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强集团改制亏损亿元 遭遇涉嫌国资流失质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6日 22:25  经济观察报

  华强集团改制故事回放

  申兴

  广东省国资委组织的改制试点样板现在正遭遇涉嫌国资流失的质疑。

  伴随着对深圳华强集团改制的质疑,深圳华强(000062.SZ)五年前的一次资产收购也被放到了聚光灯下。

  五年前,深圳华强以约1.74亿从华强集团购买三家公司股权,五年后,上述资产拟以0.58亿元回售予集团。一出一进,深圳华强此交易亏损将逾1亿元背后,又发生了什么?

  改制前后

  华强集团总部位于深圳市商业中心,毗邻著名的赛格电子广场。这家广东省政府实施授权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于1979年由粤北山区三个小三线军工厂抽调人员到深圳特区组建而成,当初是国家前后投资670万元的来料加工厂。

  2002年6月,广东省提出对华强集团等四家企业作为整体改制试点的设想,由省经贸委牵头,会同省财政厅、审计厅、省委组织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启动华强集团改制。

  据深圳中勤信资产评估公司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截至2002年9月30日,华强集团国有净资产为53949.98万元。

  据称,这个改制方案由广东省确定,在资产评估方面,也是由省里一手操办。当时,广东省注册会计师协会选取了10家的会计事务所,10个信封放在透明的箱里,当面随机抽取了3家参与竞标,另抽取2家备选。在竞标过程中,由省五个监管部门和省注册会计师协会选派代表组成评标小组,最后由深圳中勤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中标。

  华强集团副总经理胡新安称,整个资产评估过程历时5个多月,广东省财政厅组织人员对华强集团资产评估报告进行审核。最后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由省财政厅核准确认。

  基于改制目的,华强集团专门设立了员工股份公司——深圳华强合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这也成为了华强集团改制后的第一大股东。“设立合丰投资时,华强集团的经营形势并不好,2003年集团只有3000万利润,绝大多数员工并没有达到认股数上限80万股,参与改制的2000多员工甚至有1/3左右放弃入股,”胡新安称,“为避免员工认股不足影响整体改制实施,另一家由680多个股东组成的华强集团员工公司——华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了出资的不足部分。”

  2003年8月23日,广东省政府以粤办函[2003]297号文正式批复同意整体改制方案,该方案中确立了员工持股公司 (深圳华强合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受让45%股权、原华强集团管理层10名自然人合计受让46%股权、省政府保留9%股权的持股结构。

  胡新安曾担任华强集团资本运营部部长。他称,2006年,集团原董事长张锦墙在未征得其他股东同意的情况下,突然将所持华强集团11.5%的股权转让给外部人士,导致股权高度分散的华强科技股份面临遭人恶意收购的危险。为此,在省有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2006年5月,又对华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后改名为华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一次增资扩股,对管理层和中层以上骨干进行了定向增发。

  同时,原华强集团管理层中的三位自然人股东 (各持华强集团3.1625%股份)因退休,有意退出变现,经其他股东同意,其股权转让给了集团现任董事长梁光伟,梁光伟因此也持有共计18%的股份。至此,华强集团现今的股权结构成型——尽管与改制时的股权结构发生些许变化,但省政府对华强集团股权结构设计的 “管理层+员工”基本格局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

  资产置入置出谜团

  华强集团是深圳华强的大股东,伴随着华强集团的改制,其与旗下深圳华强的资产交易被放到了聚光灯下。

  根据今年公告的定向增发方案,深圳华强将其直接持有的东莞华强三洋电子有限公司48.67%股权、广东华强三洋集团有限公司全部50%的股权和深圳华强三洋技术设计有限公司全部10%的股权转让给公司大股东华强集团,转让价格为5796.38万元。

  五年前,深圳华强从华强集团购买上述三家公司股权,总共价格为17386.14万元。

  一出一进,深圳华强在这笔交易中亏损接近1.2亿元。这被质疑为深圳华强向大股东华强集团暗中输利,甚至可能跟当年华强集团改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深圳华强董秘黄志敏称,华强集团转让给深圳华强的这三家公司股权在再转出时价值缩水有其历史背景,而且都经过了资产评估公司的严格评估。再说,华强集团这笔股权转让款不可能会被股东动用,省国资委虽然在现在的华强集团中只持有9%的股权,但依然派驻了董事和监事。

  华强集团人士称,东莞三洋等3家公司于2004年进入上市公司,当时彩电产业景气度正处于上升通道,市场普遍对国内液晶、等离子等新兴显示技术相关的平板电视的前景看好。

  随着2006年起的彩电业快速向平板转型,包括长虹、创维、康佳等国内彩电巨头在内的中国彩电业出现大幅亏损,东莞三洋等公司因为日方股东——日本三洋集团决定在彩电业战略收缩更是雪上加霜,2006年到2008年9月30日不到3年时间内累计亏损2亿元。

  深圳市德正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的资产评估显示,光东莞三洋在2007年就亏损11436万元,截至2008年9月30日,东莞三洋经审计后的净资产为-455.81万元,已经资不抵债。

  黄志敏称,本次重组后,公司的业务方向将发生重大变化,从以电子制造业为主转向以商业物业和电子专业市场为主业,为此上市公司拟剥离东莞三洋等不符合公司未来发展方向且亏损严重的资产,厘清业务方向,突出主业。

  2009年7月30日,该重组计划也获得了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有条件通过。

  “监管部门也认可了华强集团改制及本次重组的评估工作均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公司改制与东莞三洋等资产的置入置出没有任何关系,这些现金集团公司股东是拿不走的。”胡新安如此说。

  来源:经济观察网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