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2004年开始,国家陆续下达了近10个针对高尔夫球场建设的禁令。然而7年过去,各地仍建设了400多家球场。这些高尔夫球场为何能获得立项并运营?已建的违规球场应如何处置?高尔夫项目为何屡禁难止?[全文][相关报道][评论]>>更多财经视点 制作:金龙 62675895

部委声音

十一部委彻查高尔夫球场违规
十一部委彻查高尔夫球场违规

国家发改委、监察部、国土部、环保部等十一部委日前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开展高尔夫球场综合清理整治工作。[详细]

多地违规建高尔夫球场

大连高尔夫球场与民争水 周边村民无水做饭

大连多家高尔夫球场,直接用城市饮用水库的水浇灌草坪。而在附近的村庄,村民生活用水一天只有两次,还不能确定什么时候来水。就在这些耗水量巨大的高尔夫俱乐部周边地区,为了解决喝水的问题,村民们只能自己买水喝。

河北百家高尔夫球场偷采地下水致严重污染

在采访中,我们的记者了解到,高尔夫球场不仅是一个巨大的耗水黑洞,而且它们对环境的破坏也非常严重。记者发现,华北地区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地下水不仅在超采,而且还存在着污染。高尔夫球场除了耗水巨大外,大量使用的农药、杀虫剂和化肥也带来了严重污染。

北京高尔夫球场年耗水4000万吨 部分从未缴水费

北京,作为一个极度缺水的城市,却有六、七十家高尔夫球场,一年耗水4000万吨,相当于100万人一年的用水量。北京市昌平区水务局副局长沈维明则表示会处理此事。沈维明同时也向记者透露,现在昌平区管辖内有6家高尔夫球场,其中只有三家报批了自备井。北京顺峰乡村高尔夫俱乐部有限公司,两眼井,一年使用地下水达19545吨。

小调查

网友评论

登录: 密码:

参与_COUNT_  

7年10多条禁令难阻高尔夫违规

11部委联合整治400多家高尔夫球场

国务院自2004年叫停了新高尔夫球场建设。但近年来,国内球场建设热愈演愈烈,且基本未经过正规审批。为遏制盲目建设乱象,发改委、监察部、国土部、环保部等11部委日前联合发文,要求在全国开展高尔夫球场综合清理整治工作。400多家新建高尔夫球场将被列入整治对象。

3起高尔夫球场案遭国土部挂牌督办

7月12日,国土资源部在上半年挂牌督办违法违规案件新闻发布会上公布5起挂牌督办案件,其中3起涉及高尔夫球场。而河北众诚房地产公司违法占地、违规建设高尔夫球场案成为挂牌督办的首要案件。

7次叫停众诚高尔夫终被封 千亩地年租金仅34万

河北省鹿泉市,沿着北斗西路向西方向5公里左右,即是近期“名气急升”的众诚俱乐部。 该俱乐部以“生态观光园”之名,廉价违规“租地”千余亩,“偷建”高尔夫球场,甚至在当地部门连续多次下发《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之后,依然开工建设……

视频报道

不支持flash

追问:高尔夫球场为何禁而不止

  在200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后,高尔夫球场项目在2006年12月又被列进《禁止用地项目目录》,然而7年过去,各地仍建设了400多个球场。高尔夫项目为何屡禁难止?[详细]

一:地方借建设城市公园等名义建高球场

高尔夫球场往往配套建设高档商品房,可借建设高尔夫球场之名,行大规模建设高档商品房特别是别墅之实,以乡村俱乐部、城市公园和休闲公园名义建设高尔夫球场,开发房地产,国土资源部挂牌督办的云南腾冲、安徽和县等地的高尔夫球场案就是类似情况。

二:一些地方曲解政策违规建高尔夫球场

一些地方曲解国家政策,违规建设高尔夫球场。 2009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有一句话是“规范发展高尔夫旅游”。有的地方认为,现在可以建了。实际上,国务院通知很明确,发展高尔夫前提是规范,就是相关规范政策出台前,现在一律不准批。

三:七成高球场被曝亏损 醉翁之意或在房产

近年来高尔夫球场建设热潮之所以屡禁不止,与其说热的是高尔夫球场,不如说热的是房地产。对此海南高尔夫球协会副主席郑文健一语道破天机:七成高尔夫球场的经营状况处于亏损,但开发商仍兴致不减,正缘于不少高尔夫球场修建的目的不只是球场,而在于提升同楼盘的地产项目价值与档次。

反思:高尔夫球场背后折射政绩冲动

高尔夫走廊是折射政绩冲动更是利益驱动

事实上,高尔夫球场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是招商引资不可或缺的“硬环境”和“形象工程”。高尔夫项目或会占用绿地或耕地资源,但与之带来的休闲度假旅游开发实现高端商业地产开发的巨额利益回报相比,违法违规根本就不被地方官员放在眼里。

评论:官员利益不退场违规高尔夫就不会退场

种种地方私利和高尔夫项目开发纠结在一起,才是让中央决策被架空、缺乏执行力的最根本原因。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地方(官员)利益不淡出,高尔夫项目违法违规就很难“退场”。解决执行不够、对禁令置若罔闻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斩断官员的利益“黑手”。

违规高尔夫暴露一些地方招商引资漏洞

据记者调查发现,2004年国家叫停高尔夫之后,有些地方政府是主动上门招商引资,邀请开发商投资建设高尔夫。一些地方监管部门,对高尔夫球场青睐有加,认为对抬高土地价格、吸引外来投资、提升品位形象、繁荣地方经济等益处多多,因此对违规建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叫停球场建设和土地管理的一系列法规政策打了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