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正文
 

权威报告:经济全球化对我国能源安全构成挑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 10:26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金柏松 

  8月29日,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价格开盘时每桶飙升4.67美元,达70.8美元,突破了每桶70美元的心理大关。油价剧烈波动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比油价短期行情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的能源安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经济发展正在经受“能源关”的严峻考验 

  1、原油进口规模扩大和依存度上升带来安全问题。随着全球制造业涌入中国,中国正在成为世界性加工制造基地,这固然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契机,但也使中国的能源消耗越来越多。从1993年起,中国已经成为能源净进口国。近年来,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能源的进口更是急剧增长。从2000年到2004年我国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的进口情况看(见下表),我国能源进口几乎年年大幅增加,2004年进口原油数量为1999年2.3倍,金额增加6.3倍。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也由1995年的7.6%增加到2003年的34.9%,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2004年我国对原油的进口依存度进一步攀升至42.8%,原油消费占世界6.9%。 

  据我国石油专家分析,我国石油需求从1978年到1990年为平稳增长时期,消费量从1978年的9130万吨增长到1990年的11030万吨,年均增加158万吨,年均增长率为1.6%。1991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石油需求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石油消费量从1991年的1.18亿吨,增加到2003年的2.7亿吨,平均每年增长1170万吨,年递增7.1%。近两年来,石油消费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2003年与2001年相比,石油消费总量增加4200万吨,年递增8.7%。2003年我国石油消费总量2.67亿吨,其中国内生产1.62亿吨,进口是1.05亿吨。 

  根据以上发展趋势,我们来分析未来石油进口状况:假设从2006年至2010年我国经济年增长率为7.5%;我国能源消耗水平和能源结构基本不变;国内原油产量保持在1.72亿吨水平不变,那么,预计到2010年我国原油总需求将达到4.76亿吨,将进口原油约3亿吨,原油进口依存度达到63%,占世界原油消费的10.3%(未包括成品油进口)。我国能源需求如果如此大量依赖国际市场供应,相应地带来的问题就是供应安全和运输安全。目前我国能源安全依靠的是国际市场健全的经济体系和全球化的分工体系正常运转。如果以我国目前的国力单独保障能源安全显然是力不从心的。因此,今后我国能源安全战略面临两种选择:一是选择自身安全体系建设,自己保卫自己的安全;一是选择参与和维护世界经济体系正常运转,在全球化体系中加强我国地位,使我国成为这个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国际市场高油价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2003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步步高涨,至今期货价格已经升至70美元一桶。长期以来人们认为

国际油价每桶在23至28美元区间内波动属于合理价位。超出这个价格区间过低或过高对世界经济影响均不利。所以,现实中油价高攀,早已对世界经济增长构成威胁。据预测,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每涨10美元,美国、日本、欧盟经济增长率将回落0.2%、0.4%、0.5%,而发展中国家将平均回落1.5%。2004年,原油价格上涨给中国带来的直接成本代价是136亿美元,其中原油进口方面多支出75亿美元,石化产品多支出61亿美元,而这个数字是去年GDP总量的0.9%。笔者测算,2005年1-7月中国为进口原油和成品油价格上涨已经多支付82.43亿美元,比2004年同期支付的更多,这意味着油价上涨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将由此少增长一个百分点,如果再考虑间接影响其造成的损失将更大。 

  现在我国经济局部过热得以平息,除了2004年国务院采取宏观调控措施发挥作用之外,还应该有能源紧张、进口原油价格上涨的因素起到了刹车的作用。现在油价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已经明确地显示出来,有车族会感到钱包吃紧,因为汽车用油的价格相比2002年,已经接近翻番。近日,国家发改委和民航总局还批准了民航公司在国内航线恢复收取燃油附加费的请求,起征收燃油附加费对旅游、商务考察等也将会造成一定影响。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同样遭受油价影响,作为石油消费大户的发达国家,却在石油涨价过程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原因在于其单位GDP消耗的石油少于发展中国家。中国万元GDP的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是日本的9.7倍。所以,中国受油价的影响比发达国家要更大,比一般发展中国家也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当前遭遇的是双重能源打击:一是国内本身能源供应严重不足;二是进口面临国际市场油价剧烈波动的影响。国际原油生产现在已接近极限,油价正处在高度敏感时期,一有风吹草动油价都有可能非理性直线上升,爆发第三次石油危机。进一步设想,如果现在爆发石油危机的话,由于我国原油战略储备刚刚起步,不如美欧等发达国家储备丰富、耐冲击力强,我国经济将会面临更大的冲击。 

  以上分析表明,我国能源安全、经济安全正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高价油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从2004年起已经显现。1990年代后期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警示记忆犹新,如何防止高油价越过我国可以承受的范围是我国当前最紧急的课题之一。需要从近期着手,结合中、远期考虑,分步骤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及时调整经济全球化时代的能源战略安全观与发展观 

  进入19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成为发展的主旋律,人们对能源的观念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就中国而言,首先,中国没有简单沿用传统方法不顾一切地购买石油开采权和经营权,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分工是在充分认同和自觉遵守国际规则的基础之上进行决策。因为我国企业深知现在世界上多数能源、资源都是“有主”了。这些能源开采权、经营权或是由所在国家政府控制,或是在老牌石油大亨手里,他们不会轻易出让这些权利。其次,我国更没有采取战争手段争夺能源或资源。因为这将违背我们发展经济的初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其三,我国获取石油能源资源一般都是主动采取协调与合作的态度。例如中海油发出欲收购美国某家石油公司信息之后,了解到美国有关方面反应强烈,便退出了收购。再如对同样需要原油的印度,中国主动提出通过国际合作方式获取石油能源。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国看到了近20年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已经取得决定性进展,能源多元化已经取得决定性进展,能源和资源节约化也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因此世界经济发展的许多传统理念都变了,那些紧紧抓住石油资源开采权、经营权不放的传统战略发展观和安全观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而那些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理念正在主导世界经济。这些新理念有如下特点。 

  首先经济全球化构筑了安全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发展已经形成一个共同的市场经济体系,各国按照相应规则开展经济活动,各国政府则在制定规则、维护规则方面发挥作用,而企业才是开展经济活动的主体。现在,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无障碍地整合资源,优化配置资源,其结果使得原来各个独立的国家经济建立在一个共同基础之上,彼此的利益已经密不可分。所以各国的经济安全和能源安全也就发生了变化。 

  现在,国与国之间的安全利益高度相关。美国的安全利益同远在太平洋对岸的中国实际上存在着很大的一致性。因为,美国的进口贸易对中国的依赖程度相当高。美国经济在全球化影响下,不能实现自给自足,即便有充足的能源,有安全的供应体制,但是没有货物贸易进口,美国的供应便会出现问题。从服务贸易分析,美国是世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巨大的国际资本通过在这个中心交易、流动,实现价值增值,支撑着美国经济的发展。但是金融资本流动是建立在货物贸易流动、跨国经济合作基础上的经济行为,如果失去物质基础的支撑,美国经济就好比空中楼阁随时都会坠落。 

  美国经济这样,日本经济何尝不是如此。日本每年从中国进口占其总进口约19%,数量进口所占比重更高,而且大多数产品与日本国民生活密切相关。没有来自中国的进口,日本的供应就会出现问题。反过来如果

中国经济不能进口日本、欧盟、美国的货物,中国经济也会受到影响。如今的世界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相互依赖、进入一个不可分割的时代,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我们的战略思考需要有新的定位。 

  其次能源多元化发展稀释了石油等资源专有的开采权和经营权。1970年代发生两次石油危机,各国广泛使用石油以外能源资源,如核能、水力、太阳能、风能及地热等能源发电,结果世界上原油价格持续下跌20年。这充分说明世界各国发展多元化能源有效地稀释了石油资源紧缺性、有限性,削弱了石油资源开采权、经营权的专有地位。中国也在为能源多元化战略做努力。中国目前的初级能源消费主要依靠煤炭(66%)和石油(23%),水电约占8%。中国能源整体发展战略计划将扩大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以此来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其三节能技术降低能源的战略意义。日本因为节能、节约资源做得好,经济综合竞争力才达到了一流水平。突出的是日本制造业自1979年至今产值翻了几番,而能源消耗总量几乎没有增加。日本汽车、钢铁、化工、电器、机械等制造业之所以竞争力超越美国,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掀起节约新潮流,其节能和节约资源的高超水平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而世界范围广泛应用节能技术,使得石油资源在过去20年里出现生产过剩,战略意义降低,如今节约能源甚至已经被国际公认为与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同等重要的“第五能源”。 

  其四以各种方式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石油、煤炭,以历史使命感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新能源是相对于现有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常规能源而言。新能源的概念一般是指通过新技术和新材料开发利用的能源,新能源常常又是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生物质能、海洋能和氢能。新能源的特点是清洁,可再生。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梦想,也是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后信息社会”的一个关口。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人口和广阔国土面积的国家。中国经济实现现代化不能走单纯依赖传统能源的发展道路。因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在能源方面不能与既得利益国家发生根本性冲突;因为世界可开采能源不可能同时满足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大国经济实现工业化所需;还因为中国经济实现现代化也不能以污染地球作代价。所以,中国只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肩负起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的历史使命去开拓新能源、新技术,才能实现经济的现代化。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