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12月份升息之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将进一步偏向再平衡目标,未来短期中,美国经济向好对世界经济复苏并不有利。
尽管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是,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角色在增长率下滑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中国制造在世界上依然无法替代,加之中国“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等对外战略调整的有益尝试,也会给中国国内经济调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构建,不仅要立足于中国经济的新常态,还要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变化,这要求我们准确把握世界经济所发生的与即将发生的深刻变化,深刻理解其中的逻辑和规律,深入探究其影响和政策含义。
“第二届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论坛”于2015年12月12日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宇出席并主持。
本报告在关注2015年世界经济运行年度特征的同时,强调对2008年危机以来经济复苏总体逻辑的梳理,认为2008年的危机是对危机之前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这种调整无论对中心国家还是外围国家而言都具有内生性的调整要求。但是,在调整的路径选择上,外围国家与中心国家相比,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因此在2008年危机之后的复苏过程中一直受到反危机和再平衡效应冲突的困扰,这一特征一直延续至今。而反危机与再平衡效应冲突的困扰,对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有着不同含义,对中心国家而言,反危机与再平衡是政策目标的权衡利弊选择,而对外围国家而言,这是危机本身,发达国家的反危机政策以及再平衡过程的溢出效应对外围国家经济增长造成了冲击。
现在的经济形式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下的经济,国家和政府,政府和市场已经密切融合了,不论是市场为主还是政府为主的提法,都是不恰当的。
政府考虑先于经济考虑,短期需要压倒了长期的目标,做正确的事让利于做于己有利的事情,党派诉求高于国家诉求,本国利于高于全球利益。
在佟家栋看来,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面临不可持续的局面,必须重新借助外部资金的流入来继续维持美国经济的增长。
最近总理召集“十三五”规划专家会议时,特别提到“十三五”规划的制订要对国际经济环境给予高度重视的。在贺力平看来,“这是前所未有的,在搞自己的规划时,发现我们和世界互动的关系比过去增强了”。
人民币流动性充不充裕,挑战最大的就是国际社会通过传统途径没办法获得人民币资产,因此可能倒逼中国资本市场开放。
“第二届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论坛”于2015年12月12日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关雪凌出席并主持。
第一单元:世界经济论坛报告发布
09:00—09:15 开幕式
主持人:张宇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致辞:刘伟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09:15—09:30 嘉宾合影
09:30—10:00 世界经济论坛报告发布
报告人:雷达,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二级教授
10:00—10:15 世界经济论坛报告点评
点评人:杜厚文,原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第二单元:世界经济形势与问题探讨
10:30-11:30 主旨演讲
主持人:
关雪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嘉宾:张宇燕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
佟家栋 南开大学副校长、教授
贺力平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
刘元春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改革研究院执行院长
11:30-12:00 自由讨论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刘伟
原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杜厚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
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
南开大学副校长
佟家栋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
所长贺力平
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改革研究院
执行院长刘元春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院长张宇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党委书记关雪凌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教授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