预计节约观念的深入人心将为能源消耗的减少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在节能观念被普遍接受的同时,国家政策明显倾向于节能行业的发展,这与抑制耗能产业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比如对小排量汽车,国家已经从之前的限制发展转变为鼓励发展。另外在国家机关、大型企业提倡的节能改造对能源节约效果显著。在比如对节能产业的发展,都是鼓励类的行业。随着节能运动的深入开展,石油的消费必将相应得到节约。 一边是节能措施的推进,一边是对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鼓励。乙醇汽油成为2006年很多省份新的工作重点,在东北、河南、山东、湖北等省份试点的基础上,乙醇汽油的推广在2006年将有更大的范围和更大的力度,如济南等都全面停止供应普通汽油而全面销售乙醇汽油。2005年生产的燃料乙醇将达102万吨,预计2006年将达到130万吨以上,直接可以节省汽油近30万吨。 国家石油博弈日益复杂,但总体形势对石油输出国家有利。 3、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将抑制石油消费 提高天然气出厂价格的动作被认为是拉开了资源价格定价机制改革的序幕。由于普遍认为国内的资源价格被低估,没有体现资源的稀缺性,因此,进行资源价格改革被简单的认为是提高资源的价格。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并且在国内改革呼声非常高的情况下,被认为将步天然气改革的后尘。 博弈的背景悄然发生改变,全球原油供需出现脆弱的特征。 作为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既反映国际市场的变化,又反映国内的供需状况将是一个方向。由于目前国内价格普遍低于国际价格,即存在明显的倒挂现象。倒挂的存在导致了成品油的大量出口,这进而导致了2005年油荒的发生。进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后,国内成品油价格将高于国际市场,如果配合燃油税的改革,国内成品油价格将更高。考虑到国内的稳定性,预计完全放开进行市场化定价的可能性较小。 在国家放开航空煤油的价格管制后,发改委官员表示国内成品油将与国际原油价格相联系,并提高零售中准价的调整频率频率,这可以预期国内成品油价格将能更好的反映国际市场的情况,同时价格又控制在国家手里。 总体来看,随着成品油定价方式的改进,成品油价格提升将是一个趋势,在成品油提价之后,国内的消费将受到抑制。 博弈的背景悄然发生改变,全球原油供需出现脆弱的特征。 四、国际油价博弈日趋复杂 在国际油价的博弈主体中,产油国与需油国之间的博弈一直占据着主导的博弈关系,由此衍生出来的两大组织OPEC和IEA也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的两大能源组织。OPEC成为石油输出国的代表,而IEA则是石油消费国的忠实代言人。OPEC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成立的背景为石油输出国家为夺回自己的利益而进行的回收石油为国有的运动,IEA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成立的背景为阿拉伯国家对西方国家实施石油禁运,成立的目的在于协调各石油消费国的政策,以应对石油禁运对发达国家造成的影响。 在两大组织的博弈历史中,双方都有各自占优势的一段时间。1970年代OPEC握有油价的话语权,1980与1990年代油价的话语权则被IEA所掌握。进入21世纪以来,OPEC有重新掌握油价话语权的趋势。 OPEC在油价搏弈之中重新占优的原因在于国际石油市场搏弈关系的转变和复杂化。随着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全球石油消费开始迅速增加,但石油的产能并没有出现同步的增加,从而出现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为争夺石油而展开的激烈竞争。在石油消费国为争夺石油互相竞争的同时,OPEC国家与非OPEC石油出口国之间的政策却日趋一致,从而在OPEC与非OPEC石油出口国之间结成了利益上的攻守同盟,比如OPEC在1999年的减产就得到了挪威、俄罗斯和墨西哥等国家的大力响应,该年原油价格因而大涨。 随着国际石油市场的发展,国际石油博弈已不仅仅局限在石油生产国和石油消费国之间,而是已经发展到石油消费国与石油消费国,石油生产国与石油生产国以及彼此之间的博弈,博弈日益微妙。 1、博弈背景悄然改变,全球供需平衡凸现脆弱特征 全球原油价格博弈的背景悄然之间已经发生了巨变,其中,全球石油需求仍然快速增长,但石油产能和炼油产能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如下列图片所示: 图4: 全球石油需求图
图5: 全球炼油产能图
图6: 全球原油剩余产能图
图7: 全球主要大石油公司勘探费用
OPEC对世界的影响将随着其占世界份额的提高显得更加重要。 从上述图片中可以看出,全球原油市场已经从以往的剩余产能充裕转变为产能剩余产能的严重不足,随着全球石油消费的快速增加,石油炼制产能却长期增长缓慢,由于炼油产能的不足,导致炼油利润的高企,从而推动了价格的上涨。由于石油投资周期较长,因此上述矛盾在2006年仍将存在。但另一方面,主要大石油公司的勘探费用在过去几年也保持在历史高位,因此,矛盾虽然存在,但在2006年可能将略有缓解。在这种大背景下,原油价格维持高位的可能性依然非常大,但上涨的阻力也可能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