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媒体质疑聚美等电商售假装糊涂:随机抽检去哪儿了

       “售假门”事件发生后,“不知道”成电商巨头的说辞。

       有网友提出,“难道大佬们不知道文件是可以造假的吗?品牌商有没有授权,平台方多打几个电话确认就知道了。商品有没有假货,对于核心商户,随机抽检,送给品牌商检验,也没有那么难。”

人民网 | 2014年8月11日08:48

京东聚美涉嫌知假卖假:海淘奢侈品实为国内高仿

       7月28日,一篇关于电商平台销售假冒奢侈品的报道引发了业内高度关注,京东、聚美优品、1号店、亚马逊等多家电商平台被指“知假售假”,而包括Armani、Burberry假冒奢侈品都来自同一供货商“祥鹏恒业”,这家公司所提供的国际品牌授权书、海关报税单都是通过扫描其它公司文件、PS伪造的。

北京青年报 | 2014年7月29日02:59

电商回应

聚美京东下架第三方店铺假货 聚美称没知假售假

       28日,聚美优品昨天紧急发布声明称,已关闭“祥鹏恒业”在聚美中开设的店铺,并已将所有商品从第三方平台紧急下架。对于购买“祥鹏恒业”店铺商品的消费者,聚美优品表示将提供无条件退货。同时聚美优品承诺调查结果将及时向公众公布。对于“知假售假”的质疑,聚美相关负责人表示“真的不知道他们卖的是假货”。

       东商城昨天也宣布已经对“祥鹏恒业”开设的“百纳时尚”店铺予以关闭,并对在该店购买了商品的消费者给予无条件退货。

京华时报 | 2014年7月29日01:59

市场反应

消费者信任骤降 聚美优品股价下跌10%

       虽然聚美优品、京东等迅速做出关店、退货等反应,京东CEO刘强东也曾表示对假货“零容忍”,售假商家将被罚到“倾家荡产”。但此次奢侈品售假曝光仍使消费者对聚美优品、京东等电商信任度骤降。

       聚美优品股价一度下跌达10%,CEO陈欧怒斥高管层,“剁掉奢侈品板块”。

中国新闻网 | 2014年7月30日08:52

为何电商会流通高仿产品

货源难寻 | 奢侈品不会轻易授权电商平台 即使被授权货量也供不应求

       目前,电商采购奢侈品的渠道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海外代购,或是从经销商等渠道,但价格相对较高。二是让具备资格的第三方销售商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

       第三种渠道是奢侈品品牌商授权销售。但实际上,品牌方出于“稀缺性”的考虑不会轻易授权给电商,真正能拿到品牌方授权的电商平台微乎其微。即使拿到授权,电商也往往拿不到足够的货量,无法满足消费者在购买量上的需求。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4年7月30日02:33

电商包庇 | 电商平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第三方商家低价吸引人气

       内人士说,电商平台并非不知情。由于这样的货物价格比较便宜,能给电商平台带来大量的人气,同时又因为不是电商平台自己经营,就算被发现也能撇开关系,属于互相利用。

大洋网-广州日报 | 2014年7月29日07:19

监管不当 | 电商简化审核和减轻监管:第三方商家成监管盲区

       由于中高端互联网消费的崛起,很多平台类电商正处于扩张奢侈品业务的阶段,大规模招商,货源良莠不齐就可能会出现的。易观智库分析师林文斌则认为,为了吸引更多的优质商家入驻,电商简化对商家入驻环节的审核和运营的监管,使售假卖家成为漏网之鱼。

南方日报 | 2014年7月30日06:19

消费者纵容 | 消费者知假买假纵容违法售价 或者买到假货不维权

       消费者“知假买假”的心态,也促使售假行为屡禁不止。一位电商界大佬曾说过,整个社会假货横行,又如何让电商平台独善其身呢?

       事实上,不少消费者崇尚世界顶级奢侈品牌,但又碍于囊中羞涩买不起价格昂贵的正品,于是便转而寻求电商渠道中折扣大、价格低的奢侈品。这种心态导致电商奢侈品市场日益繁荣。而部分消费者在发现买到假货后,又碍于面子,不愿意积极维权。这种消极的态度极大地纵容了网上奢侈品商家继续违法售假。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4年7月30日02:33

售假后果轻 | 第三方商家被发现售假顶多开除 扣除1-5万元保证金

       即便被曝光,电商平台也可以马上开除第三方商家,由于后者售假违法成本低(平台保证金通常在1万~5万元),售假暴露后可以换个注册公司继续开店。总之不愁没人买,虽然中国消费者品牌和正品意识在不断加强,但还是存在部分消费者对假冒商品和高仿商品的需求,部分卖家还是会不断涉险售卖假货。

大洋网-广州日报 | 2014年7月30日07:19

售假产业链

祥鹏恒业被曝涉假奢侈品销售链

       第1步:高仿奢侈品从湖北、福建、浙江、广东发货

       第2步:燕郊开发新区,祥鹏恒业员工把商品分类陈列拍照

       第3步:祥鹏恒业员工将仿品实拍图传至京东、聚美等电商平台

       第4步:祥鹏恒业使用PS软件伪造品牌授权书和海关关单

       第5步:使用“购买的”北京市国税通用机打发票

       第6步:消费者发现假货,拨打电商热线,热线把信息传递给祥鹏恒业客服人员

京华时报 | 2014年7月29日01:59

揭秘假冒高仿化妆品链:进货价不到正品一成

       大陆化妆品有两大造假基地:一个是广州,另一个在苏州一带,这些产品的仿冒相对低端,“有些假货的进价低得连正品1/10都不到。”而精仿的则以来自越南和台湾地区的货居多,比较难看出问题。

       一家公司表示,由于产品的生产成本和生产工艺不一,不同化妆产品也有不同的价格。“卸妆油50公斤起做,霜膏100公斤起。卸妆油料体价格为95元/公斤,眼霜22元/公斤。如果以50公斤起订的话,一个星期就可以交货。”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3年7月27日06:04

相关评论

奢侈品成网购假货重灾区 专家建议提高售假赔偿成本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网络营销推广中心主任单仁表示,长期以来由于售假利润可观,奢侈品售假更是可获暴利,即便被查出,赔偿金额也远不及售假所得利润,不少人铤而走险。而避免减少售假现象的出现,电商平台应该加大入驻商家的售假赔偿成本,迫使其停止售假行为。

中国新闻网 | 2014年7月30日08:52

聚美优品们被指假货搬运工:知假售假谁之过

       多次深陷售假漩涡中的聚美优品又被曝光了。如果说麦当劳们是臭肉的“搬运工”,那聚美优品们也绝对称得上是假货的“搬运工”。

       对聚美优品、京东这些年轻的上市公司来说,售假或许不算什么新闻,从成立之初开始,对这些公司售假的指责就从未间断。而在本轮曝光中,引起笔者关心的无非有以下几点:

       知假售假 谁之过?

       渠道管理 谁之祸?

新华网 | 2014年7月30日14:59

最新消息

  • 全部
  • 最新消息
  • 相关评论
专题内重要新闻

专题调查

聚美优品

       聚美优品是一家化妆品限时特卖商城。聚美优品由陈欧、戴雨森等创立。聚美优品首创“化妆品团购”模式:每天在网站推荐十几款热门化妆品。

       销售模式上采取“自营+平台”:对于能够拿到平台授权或代理权、经销权的品牌,聚美通过自营模式来销售;而拿不到授权的品牌,则开放给第三方商家。第三方平台流水已经占到聚美的49.4%,接近一半。

       2014年5月,聚美优品赴美上市。

       由于此次售假事件,聚美优品股价一度下跌达10%,CEO陈欧怒斥高管层,“剁掉奢侈品板块”。

电商售假早有风声

股票走势

  • 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额
  • 涨跌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网售奢侈品现状

       知名奢侈品专家、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表示电商出售高仿奢侈品并不意外,“去年我们有个调研数据显示,中国网上销售的奢侈品80%是假货。特别是国外进口手表,如果是低价的话,那一定是假表,这是行业内普遍承认的现状。”

       而对于电商业界来说,真假掺售早就是公开的秘密

电商商业模式与奢侈品相悖

       对于奢侈品电商,特别是垂直型电商来说,其原有的商业模式导致其对奢侈品大牌们缺乏吸引力。给电商创造销量80%群体是一群跳槽客户,他们毫无忠诚度,他们关心的就是到底在哪家网站上更便宜。

       因此,国外的奢侈品牌不愿意也不轻易把品牌授权给中国电商。最终导致电商销售奢侈品进货渠道比较狭窄、进货成本居高不下、市场推广的成本也居高不下,并缺乏产品对应的体验和服务。

       而为了迎合客户群,电商只能经常打出低价策略吸引眼球,但是其进货成本又居高不下,那么一些电商就只能上假货。上假货是既能保持利润又能维持低价的一种手段。

微博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