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一段时间,关于延迟退休等养老话题的讨论很多。不少年轻人担心,按照高比例交几十年的养老保险后,却活不到领养老金的那一天。另一方面,半数以上网友也反对养老金投资股市,大家担心养老钱在股市里打了水漂。[详细] [评论] [微博热议]

关于养老金

  养老金:由政府、公司、金融机构等向因年老或疾病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按月支付的资金。作为生活来源由失去劳动收入者定期领取。从名义上看,养老金本着国家、集体、个人共同积累的原则积累、运作,当人们年富力强时,所创造财富的一部分被投资于养老金计划,以保证老有所养。
  在海外,不同类型的养老金或多或少几乎都参与了国内外股市投资,部分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金投资股票比例会低一些,完全不投资于股市等高收益市场,仅仅存银行或买国债的养老金非常罕见。
   事实上,中国的的“养老金”入市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广义的“养老金”已经通过全国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地方社保委托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试点等渠道,早就参与了股市投资。目前的争议在于范围是否有必要扩大,也就是近期大家盯着的近两万亿的地方累计结存养老金。

不好好投资的养老金会更趋向于庞氏骗局

  • 我们简单推演了不同收益率条件下这两万亿养老金三十年后的情景,如果不考虑支出,这笔钱滚动投资,2%的年化收益率30年后只有3.62万亿元,6%的年化收益率将达到11.48万亿元,8%的收益率条件下将达到20.12万亿元,差距可能在十万亿元以上:
  • 尽管这一推演过于简单,并不完善,但考虑到通胀等因素,长期来看低收益投资本身就是把钱打了水漂。保守不作为,看似锁定的是本金安全,实际锁定的是巨额损失,严重制约了未来的偿付能力。

关于养老金缺口的口水仗

  • 前一段时间,媒体报道了中国银行和德意志银行课题组的报告,文中提到我国养老金缺口到2013年将达到18.3万亿元,2033年可能到到68万亿以上。
  • 随后,人社部和人民日报都驳斥了这一观点,认为我国养老金并不存在缺口,2011年还结余近2万亿元,看人口结构,2012年、2013年不会出现猛然增加的退休人员,同时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还在继续扩大,实在不太可能收支缺口忽然增至18.3万亿元之巨。
  • 课题组牵头人之一,中国银行曹远征接受采访时表示,说的并不是现金流的问题,他在报告中用的是一个资产负债的算法,基本是一个存量概念。
  • 德意志银行马骏也表示,他所牵头课题组并没有得出“明年养老金缺口18.3万亿元”的结论,而中行小组对养老金缺口的定义,可能是养老金未来责任减去养老金累计额,这是类似于养老金的隐形净负债概念。
  • 我们认为,尽管双方是鸡同鸭讲,但还是一定程度反应了问题的严重性。近期养老金的流量缺口可能不如渲染的那么严重,但是隐形负债无法回避,我们看到官方也提出了财政转移支付、推迟退休降低支出等潜在措施,而增加投资收益也应该是重要的选项。

养老金入市相关消息

  • 2012年06月15日
  • 证监会副主席姚刚称,地方养老金入市法则仍在研究之中。
  • 2012年05月07日
  • 证监会正与有关部门探讨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税收减免等方面的措施。
  • 2012年04月25日
  • 人社部表示,正在研究制定全国的基本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管理办法,这个办法的研究制定在颁布实施之后,要对委托投资运营的问题进行统一的调整。
  • 2012年03月20日
  • 国务院批准,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受广东省政府委托,投资运营广东省城镇职工养老金1000亿元。
  • 2012年02月03日
  • 消息称国务院拟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养老金投资
  • 2012年01月20日
  • 人保部:正研究养老金投资运营办法
  • 2012年01月14日
  • 戴相龙称成立专门机构运营养老金入市势在必行

新浪仓石研究中心认为,中国现有的养老金制度,包括国外以政府为主导的养老制度,其存在的合理性都是存疑的, 美国通过不断的印钞“抢”地厚道一些,欧洲在本轮危机后看起来更像旁氏骗局。但如果这一制度的存在是个无法改变的前提,我们就有必要从更现实的角度考虑:中国未来养老问题的解决,投资股市虽然并非决定性因素,但却是个不可或缺的因素。[详细] [评论]

现实:低效投资是养老金的重大麻烦

关于养老金巨大的缺口,是引发本轮推迟退休讨论的根本原因。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基本结论是未来潜在缺口在几万亿到几十万亿之间。巨大的潜在缺口,一方面是历史欠账、人口老龄化和生育政策导致的人口结构问题等诸多因素积压并集中爆发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因为此前若干年投资收益过低,以投资安全性的名义,90%的资金长眠银行的“不作为”。

养老金被通胀不断吞噬

1980年到2010年的这30年,中国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为5.62%。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养老金管理上的不作为肯定不等于“安全”。以存款和国债为主的投资方向根本不可能跑赢通胀,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养老金一直处于被负利率吞噬的尴尬地位,实际购买力不断缩水。

养老金低利率存银行在补贴谁

对于银行来说,地方的养老金等社保是极其优质的客户,能带来大量低成本存款,地方政府也乐于将社保相关资金存入本地的利益相关银行。此外,虽然养老金等社保资金现在直接被挪用的可能性很小,但也有人担心,目前财政紧张的地方政府,可能通过养老金等存款作为交换条件,换取银行更多或者更优惠的信贷支持,投入一些低效的基建项目。[详细] [评论]

对策:离开股市几乎无路可走

对策一:靠财政转移支付意义有限

很多人的建议是,既然有政府欠的帐,那么就用财政补。事实上,地方养老金在运作过程中,财政的转移支付已经很多。我们必须考虑到,财政补贴的来源最终来自于财政收入,仍然要靠收税等来源。而现行的养老保险体系对年轻人来说本身就类似极高的个人税负,完全指望财政去慢慢弥补养老金的潜在缺口,实际也是给政府更多收税提供了理由。

对策二:靠国有资产补缺不能离开股市

尽管现行的国有股转持社保在规则上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因素,比如穿透转持等技术细节的问题,但其基本思路还是值得肯定的。只有价值数十万亿的国有资产,以及未来潜在增值的部分,才有可能弥补养老金潜在的缺口,这比推迟退休、多收税来弥补等方式要可靠很多,同时也是国有资产名义上归属全民利益的本义。而国有资产目前存在的主要形式就是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任何相关的统筹规划、实施操作,都回避不了“养老金投资股市”。

对策三:靠投资增值不能回避股市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在《中国养老金2011》中表示,截至2010年12月底,地方管理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存1.5万亿元,这些钱90%存入银行,10年来,年均投资收益率不到2%,低于年均通货膨胀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试点地区委托投资的年均收益率高达18.9%。而全国社保基金本身的年化投资收益也达到了8.6%。 数据对比显示,投资方向是否包括股市,产生了最终迥异的结果。股票市场已经在为中国的社保缺口做出巨大贡献,而因为保守而不参与股市投资的部分,已经造成了一定的损失。[详细] [评论]

释疑:中国股市是否适合养老金投资

很多人并非反对养老金进行一些较高收益领域投资的尝试,反对的是投资到“中国股市”。关于中国股市的投资价值,分歧一直很大。一方面,我们听到监管层发出“中国股市具备了罕见的投资价值”这样惊世骇俗的观点;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媒体人士、专家学者、投资者,也在不断控诉这是一个圈钱市,养命钱进去会被骗掉。

疑问一:中国股市本身是否有投资价值

新浪仓石研究中心认为,随着全流通时代的来临,中国股市历史上长期高估的状态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转。近几年来沪深300平均市盈率在10-20倍之间波动,远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同时分红率开始上升,上市公司治理逐渐改善,长期看市场趋势向好的概率较大。
   另外,新股市场化发行、产业资本减持等供给端的压力对市场估值构成实质性的压制,但这也可以制约泡沫,为养老金等长期资金逐渐入市提供较好的投资环境。而养老金等长期资金的入市本身也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机构投资者的长期投资视角和上市公司的股权回报文化的逐步加强。
  从当前的入市时间上看,已经经历了长期低迷的股票市场虽然外在风险的表现的比较多,但实际内在风险恰恰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释放。因此,由于当前股市低迷而产生的负面情绪不足以成为阻挠养老金入市的理由。

疑问二:养老金的资金属性适合中国股市吗

有人质疑,中国股市波动太大,养老金这样的百姓养命钱可能受不了这上上下下的感受?远的咱先不说,光眼前的08年、11年社保基金也赔了不少钱吧? 新浪仓石研究中心认为,中国股市牛熊周期的波动确实较大,但作为超长线资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这一波动的危害,甚至可以基于市场估值水平进行一定程度的逆向操作,获取部分超额收益。 (这一点上,全国社保基金做的已经比较好了。08年熊市的损失远低于07年牛市的收益,分别是6.9%与43%)
   支持养老金入市不等于支持养老金贸然入市操作,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比如制定更有效的监管规则和奖罚机制,并在此前提下制定较为开放的投资管理办法,委托更专业的机构进行操作。

他山之石:海外养老金对中国股市虎视眈眈

日本养老金经营机构刚刚宣布,最早将于6月向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股市进行投资,初始投资额约为1000亿日元,在积累投资经验后将增加投资额;而此前韩国养老金也表示了类似的意愿,更早获得QFII资格的还有加拿大香港等地的养老金。 外国养老金投资中国股票市场的步伐越来越大,本国养老金还能继续躺在存款账户里装睡吗?

养老金投资股市堵不如疏,需要建立更完善的配套制度,在专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下最大可能的实现养老金保值增值。对投资安全的担心也有必要转变为有效的监督机制。[详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