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宜简介

     丁家宜,化妆品品牌,创始人丁家宜。2010年12月6日,全球第一香水制造商科蒂集团(Coty Inc。)与丁家宜正式宣布双方达成了股份购买协议。

     丁家宜主要代表性产品有丁家宜运动防晒露、丁家宜美白保湿乳液、丁家宜深层美白补水面膜、丁家宜深层美白补水免洗面膜、丁家宜水能赋活密集弹力眼霜、丁家宜、致润保湿葆水BB霜、丁家宜美白防晒泡沫等。

  • ►丁家宜殇在何处?

整合失败

一位在丁家宜工作10年、后担任科蒂中层管理者的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科蒂进驻后,其高层管理者与丁家宜原销售团队在操作理念和思维上有差异是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工作方式差异,大部分丁家宜原高管在并购后相继离职,其基层销售团队此后也在深度调整中,一直以销售员为重心的丁家宜因此元气大伤。丁家宜被收购2年后,销售额下降了50%。

渠道策略失败

“在科蒂收购丁家宜时,中国最大的化妆品渠道还是流通渠道,即那些通过经销商批发的渠道,以广东省为例,就有省级代理、市级代理,甚至县乡代理。而科蒂在此之前,缺乏这方面的人员。”

 “中国的日化渠道相当复杂,除了一般流通渠道,还有专卖店、商超、专柜、美容院(专业线)等诸多渠道。科蒂在国外可能通过一个代理即可实现全覆盖,但在中国则根本无法做到。

中国日化“水”很深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品牌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市场的交通更为便捷、信息也更发达,化妆品市场的竞争因此变得更为复杂。外资收购中国品牌之后,往往在中外文化以及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加之对于中国市场的水土不服,让外资收购来的品牌运作遇到一些阻力。而外资大众化妆品发展式微,也被业界认为是中国品牌借渠道崛起,正面竞争的结果。”

  科蒂由FrancoisCoty于1904年在法国巴黎创立,并于2013年6月在美国纽交所上市,Francois Coty因开创现代香水业而享誉全球,2013财年净销售额超过46亿美元,全球雇员约12000人。集团旗下涵盖了众多知名品牌,为全球90个市场的消费者提供创新产品。

  目前,科蒂在中国区的总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目前科蒂中国约有员工6000人。科蒂集团旗下分为两个部门:科蒂高档化妆品部(Coty Prestige)和科蒂美容部(Coty Beauty)。

  • ►科蒂读不懂中国“脸色”

曾折戟羽西

1996年,科蒂就曾通过收购本土彩妆品牌羽西进入中国。然而随着国外品牌大量涌入,定位中高端的羽西逐渐陷入低谷。2004年,科蒂将羽西卖给欧莱雅,同时将阿迪达斯和芮谜的中国业务分别交由上海家化和日本化妆品商高丝代理,由此,科蒂基本退出中国。

文化差异

两种文化和经营理念的融合,困扰着科蒂。本土品牌在渠道上的惯常做法是:降低自身人力成本,给经销商更多的费用支持。这种虽然粗放但却相当有效的方式,通常无法被外资公司接受。有消息称,丁家宜被收购后第一年就实现了盈利,但因为费用超支,科蒂随即减少了大众化妆品渠道的开支和支持。

定位失误

在中国市场,科蒂主要的产品一直是香水和彩妆。“这怎么可能像欧莱雅、宝洁那样拥有强大的渠道呢?”上述接近科蒂的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周刊》说,“香水在整个中国化妆品市场中的份额不到1%,彩妆也只有10%多。”科蒂其实已经看到了广阔的中国护肤品市场,但却没有及时做出对等的资源配置。

  “工厂已经解散了。”6月6日,一消息人士对新金融记者说。当天,几位曾经的丁家宜员工也对新金融记者表示,“已经停产,但具体时间不详。”

  该员工在贴吧内表述,“公司马上倒闭了,其他员工都签好字赔偿完回去了,只有我在上班,现在产线就我自己了……”而只有其上班的原因是,“工伤后无人处理”。

  • ►前路:退市之后是死亡?

或重蹈羽西被出售覆辙

  上世纪90年代的羽西是一个中高端品牌,其成功是因为当时并没有那么多的国际品牌进来,本土品牌相对处于一种真空期。虽然此后获得更多的殊荣,然而随着国外品牌的大量涌入,由于科蒂集团在日化品牌运用上的短板,从2002年开始,羽西进入了发展的低谷,此后仅过两年,科蒂却因研发困局,最终在2004年被欧莱雅集团收购。

  而对于此次退出中国市场的丁家宜的最终结局,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说,丁家宜走羽西老路的可能性很大,科蒂集团还不至于把一个即将消沉的品牌存在手里,最终还将遭遇被出售的命运。

或步小护士后尘走向死亡

  在不少人士看来,丁家宜成为继小护士之后,又一个被外资品牌收购继而消失的本土日化品牌。

  “外资收购同行业的本土品牌不少也意在消灭一个竞争对手,相比花钱来超越竞争对手,将竞争对手收购并雪藏也是一种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