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汇市信息 > 正文
 

加拿大央行7日可能不会在政策声明中谈到加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 13:27 世华财讯

  加元近期因加拿大央行利率决策所推动的涨势已引发市场人士猜测央行可能会在7日的声明中谈及加元,但同时有分析认为,加央行可能不会谈到加元,因为商品价格涨幅和汇率涨幅之间的差距尚未达到2003年中和2004年底时的程度。

  综合外电3月7日报道,加拿大央行(Bank of Canada)可能在周二发表的声明中阐述对加元升至14年高点的看法,这将是那些寻求加拿大政策走向线索的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加元近期因加拿大央行利率决策所推动的涨势已引发市场人士猜测央行可能会在周二的声明中谈及加元,这将对周二公布决策后的货币政策走向提供指引。

  然而,市场人士的上述期望也可能会落空。加拿大央行很可能决定对

汇率波动不置一词。

  加拿大央行通常在政策声明中对利率决定作出言简意赅的解释,而对央行在政策声明中应该谈到什么问题并没有任何规定,即便是像加元汇率这样关键的经济变量也未必能出现在央行的声明中。

  加拿大央行上一次在政策声明中明确谈到汇率问题是在2005年10月24日决定加息的时候,央行当时在政策声明中表示,

能源价格波动巨大,加元兑美元和其他主要货币汇率均出现上涨。

  那么市场为何会企盼加拿大央行会在本次发表的政策声明中谈及加元。

  尽管加元(兑美元)汇率已升至14年高点,但自加拿大央行上一次于1月24日公布利率决定以来,加元的绝对值涨幅并没有这么大。

  周一后市,美元兑1.1403加元,加元已在自1月24日以来的六周中上涨了大约0.7%。与上周四兑1.1298加元的14年低点相比,美元现已收复了部分失地。

  事实上,引发分析师猜测央行可能提及加元的原因并不在于加元近期大幅上扬,而是加元是在商品价格没有同步上涨的情况下一路飙升的事实。这已促使分析师和市场人士提出许多问题,并希望得到答案。

  推动加元上涨的因素是什么?加拿大央行如何界定这种因素? 一类波动还是二类波动?

  加拿大央行制定了一个界定汇率波动原因的框架。如果汇率波动是由加拿大商品出口价格变动等基本面因素所致,央行就将其视为“一类波动”,否则就视为“二类波动”。

  针对这两类波动,加拿大央行会相应采取明显不同的货币政策。

  在一类波动的情况下,加元升值往往伴随着总体需求的上升,而后者抵消了加元升值对加拿大经济的紧缩影响。因此,一类波动不需要加拿大央行作出政策调整。

  然而,在二类波动的情况下,加元升值是由投机资本流动或不涉及总体需求增长的类似因素造成的。

  加元在这种情况下升值对经济所产生的紧缩影响有时需要央行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

  在这一情况下,央行会继续致力于减少货币刺激举措,因为在央行看来经济已达到满负荷运转状态。

  如果加元当前上涨属于“二类升值”,那么这种升值本身就能发挥央行某些政策的影响,从而降低了央行加息的必要程度。

  BMO Nesbitt Burns Inc.的副首席经济学家Doug Porter认为,央行可能不会明确提及汇率问题,但可能会通过谈到“全球调整”或类似的说法,拐弯抹角地提及这一问题。

  不过,Porter表示,央行未必一定会对加元近期的飙升作出反应,因为商品价格涨幅和汇率涨幅之间的差距尚未达到2003年中和2004年底时的程度。当时,两者之间的差距促使加拿大央行暂缓紧缩货币政策。

  和其他所有分析师一样,Porter预计,央行周二会将其隔夜目标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3.75%。

  然而,鉴于加拿大利率正在接近央行希望其达到的水平,Porter指出,如果加元正在起到紧缩货币政策的作用,那就是加拿大央行至少在未来几个月中暂停加息的另一个原因。

  Merrill Lynch Canada的首席经济学家和策略师David Wolf认为,加元近来的升值更像是二类升值。

  他指出,尽管加元走高,但加拿大央行的商品价格指数已自2005年12月中旬的高点下降了17%。

  Wolf称,加元近期走高似乎和美元普遍走软不无关系。事实上,这恰恰是加拿大央行在去年1月的政策报告中提出界定加元波动的框架并用来解释二类波动的例证。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世华财讯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