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外汇 > 正文
 

经济学家敦促中国抵制美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9日 20:03 世华财讯

  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麦金农等重量级美国经济学家力挺人民币稳定,并敦促中国政府抵制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麦金农警告称,若允许人民币大幅升值,就会把中国带入通缩的泥淖,重蹈日本90年代的覆辙。

  综合外电5月9日报道,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经济学教授罗纳得.麦金农(Ronald McKinnon)认为,中国应该抵制美国政府的压力,拒绝放弃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现行
汇率政策。并警告称,若中国误信这种经济理论──人民币的升值最终将减少其贸易顺差,并不断地调高人民币的汇率,那么中国可能会重演日本式的通缩。

  麦金农认为,日本在美国的压迫下允许日圆大幅升值直接导致了日本经济在90年代陷入萧条。

  但白宫、美国财政部、国会、许多制造企业高级领导层以及众多经济学家一致认为,如果中国允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上升,全球的经济形势就会更好。

  美国财政部将于10日发布半年度外汇报告,中国有可能被正式列为汇率操纵国。这一猜测在这几天的亚洲汇市闹得沸沸扬扬。上次报告发布时,财政部长斯诺(John Snow)就已经暗示,留给中国政府改革汇率机制、显著增强人民币灵活性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麦金农是几位敦促中国政府抵制美国要求的重量级美国经济学家之一。外交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本.斯太尔(Benn Steil)表示,有些经济学家对中国在重估币值一事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深表关切。他参加了上个月财政部高级官员同几位学术界人士召开的闭门会议。

  美国制造商和他们在国会的盟友多年来一直认为,中国通过人为压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获取了不公平的国际贸易优势,压低了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并抬高了美国产品在中国的价格,导致美国制造业工作机会流失。但在政府任职的经济学家并不认同美国制造业的观点,即人民币是造成美国制造业面临当前窘境的罪魁祸首,但他们深知必须缓解由此产生的政治压力。再者,他们也认为灵活的

汇率制度对中国本身也是有好处的。

  05年7月份以来,中国政府已经允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涨超过3%,但目前还不知道中国政府希望

人民币升值多少、升值多快。

  此外,这些反对人民币大幅升值的美国经济学家还在为中国政府抵制美国的胁迫谏言献策。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教授、2001年诺贝尔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兹(Joseph Stiglitz)就利用05年两次面见中国总理温家宝的机会阐述了自己的主张。有一次他甚至警告称,动摇

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将是不明智的做法。

  此外,斯蒂格利兹还在上周接受采访时表示,即使北京全面放开金融市场,人民币的汇率未必便会上升。他警告称,中国的资本一旦蜂拥涌向海外市场,可能会削弱人民币的币值。即使人民币进一步升值了,美国消费者也会继续从亚洲其他国家那里进口商品。

  斯蒂格利兹认为,靠调整人民币汇率无法解决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削减联邦预算赤字才是减少贸易赤字的正道。

  另一位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兼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05年曾提醒中国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美国曾敦促中国不要让人民币贬值,以免引发亚洲地区的货币出现竞相贬值的局面。在香港中文大学(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演讲期间,蒙代尔列举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如亚洲经济放缓、中国吸引的外资下降和中国的失业率上升等。

  这些力挺人民币稳定的知名经济学家的言论让布什政府的一些官员感到恼火,但并未动摇他们敦促中国调整人民币汇率的决心。

  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05年之前一直担任美国副轴财长的泰勒(John Taylor)表示,这些经济学家身份显赫、为美国经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还有几位诺贝尔奖得主。他们确实颇具影响力,但这并不表明他们总是正确的。

  美国财政部发言人弗拉托(Tony Fratto)表示,这些大牌经济学家认定财政部是在逼迫中国实现人民币兑美元的自由浮动,这种指责是不公正的。财政部真正希望看到的是,北京在迈向自由汇率制这个终极目标的漫长过程中进一步放宽人民币的灵活度。

  一些批评声甚至捅到了布什政府的要害。在财政部就职了三年的盖保德(Albert Keidel)表示,美国政府对中国的强硬表态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实际上这样做是为了避免遭到公众的抨击,被扣上在对华问题上软弱无能的帽子。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世华财讯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