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财神庙’上市之后,买上一股,是不是我就可以变成财神的房东了?”一位散户如此调侃。
6月6日,ST长信(600706.SH)发布公告称,该公司的重组方案已履行完相关监管手续,重组将进入资产交割程序。这也意味着,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团的“借壳上市”,已经基本上完成。
而在这起“借壳上市”的业务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旗下一处“财神庙”的资产,也要注入上市公司之中。
在距离西安市60公里的周至县集贤镇赵代村,有一座占地531亩正在建设中的新庙宇,供奉了号称“华夏正财神”的赵公明等五路财神。当地人会告诉你,即便在“财神庙”之中,这所新的庙宇也恢弘无比,而它背后的归属,是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团。
随着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团“借壳上市”接近成功,这所庙宇正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关注,因为它也将随着所属的公司,一齐登上资本市场的殿堂。
公开资料显示,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旗下拥有国家4A级景区3个,包括大唐芙蓉园、曲江海洋公园以及大雁塔景区。加上此次引发争议的“财神庙”在内的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等景区,共同构筑成了曲江文旅庞大的文化旅游景区矩阵。
通过资产重组,巧妙借助ST长信的“壳”,让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成为近年最接近登陆A股市场的旅游企业。
国金证券指出,但凡文化名镇、国家5A级景区,发行上市需经由国家住建部审核同意, 但住建部在门票经营权上市一事上历来保守,因此在景区企业IPO的问题上也会给予一定的“压力”。
上述保荐人告诉记者,由于所有权以及经营过于单一的问题,旅游景区企业几乎已经放弃了在国内A股上市,并且试图转战港股,但均未能得到突破。“而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团这次比较成功的案例,或将成为行业内的兴奋剂。未来不排除其他的景区、旅游企业,也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进入资本市场。”
在5月9日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宝鸡法门寺国际文化旅游节上,法门寺文化景区董事长、总经理刘兵向媒体记者透露,已开园两年的法门寺文化景区拟两年后在香港上市。
据介绍,法门寺供奉着当前世界上唯一一枚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是迄今佛教世界独一无二的至上圣物。
景区开园两年来,每年吸引了大约350万海内外游客和信众,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亿元人民币。
近日,陕西省宝鸡市市长上官吉庆对外宣称,鉴于二期项目尚未开工,原本定于2013年上市的法门寺文化景区暂时搁置动议,而这一计划恰是在2011年5月举办的法门寺国际文化旅游节上,由国资背景的景区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兵宣布的。
上官市长没有透露暂停上市的真实考量,那是出于后续资金匮乏的压力吗?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其已拥有很可观的现金流,且陕西省方面一直将法门寺作为仅次于秦兵马俑的第二张地方旅游名片。如此看来,暂停上市更可能是受到宗教当局和证监会的某种压力。事实上,在2009年末,香港中旅集团宣布与河南登峰市合资1 亿元成立嵩山少林寺文化旅游公司并谋求上市时,就引起过媒体的轩然大波和宗教界管理层的不快,最终不了了之。
陕西西安法门寺曾因出土佛指舍利而震惊世界,当地政府——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大力打造佛文化而建立了法门寺文化景区。然而,却不断有人质疑,陕西法门寺风景区借宗教文化之名,将佛指舍利打造成“舍利提款机”,同时借此打造寺院周围“阴间地产”,并计划上市融资,不仅严重损害了宗教形象,而且,也为文化产业化带来了错误的示范效应。
著名艺术评论家岳路平认为,法门寺风景区耗资50亿建成的“合十舍利塔”,是紧紧地把佛教圣物佛指舍利攥在钢结构的“拳头”里,成为一部“佛祖舍利印钞机”。通过高价门票及所谓的“与佛同在”的“灵境”地府高房价,“曲江系”每天都从这部“舍利提款机”中提款。
“圈地圈文物圈人——造亿元级假古董——高门票高房价(打通阴阳界)垄断销售,这就是所谓的国人震惊、世界震撼的曲江美丽新世界。”岳路平痛心地说,“但是所有身临其境的人,都会看到真相:慈悲被贪欲欺压,宗教被商业凌辱,历史被泡在赝品的泡沫中。”
任何由“对”到“峙”的矛盾都不可能一天形成。从网站被黑客贴出悔过书,到“雷”翻世人的少林上市门,少林寺究竟怎么了?
2009年最后一天,河南省登封市政府、少林寺、港中旅三十一日在此间终于“坐到一起”,共同就“上市”这一敏感话题发表声明,大有“握手言和”的味道。不过,港中旅方面称,未来合资公司不排除上市。
尽管相关各方澄清挂有“少林”名号的合资公司与少林寺宗教文物资产无关,但细辨事情经过,实在难以服人。
在释永信“不知情”的情况下,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加之有媒体炒作的“少林寺上市”和“踢开”释永信之说,登封市政府与少林寺一度陷入“僵局”。
出乎媒体的意料,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薄宝华首次提出“未来合资公司不排除上市。”薄宝华称,这是合资公司初步确定的一个经营发展目标,由合资公司根据经营业绩来决定。
他同时表示,合资公司将完全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上市安排,合资公司不会将包括少林寺在内的任何国家级或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经营内容,因此也不会将这些作为资产用来上市,更不可能用这些资产上市。
港中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薄宝华对媒体明确表示,未来合资公司不排除上市,这是合资公司初步确定的一个经营发展目标,由合资公司根据经营业绩来决定。
少林寺本身的硬件不能上市,这看来是港中旅、合资公司、登封市、少林寺四个方面现在的共识。但合资公司的业务收入却有一块是与少林寺的香火相关的。少林寺这个寺院对于合资公司的经营是有“贡献”的。如果合资公司经营管理区内没有少林寺,其收入必然会大打折扣。
合资公司“借用”了少林寺的名号,借用了少林寺的无形资产。如果合资公司真的走到上市那一步,可以说少林寺是“被部分上市”。而且,合资公司难以洗清盗用少林寺名号的嫌疑。
跑马圈地、资产上市套现已经到了疯狂的程度,从少林寺到法门寺,这些清静千年、涵养心灵之所,在某些人眼里就是生财利器。而公共资源的上市更是助长了争夺资源跑马圈地之风,企业比的不是谁的效率高,谁的公司治理结构好,而是谁圈占的资源多,上辈子留下了什么可以套现的资产。这对于企业形成了严重的负面激励,企业比拼的不是谁有企业家精神、哪个企业效率好、哪个企业对投资者诚信,而是哪家企业有过硬的关系,可以将绝美景区圈入自家的资产包中,打包上市。
关于上市这件事儿闹得最为沸沸扬扬的无过于少林寺前段时间传出可能上市的消息,很多人一听就急了:您说什么也是个宗教场所,上市之后您是打算让那位佛祖保佑股票天天大涨长红还是怎地?又或者咱们不用烧香,直接购买其股票并长期持有,就算是有所功德了?
这么说吧,很多寺庙完全是被地方政府开发的风景区用一种包饺子的方式裹在里面了,这就是宗教局所说的“捆绑上市”。
地方政府这么做是不是很过分?这要看怎么说。对于信众而言自然挺过分的,追求宗教信仰的路上增加了不少成本,但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而言,这样的景区建设还是有必要的。正如宗教局的官员所言,世界上没有将宗教场所打包上市的。
庙宇道观等宗教场所上市,历来是敏感且无明确法规边界的话题。6月5日,国家宗教局负责人表态称,反对以任何形式把寺庙捆绑上市,因为“综观世界其他国家,从没有将宗教活动场所打包上市的先例。发展市场经济应该有边界,要符合社会的基本底线。”
很多经济开发区在资源匮乏、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一路发展过来,经历了民营企业同样的野蛮生长过程,如今,很多甚至已经成为国有资产中的良性资产,那么该如何摆脱原罪?如何偿清当年成长时所欠下的债务?这才是当务之急,毕竟信仰是不能被产业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