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钢铁行业企业积极利用期货工具锁定原料价格,对冲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日前,大连商品交易所组织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期货日报和中国冶金报等媒体赴北京、马鞍山调研,深入考察钢铁企业参与和利用期货市场避险情况,调研考察报道已在相关媒体陆续刊发。
记者发现,日前公布的煤焦钢上市公司半年业绩预告中,产业链公司大面积对业绩预增。对这些公司来说,大规模生产即意味着大风险,期货工具愈来愈成为其经营过程中的“亲密伙伴”。
目前看,煤、焦、矿期货运行已经与现货实现了高度融合,期货对现货的指导意义和价值发现功能凸显。目前市场已经接受了这三个品种作为现货定价的重要参考依据,并且演变出了相应的期现结合方式,如基差点价、利润套保等。
根据今年上半年的套期保值计划,马钢对现货的套保比例达5%左右,实际基本完成目标。钢厂会根据自己的销售计划与对市场需求的预判来调整套保方案。而在原料采购上,钢厂不仅可以通过期货市场来锁定成本,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会进行交割。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多数钢铁企业并没有因刷新纪录的高利润而飘飘然,反而对未来普遍持谨慎态度,更加强调稳扎稳打,坚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保值避险。
“我们对于参与期货套期保值的企业,配置企业债券的热情更高。因为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认识水平更高,企业风险相对更低。一定程度上,参与期货市场对于企业有增信作用。”北京一家大型国有银行债券部门负责人表示。
虽然上半年钢铁市场行情较好,但此次调研的企业对后市普遍持谨慎态度。“企业需要稳扎稳打,坚持利用期货市场进行保值避险。大商所铁矿石期货引入境外投资者的方案落实后,将进一步增强国内企业在国际铁矿石贸易中的话语权。”
企业普遍表示,丰富的钢铁原料期货品种(焦煤、焦炭和铁矿石)为企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管理风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期现结合的套期保值策略与对应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则是将可能性转变为现实的必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