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正文
 

胡俞越:创新才是中国期货市场的生命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4日 14:04 新浪财经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 胡俞越 刘仲元 徐 欣 鲁 静

  2005年已经逝去,我们站在2006年的门槛上。

  随着“十五”计划的结束和“十一五”规划的启动,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已经明确。中国经济将迎来崭新的五年,而站在市场经济体系最前沿的中国期货市场却在寒冷的严冬中煎熬,探头探脑地试图寻找一丝春天的希望。

  回顾“十五”,我们发现,中国期货市场恰好处在从清理整顿走向规范发展的路上,一路坎坷,一路艰辛。这是市场逐步走向规范的五年,是问题不断凸现的五年,也是中国期货市场与国外期货市场、国内其他金融市场差距不断扩大的五年,更是期货市场发展滞后使得中国经济质量大打折扣的五年。

  岁末年初是一个值得中国期货市场总结和反思的时刻。总结“十五”期间中国期货市场的成绩,反思五年来凸现的诸多问题,正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滞后给国民经济带来的诸多危害,意义非凡。它将促使政府高层和社会公众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认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迫切性;它将警醒期货业内外的人们,如果不加快期货市场发展步伐,国家和人民将蒙受巨大的损失。

  展望“

十一五”,我们认为,正因为目前重视程度不够、差距较大、问题较多,所以中国期货市场具备相当大的发展空间。未来五年,是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关键阶段,一旦延误时机,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中国期货市场方方面面的创新刻不容缓、迫在眉睫,也只有通过制度创新、观念创新、品种创新、业务模式创新,才能让中国期货市场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经济快速、高质量增长。

  一、“十五”时期中国期货市场的成绩

  1.政府高层和社会公众对期货市场功能与作用的认识有所提高

  “十五”计划实施的五年里,我国期货市场从清理整顿阶段走向了规范发展阶段,期货市场的功能也渐渐得到了政府高层和社会公众的认可,从上至下对期货市场作用的认识有所提高。其间,规范发展期货市场的法律法规、中央文件相继出台。2001年,“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写进了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后又写入了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表明了中央政府对发展期货市场的高度重视;2004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做出进一步阐述和部署,成为指导期货市场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同年,棉花、燃料油、玉米、黄大豆2号等新品种新合约相继恢复上市。期货市场经过几年的规范发展,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者作为风险控制工具和投资工具,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其规避风险、价格发现的基础功能在宏观经济和企业微观运行中的重要地位,大力发展期货市场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据有关统计,各类媒体2004年对期货市场的报道超过一万篇,而在五年前,这个数字仅有五百,可见,媒体和社会公众对期货市场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2.法律法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

  自1999年6月国务院颁布《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来,我国期货市场法律法规取得了一些进展,特别是“十五”期间,是一个法律法规框架逐步搭建的时期。2001年5月24日,五部委联合制定《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2002年1月,证监会修订了《期货经纪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和《期货从业人员管理办法》;同年5月,证监会修订颁布了《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和《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200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期货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施行,使得期货纠纷案件审理的法律依据又一次扩展;2005年底,证监会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期货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通知》,期货公司治理结构有望走出目前的混乱局面。可以看到,“十五”期间的期货市场法制建设在不断进步,目前,中国期货市场已形成了以“一个条例”、“一个司法解释”、“四个办法”的法律法规基本框架。

  3.监管体制基本理顺,监管思路、监管手段有所转变

  清理整顿期间,我国期货监管体系比较混乱,一是“政出多门”,缺少统一的监管部门;二是监管部门以“管得住”作为监管思路,在监管手段上以行政性指令为主,与国际成熟的期货市场相比差距甚远。进入“十五”期间,随着“一个条例、四个办法”的颁布和修订,我国期货监管体系基本理顺,监管思路、监管方式有所转变,监管水平有所提高。这主要体现在:第一,期货监管权全部划归中国证监会,证监会下设期货监管部专门负责期货市场的监管,各地证管办变更为证监局,证监局也下设期货处负责当地期货市场与期货机构,这就理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监管体系;第二,由行政指令性监管向市场化监管转变,五年来,证监会把“按市场化原则规范期货市场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发展期货市场”作为监管工作中的两个基本原则,在品种推出、分类监管、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和推动市场技术创新方面都做了一些有实效的工作;第三,从监管到监管与服务并重,证监会相继修订“条例”和“办法”,颁布“公司治理准则”,还通过研究、开发和试点运行客户保证金存管系统、投资者保护基金,致力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这说明,监管部门已逐步开始以服务中小投资者和期货公司作为监管任务之一。

  4.新品种推出开始启动

  经过一番清理整顿,截至2000年,我国期货交易所挂牌12个品种,但只有大豆(黄大豆1号)、豆粕、小麦、铜、铝、天然橡胶六个品种上市交易,仅涵盖农林产品和工业品两大类别。2003年,优质强筋小麦期货合约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期货新合约推出的第一声春雷。2004年6月1日,郑州商品交易所推出棉花期货;8月25日,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燃料油期货;9月22日,大连商品交易所推出玉米期货,随后又于12月22日推出黄大豆2号合约。2005年虽然品种推出步伐有所放慢,但2006年1月6日与9日,期盼已久的白糖期货、豆油期货分别在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成功上市。大豆期货期权、小麦期货期权、铜期货期权也均已酝酿成熟,批准上市交易指日可待。可见,在沉寂了好几年之后,“十五”期间我国期货市场的品种推出已经开始启动。目前,中国期货市场正在交易的品种包括大豆、小麦、玉米、豆粕、棉花、铜、铝、天然橡胶、燃料油、白糖、豆油共十一种,交易的合约共有十三种,已形成以农产品、工业品为主,兼顾能源产品的品种结构。

  5.交易量与交易额有所恢复

  2000年是我国期货市场成立以来最低迷的一年,成交量仅5461万手,成交额仅有16082亿元,2001年,“十五”开始的第一年,期货市场便开始复苏,成交量达到12046万手,成交额将近30145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20.58%和87.45%。从表1的数据我们看到,2003年是这五年中增长最快的年份,成交量比上一年翻一番还多,成交额接近2002年的3倍。2004年,交易规模稳步增长,成交量和成交额均达到顶峰,2005年虽然有所萎缩,但可以保证13万亿元的交易额。总的来看,2005年1至11月,我国期货市场成交量、成交额分别比2001年增长137.20%和300.25%,可见,“十五”期间中国期货市场的交易规模在显著扩大。

  表1五年来中国期货市场交易量与交易额

年度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成交量(万手)

12046.35

13943.26

27986.42

30569.76

32287.41

成交额(亿元)

30144.98

39490.16

108389.03

146935.31

134463.38

  图1五年来中国期货市场交易量与交易额

   胡俞越:创新才是中国期货市场的生命力

五年来中国期货市场交易量与交易额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资料来源:中国期货业协会

  6.期货经纪公司情况略有好转

  在1998至2000年之间,我国期货市场极度低迷,期货经纪行业也是年年亏损。但进入“十五”期间以后,随着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品种的不断增多,期货投资者开户数量也大大增加,代理保证金金额逐渐增多,因此,以经纪业务作为唯一赢利渠道的期货经纪业正逐步走出困境。2001年、2003年和2004年,期货经纪公司实现了全行业赢利,虽然利润微薄,但比起清理整顿期间来,境况还是要好得多。目前,我国期货经纪业已形成了以浙江、北京、上海、深圳为中心,辐射全国各地的区域格局。一批规模较大、信誉较好的期货经纪公司如中国国际、中国中期、上海中期、浙江永安、浙江南华、河南万达等正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期货经纪行业的龙头企业。

  7.期货业人才培养逐步恢复

  2000年底,中国期货业协会成立,五年来,协会共组织了六次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其中2004年上、下半年各一次。从2002年开始,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开始向全社会开放,取消了以前需要本科以上学历或2至4年从业经验的要求,从而使从业资格报考人数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增长。至2005年底,共有74968人参加考试,通过人数为28837,“期货业大军”正呈恢复性发展趋势(见表2)。另外,中国期货业协会受证监会期货部委托,从2001年开始举办期货经纪公司高管人员培训及从业人员后续职业培训,截止2005年,共开展了41期培训,参加培训的达到3442人次。期货经纪公司的研发部门也有所加强,上海中期、中国国际、永安期货、南华期货、广发期货等公司形成了较强的研发力量,而这些公司的代理量和代理额也位居同行前列,因此,越来越多的期货公司认识到,研发能产生生产力,研发本身就是生产力。同时,期货方面的理论建设也在不断完善,高品质的期货书籍层出不穷,期货业协会资助并组织了三批共几十项研究课题,由交易所、期货公司和各地期货业协会各类“期货沙龙”、“期货大讲堂”正深入投资者、大学生和社会公众之中。由此可见,期货市场人才培养机制与理论研究正在逐步恢复。

  表2 2001-2005年期间期货从业资格考试报考人数及通过人数

年度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报考人数

10000

31696

10782

15150

7340

通过人数

5300

13870

5221

2942

1504

  资料来源:中国期货业协会

  8.对外开放步伐开始迈进

  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应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方面。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企业就曾“走出去”开展过外盘交易,但由于缺乏制度规范,出现盲目参与外盘的局面。1994年,有关部门停止境外期货交易。“十五”期间,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开始重新启动。首先,从2001年5月起,证监会分四批公布了允许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的国有企业名单,至2005年底,共有31家企业获得了境外期货业务资格,这使得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规避价格风险的队伍日益庞大;其次,2004年1月1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实施以后,外资开始通过这一渠道参股内地期货公司,2005年底,中国证监会批准荷兰银行取得银河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股东资格,银河期货因此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合资期货公司,这也标志着期货市场“引进来”迈出了标志性的一步。

  9.市场功能初步发挥

  期货市场一般具有价格发现、风险转移两大基本职能。近五年,大部分品种通过广泛的期货交易,使得未来时点的现货价格得到了很好的显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农业合作组织甚至农民开始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将风险转移给投机者。中国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已得到初步发挥,而且还逐步显现出一些衍生功能,如提升现货质量,提高现货交易的信用水平以及延伸相关产品产业链等。例如,我国大豆期货就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促进了大豆产业的规范与进步:首先,大连大豆期货价格具有很强的信号引导作用,如黑龙江农垦集团等大豆生产者2003年、2004年利用期货价格指导种植和销售,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其次,大豆期货也成为了大豆相关现货企业有利的套期保值工具,目前,大连商品交易所会员和客户中,参与套期保值交易的会员客户在30%以上,交易量占市场交易量的60%左右;另外,通过期货市场,国家还可以预见大豆未来的走势价格及现货的供求,从而为国家粮食产业的宏观调控发挥积极作用。目前,我国大豆产业与国际市场充分融合,大豆生产在国际市场的冲击下保持稳健发展,这与大豆期货市场所发挥的作用密不可分。

  1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有所提升

  中国期货市场产生之初,其目的是“运用于城市副食品的供销,特别是大路蔬菜和猪肉,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利益,保持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经过“九五”期间的清理整顿,“十五”期间的期货市场已经扩大了其功能与作用,并稳固了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理论界、决策层和社会公众越来越意识到,期货市场是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高级形式,它既因为价格发现功能而处于市场机制的核心地位,又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规模扩张的“稳定器”,而且,在期货市场中形成的价格信息还能为宏观决策和微观经济活动提供重要参考。因而,“十五”期间,期货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1] [2] [3]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