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消息,国内最大的地铁屏蔽门生产商方大集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已起诉松下电工(中国)有限公司涉嫌侵犯该集团地铁屏蔽门专利。目前,广州市中法院已正式受理该案,并于近期开庭审理。 [全文] [评论] [滚动新闻] >>查看更多企业观察

专题制作:新浪财经 朱迪

【方大集团简介】方大集团1999年即进入地铁屏蔽门行业,是国内最早从事该行业研发与制造的企业。方大集团地铁屏蔽门系统国内市场份额超过20%,已成为我国第一、全球前三的轨道交通屏蔽门供应商。方大集团在地铁屏蔽门领域拥有的专利数目占到了全行业的80%以上。

事件:方大集团叫板跨国巨头

竞争对手对簿公堂

方大集团相关负责人称,自08年以来,方大集团发现松下所中标的一些城市相关地铁建设项目中,未经许可擅自使用了方大集团专利技术。
  经比对,其技术特征完全属于上述专利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涉嫌构成专利侵权。方大集团已诉请法院判令松下立刻停止对方大屏蔽门涉案专利的侵权行为并做出赔偿。
[全文]

松下连续挖人引恩怨

熟悉松下和方大集团的业内知情人士透露,松下不断从方大挖走关键技术人员及项目管理人员。自2006年12月份开始,松下先后从方大挖走了技术负责人、结构工程师、控制系统工程师以及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共6人,组建了轨道交通事业部。
  在方大集团看来,松下通过挖人轻松获取了方大公司的屏蔽门核心技术及项目管理经验,再利用方大的技术高度和无研发成本的低价位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以获得不正当利益。“面对松下的违法行径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为保护来之不易的民族品牌,方大集团只能拿起法律武器,依法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净化市场。”方大集团负责人表示。
[全文]

数据标题文字1

松下电工简介

松下电工(中国)有限公司是全部承担日本Panasonic电工在华投资的“投资性公司”。注册资本4,649万美金。于1997年9月成立,2000年3月全面开始销售合资公司生产的产品。其母公司松下电器09年位居财富世界500强第65位。

聚焦:松下电工是否涉嫌不正当竞争

市场新丁来势汹汹

 按照方大集团的说法,松下在2006年以前从未涉足地铁屏蔽门业务,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均未达到行业准入标准。然而,自2006年12月份开始,松下先后从方大集团挖走了技术负责人、结构工程师、控制系统工程师以及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共6人,组建了轨道交通事业部。
  松下在取得核心技术管理团队之后,经过2007年的试生产,2008年便参与了中国多个地铁屏蔽门项目的竞标,并在广州地铁二号线项目上竞标成功。
[全文]

松下难逃不正当竞争指责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一家跨国集团,松下挖走方大集团多名核心技术人员,这些人员掌握大量核心技术,其中或牵扯商业机密,松下有不正当竞争的嫌疑。

 方大集团公司负责人表示,松下应用与方大相近的技术高度和项目管理方法,却省下了数亿元的研发成本,这让方大在竞标中十分被动。
  方大集团认为,松下通过不正当竞争的手段,轻松获得了公司的屏蔽门核心技术和项目管理经验,然后利用无研发成本的低价位扰乱市场。
[全文]

透视:为争夺市场针锋相对

快速发展的中国地铁屏蔽门市场

2008年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800公里,根据国务院的规划,这一数字到2015年将达到2400公里,总投资近7000亿元。截止2009年初,全国已经有28个城市规划了地铁项目,项目总数超过了250个。按照发改委的要求,现在规划的地铁项目,屏蔽门系统应作为必须配备设施,行业发展空间巨大。[全文]

方大诉讼以保自身龙头地位

方大集团1999年即进入地铁屏蔽门行业,是国内最早从事该行业研发与制造的企业。公司先后投入数亿元资金,掌握了核心技术,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铁屏蔽门系统。目前,公司地铁屏蔽门系统国内市场份额超过20%,成为我国第一全球前三的轨道交通屏蔽门供应商。

对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铁屏蔽门产品,方大集团一直以其具有明显的技术和市场竞争优势为豪。然而,面临对自己“知根知底”的松下,方大集团却显得无以应对。[全文]

小调查

1、你认为松下是否有侵犯专利权嫌疑?
没有
不好说
2、你认为松下是否应该受重罚?
应该
不应该
不好说

专题内搜索

反思:国内企业如何应对不正当竞争

专利网难防侵权行为

 方大集团表示,由于地铁屏蔽门项目完全是自主研发的,所以公司早就在该领域编织了密集的“专利网”。目前,方大集团已申报并通过初审的地铁屏蔽门专利有190项,其中发明专利46项,申报专利中获得授权的有146项。统计显示,方大集团在地铁屏蔽门领域拥有的专利数目占到了全行业的80%以上。

即便如此,由于取证困难,方大集团此次提起诉讼所涉及的仅是地铁屏蔽门施工中暴露在外部的两项实用新型专利,至于松下是否还侵犯了公司其他专利,目前还难以判定。[全文]

提高警惕 全力应对竞争

方大集团认为,松下通过不正当竞争的手段,轻松获得了公司的屏蔽门核心技术和项目管理经验,然后利用无研发成本的低价位扰乱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在中国的专业技术领域,国际知名企业侵犯中国知识产权的案件频频发生,希望广大的中国企业能够意识到此类问题的严重性。民族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国际化竞争中应多一些信心,在中国自己的市场更好地运用技术壁垒对抗国际巨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