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大举从基金业撤资 银行系基金来势迅猛(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3日 13:56 大洋网广州日报 | |||||||||
新近公布的2004年年报显示,去年,有8家基金公司股权发生了变动,券商大举撤出基金公司迹象明显。 去年12月,外资机构投资基金公司的股权上限由33%升至49%。强势外资机构加大对我国基金业的投资势在必行。
而上周,三家银行获设立基金公司试点,银行号基金起航。 业内人士预言,券商垄断基金业投资的局面将不复存在。2005年,基金公司将形成券商为主的基金公司、合资基金公司和银行创立的基金公司三大板块。 文/图/表 记者吴倩 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02年底,持有两家及以上基金管理公司股权的机构多达27家,其中主要以国内的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为主。如今此种情况已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据粗略统计,截至2004年底,持有两家基金公司股权的券商仅剩13家左右,已没有券商持有两家以上的基金公司的股权。 2004年,券商大举撤出基金公司的迹象尤其明显。在37家公布2004年年报的基金公司中,至少有8家基金公司的股权发生变动,每一起股权转让均涉及券商的退出。其中,华安基金9成股权被转让,原大股东中,上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减至20%,天同证券、申银万国(行情 论坛)证券、方正证券、东方证券四大券商全部退出。 合资基金份额一年增长一倍 2004年12月11日,对合资基金公司来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日子。按三年前的加入WTO承诺,此后,外资股东在合资基金中的股权可以从33%提高至49%。强势外资机构加大对我国基金业的投资势在必行。今年初,瑞银集团透露,收购了中融基金49%的股权,突破了外资机构投资基金公司33%的持股上限。 而此前,合资基金公司的势力已急速蔓延。2004年,合资基金公司拥有的基金管理市场份额达到了18.6%,与2003年近9%的市场份额占有率相比,约增长了110%。海富通、招商等合资基金公司已进入市场总份额的前10名。 同时,合资基金公司的家数亦大幅攀升。截至2004年年底,国内已有13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先后成立,占已成立基金公司数量的28.89%,另有2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正在筹建之中。 银行系基金来势迅猛 上周,首批银行系基金公司浮出水面,监管部门表示,首批三家试点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各项审批工作力争在今年9月底以前完成,“银行系”基金公司的设立指日可待。 与已经存在的基金公司相比,“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在规模上都可能是“航母级别”。银行不仅在资金规模上有优势,而且具有庞大的客户规模、深入人心的信用度,银行在资金结算方面的优势,基金公司也无可比拟。银行系基金具有持续的竞争优势。 券商为何撤出 在宝盈基金公司的重组中,联合证券正式退出了宝盈基金并列第一大股东的位置;在富国基金公司的重组中,华泰证券出让了自己的股权……券商们纷纷寻求从基金公司脱身,动因何在?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逢高套现一向是券商转让基金公司股权的主要原因。从历史数据来看,基金公司的股权比较值钱,其转让价格一般在每股净资产的五倍左右。而深圳一家券商负责人也曾表示,除了持有的基金股权相对抢手之外,券商手中的其他股权投资都不太值钱。如2004年,中信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通过转让所持的25%的长盛基金公司股权,获得了8750万元的投资收益。 股权转让价格正逐渐走低 但是,基金公司股权转让价格正逐渐走低。2003年南方证券以5.05元/股的高价将南方基金的股权转让给深圳机场(资讯 行情 论坛)。2004年,国元证券仅以4元/股的价格收购了长盛基金。而2004年年底,首创集团欲转让银华基金股权的开价只有2元/股。 同时,从近期的情况来看,券商转让基金公司股权已不单单是为了套现,有不少券商告别原持股基金公司,是为了在新设的基金管理公司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如在去年,东方证券从华安基金中退出,在之前不久,东方证券已获准设立汇添富基金管理公司,并以47%的持股率成为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另外,华泰证券在从富国基金公司退出后,发起设立了友邦华泰基金管理公司,并持有其33%的股份。(吴倩) 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