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伴随着对深圳华强集团改制的质疑,深圳华强五年前的一次资产收购也被放到了聚光灯下。五年前,深圳华强以约1.74亿从华强集团购买三家公司股权,五年后,上述资产拟以0.58亿元回售予集团。一出一进,深圳华强此交易亏损将逾1亿元背后,又发生了什么?[全文][评论][最新报道]>>查看全部企业观察

深圳华强集团简介

深圳华强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大型投资控股企业集团。公司创建于1979年,秉承“诚信、创新、和谐、共赢”的企业精神,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高科技电子制造业、文化科技产业、电子专业市场、制糖造纸业为主导的多元化产业格局,同时实现了由生产经营为主向资产经营为主的转变。

目前,公司在国内外拥有投资公司40多家和2家上市公司,并拥有6家高新技术企业、3个国家级的技术开发中心、1个博士后工作站。

改制中“暗度陈仓”?

原为国有独资企业

华强集团原为广东省政府的国有独资企业,是拥有20多家投资企业的大型企业集团。2002年,广东省政府决定在深圳华强集团推行股份制改革,引进管理层和员工持股。

按照改制方案,广东省政府所属公司在华强集团中仅保留9%的股权,其余91%股权分别转让给华强集团的管理层10名自然人和员工出资组建的员工持股公司——华强合丰公司。 [全文]

变为员工持股公司

华强合丰公司是华强集团改制后的第一大股东,其由深圳华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1月8日公司名称变更为深圳华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63.53%和华强集团员工1348人分别持股36.47%。

华强集团对外宣称,这次改制是把集团公司变为员工持股公司。但注册资料却显示:深圳华强科技公司是由深圳市世通贸易有限公司和686个自然人组成,每个自然人平均持有0.137%,其第一大股东是深圳世通公司,持有6%股权。[全文]

改制方案存在很大偏差

记者调查发现,深圳世通公司的股东均为华强集团总裁梁光伟的夫人和亲属。如此一来,华强少数高管不但获得持有集团公司46%的高管股中的部分股权,且还把其余的45%员工股份控制在自己手中。这就与当初政府部门的改制方案有了很大的偏差。

不仅如此,华强集团“改制”评估的国有净资产是53949.98万元。有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改制当初华强集团除拥有上市公司深圳华强6.36亿元权益外,还拥有不少优良资产,这些优质资产主要以土地、房产、股权投资形式存在,在资产评估中,未能准确评估这些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全文]

深圳华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光伟(左)

梁光伟简介

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历任深圳华强集团有限公司投资部部长、总经理助理、董事副总经理,本公司董事总经理职务,曾任深圳华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本公司董事。 2001-7-4不再兼任公司副总经理。现任深圳华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资产置入置出谜团

转让价格:5796.38万元

根据今年公告的定向增发方案,深圳华强将其直接持有的东莞华强三洋电子有限公司48.67%股权、广东华强三洋集团有限公司全部50%的股权和深圳华强三洋技术设计有限公司全部10%的股权转让给公司大股东华强集团,转让价格为5796.38万元。 [全文]

购买价格:17386.14万元

华强集团是深圳华强的大股东,伴随着华强集团的改制,其与旗下深圳华强的资产交易被放到了聚光灯下。

令人诧异的是,深圳华强此次以5796.38万元的价格出售给大股东华强集团的这三家公司股权正是四年前从其手上购买的,当时深圳华强购买三家公司股权的总共价格高达17386.14万元。[全文]

亏损接近1.2亿元 遭质疑

一出一进,深圳华强在这笔交易中亏损接近1.2亿元。该定向增发背后的“高买低卖”的亏本买卖,使得市场人士质疑深圳华强曾向大股东华强集团暗中输利。更为值得关注的是,该输利行为与当年华强集团改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全文]

小调查

你认为华强集团改制是否存在国资流失嫌疑?
存在
不存在
不好说
你是否会增持或购买深圳华强股票?
不会
不好说
策划制作:小岩
电话:62675254
邮件:点击发送

聚焦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国企改制存在着三大漏洞

国企改制存在着“体制不健全”、“监督制约不到位”、“权力的私欲化”三大漏洞。“有漏洞就会有流失”。国企改制是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大势所趋。但是在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各种体制机制上的弊端尚无破解之策,于是,在利益的诱惑下,占有欲必然膨胀,国有资产就很容易成为“唐僧肉”。国有资产的流失,是体制和机制性弊端的产物,也是相关法律不健全的产物。 [全文]

阻止国有资产流失法律要拧紧闸阀

阻止国有资产流失,惟有相关法律拧紧“闸阀”。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法治是保障。频繁的国有资产流失,已促使相关法律的诞生,但是刚“诞生”的法律尚处“襁褓”之中。法律的威严与威力需要在“实战”中得到体现与发挥,换言之,法律需要激活。[全文]

资产重组更要严格依法进行

即便不能用《企业国有资产法》来追溯其法律责任,但是,改制涉嫌存在巨额国有资产流失也必须依法查处与追究。这一次的资产重组,更是要严格依法进行,尤其要让《企业国有资产法》“全程监督”,决不能让资产重组过程中暗藏猫腻甚至是阴谋。这也是一次《企业国有资产法》激活的过程。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