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正文
 

权威报告:经济全球化对我国能源安全构成挑战(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 10:26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能源发展与能源安全七大对策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结果构筑了安全全球化。但是这个安全关系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不断加以巩固和维持才能有效发挥作用。事实上我国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今天我们仍然需要有意识地开拓新时代发展能源的新思路,并自觉地用于指导调整制定新的能源战略,进而将新思维落实到实践中。 

  一、在经济全球化中提高我国的战略地位 

  经济全球化发展使得全球经济趋于密切化、利益共同化、安全共享化。但是这种利益分配、安全分享程度在不同地方是不一样的。只有在全球化地位高、分工处于主动的一方才可能得到充分的利益和牢靠的安全。总的来讲,参与国际分工越深越广,国际地位越重要,取得的话语权越多。对我国来讲,一是提高市场密集度,即在某个海外市场某项产品占有率达到绝对多数,这样就有机会取得话语权;二是开发独到的技术,争取在国际上某些行业拥有话语权;三是建立国与国、国家与地区之间紧密关系,在经济领域实行结盟政策,在能源领域开展深层次合作。除了与海湾国家,还可以考虑与非洲、南美拥有石油资源的国家发展经济同盟关系。 

  二、以市场换能源 

  我国虽然拥有部分石油资源,但仍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而开发新能源又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问题。因此,近期适当进口一些石油不可避免。为了确保稳定、充足的石油供应,需要参与石油资源开采。国际市场上石油资源开采权、经营权争夺十分激烈,合作机会比较少。为此,我国可以考虑鼓励外商来华建立石油炼制企业和

成品油销售。众所周知,成品油销售市场特点是盈利较多、盈利稳定。我国成品油市场正在逐步对外资企业开放,因此宜制定政策引导那些希望进入成品油市场的外资企业,让外企炼制与销售挂钩。外企来华投资希望进入成品油销售市场的多是国际老牌石油集团,在海外拥有许多石油开采权和经营权。开采和进口石油是其最擅长的业务。我国石油消费市场前景十分乐观,许多外资企业都想进入这些领域,我国只要制定相应政策适当引导,相信外资企业将会积极参与。 

  三、灵活参与海外合作 

  目前,我国石油企业在海外似乎特别重视开发石油资源,并且往往以独资形式介入。事实上以独资、合资、参股等各种方式灵活参与石油资源勘探、开采、冶炼、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工作都可以获得原油、成品油或石油产品。在国际上以独资方式获取石油开采权容易引起同行业嫉妒,无形当中遇到的障碍也会大量增加。这些障碍最终也会转化为成本,增加我国企业支出。与其如此,不如合资、参股、结盟。此外,对于已经在华投资的石油财团肯定希望与当地企业开展多种形式合作,以便顺利开拓业务。我国能源企业可以主动与其开展合作,打好基础,以便将来还可以找机会共同开发海外资源。 

  四、积极引进节能技术和设备 

  节能是第五大资源,节油可以降低石油资源的战略意义。而我国单位GDP消耗能源、汽车等油耗水平远高于发达国家,因此节能潜力较大。今年我国政府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政策。为此,政府将着力构建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节约型的产业结构、节约型的城镇化模式、节约型的农业生产体系、节约型的消费方式,树立节约型的思想观念。 

  我国发展节约型经济可以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目前日本、德国节能技术比较发达,我国可以通过举办展会等形式积极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同时我国也应该自己研发相应的节能技术,或是对引进技术进行再研发,使节能技术有所创新,有所进步。 

  五、实行能源多元化策略 

  我国一次能源消耗煤炭占多数,其次是石油和水电,核电所占比重不到3%,而发达国家核电比重一般在15%以上,法国更是达到了40%,曾受过核爆炸危害的日本核电也占40%左右,况且国际上核电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我国也有了发展核电的基础和经验。因此,今后在引进和自我开发核电方面应实行两条腿走路发展我国的能源产业,这是一条比较现实的选择。在我国未来十年、二十年发展经济过程中急需大量能源,开发可再生能源不可能跟得上需求增长,而且也难以承受高价格压力。因此,发展核电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六、积极开展能源技术合作 

  中国发展经济遇到的能源问题不仅关系到中国,也同样关系到世界,中国发展经济需要克服的能源问题也是全人类的问题。中国有责任为自己、为人类社会发展在能源领域做出贡献,世界各国也同样有责任,特别是走在前面的发达国家责任更大、任务更重。因此,我国完全可以同国际能源组织、同发达国家政府建立能源合作机制,共同研究、开发新能源、新技术,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同样我们还可以与发达国家合作积极引进和联合开发先进的节能技术。此外,我国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促进拥有节能技术的企业与相对比较落后的企业之间开展合作,以技术有偿转让、技术参股、技术指导等方式在全社会推广节能技术。 

  七、实行新能源开发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开展了较广泛的科研工作,虽然投资比重不大,但涉及的范围较广,特别是结合农村和边远地区的需要,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应用推广,取得了较为实用的效果。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颁布过关于促进农村能源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纳入农村能源建设规划。 

  近些年来,中国政府不断通过颁布政策和立法等手段,进一步消除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障碍,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就。例如著名的“光明工程”、“乘风计划”、“送电到乡工程”等等,都是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小水电等立下的功劳。这些工程有一个突出特点,即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与扶贫结合在一起。以“光明工程”为例,服务对象是分散在我国近一半国土上的2300多万无电的农牧区群众,相当一部分是贫困户。这项工程利用光伏发电即太阳能或风力发电,解决了人们生活用电问题。政府为此项目设备和服务总投资约100亿元人民币,重点向西北地区倾斜,对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和西藏给予特殊支持。我国政府原计划到2010年,使这2300多万人的无电农牧区达到人均发电容量100瓦的水平,相当于全国人均发电容量1/3的水平。 

  以上这些政策措施是在我国工业化初级阶段、尚未进入汽车工业社会以前制定的。如今从我国发展经济进入新阶段的情况出发,从我国21世纪经济实现翻番,从国际能源新形势等国内国外环境新变化出发,开发新能源、新技术,为我国经济发展度过能源关,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角度,以全球视野处理能源问题,为人类社会实现第三次能源革命,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视点:经济崛起与能源革命 

  能源是发展经济的命脉。保障能源安全是当今各经济体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课题。二战以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能源的理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进入1990年代,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成为主旋律,各国之间经济互补,相互合作越来越多,经济相互依赖、密不可分。而主导这一变化的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中国则可以说是勇于迎接挑战,在适应世界经济形势变化的基础上抓住了世界产业调整、转移的发展机遇,积极发展加工制造业、开放本国市场,既提高了自身竞争力,又大胆引进了外部竞争,达到了良好的平衡。因此从这个角度分析,中国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受惠国。 

  然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能源产业的控制却并未因经济全球化而有所放松。能源战略与安全问题始终是各经济体关注的焦点,而且在国际产业分工的新格局下,它又有了新的内涵。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在能源战略与安全问题上,正面临着来自内部发展和外部因素的挑战,来不得半点疏忽。 

  一、历史上大国的崛起必然伴随着能源革命 

  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大国经济的崛起无不伴随着能源产业及相关科技的重大变革。如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功,便是因为发明了蒸汽机、开拓了煤炭产业,使人类摆脱了对自然动力的约束,进入了现代社会。美国经济的崛起,是因为发明了电力,开拓出电力、汽车、石油、飞机等现代产业,使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感受到了全新的现代意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日本经济崛起的过程中,遇到了两次石油危机,日本通过研发节能与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提高了自身的产业竞争力,一举确立了其在世界市场上的优势地位。 

  显然,这三个国家在经济崛起过程中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他们都曾在当时掀起和主导了不同方式的能源产业和能源技术革命。在三次能源产业革命过程中,这三个国家也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最先摸索和总结出一套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的新思想的国家,并且也是最先以这种新思想、新理念指导新实践的国家,以及最终引发一场世界性能源产业与技术革命的国家。 

  有鉴于此,我国经济的发展能否成功持久,也将取决于我们如何应对世界能源短缺的挑战。现在,油价波动剧烈,能源问题已经对

中国经济产生全面影响。中国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能源发展与能源安全战略,已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历史上大国经济的发展都曾为人类进步做出过巨大贡献,其中包括能源革命和新文明的创造。中华民族是富有智慧的民族,我们今天面临的能源挑战,即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也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能否应对挑战,关键要看我们能否把握国际政治经济大局,传承中华文明,运用大智慧,发明新技术,再创人类文明的新篇章。 

  二、中国崛起不能走传统的能源发展道路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经济发展刚刚进入工业化的第二阶段,汽车工业才刚刚迈入门槛,真正的汽车社会还没有到来,然而就是在这种状况下,中国的能源消耗已经位居世界第二。按照目前单位能源消耗水平判断,中国今后对能源的需求将大量增加。1997年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为1.165吨标准煤,不足世界人均能源消费水平2.4吨标准煤的一半,居世界第89位。而北美的人均能源消费量超过10吨标准煤,欧洲及独联体人均能源消费量为5吨标准煤。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果中国人均能源消费达到北美水平,人均消费能源10吨标准煤,以目前13亿人口计算,则中国未来每年需要130亿吨标准煤。如此巨大的需求如果要得到全部满足的话,那么中国可供开采的全部煤炭量仅够用7年,世界全部煤炭可开采量仅够我国使用28年。 

  显然,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费存在巨大需求,而以目前世界资源储量看是难以满足的,更何况如果以目前方式利用能源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将是难以承受的。因此,中国在能源问题上应该以创新精神、以大量的研发投入寻找新的突破,开发出新的能源技术,造福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 

[上一页] [1] [2]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