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北大光华领队厉伟在第九届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回归日上发言,他通过五个小故事,分享了戈壁挑战赛对他的启示和感悟。
以下为发言全文:
在乎
每次落潮之后,海边的沙滩上总会留下水洼,一些小鱼被困在水洼之中。太阳在缓缓升起,一个孩子走到水洼边,捡起一条小鱼轻轻地扔回海中,又捡起一条小鱼轻轻地扔回海中;大人觉得孩子挺可笑,就走过去对孩子说:“孩子,没人在乎你做这件事。”孩子头也不抬,一边回答一边将一条又一条小鱼送回海中:“这条鱼在乎,这条鱼在乎!”
是的,只要这条鱼在乎!
放下
戈九,北大光华之队承担了帮助融爱融乐8个孩子行走戈壁一天的公益项目。戈壁挑战第一天,实际行走路程可能超过30公里,对这些孩子以及大多数光华之队的队员来说,都是第一次,充满了挑战。出发的前一个下午,光华之队召开队员大会,我代表光华之队组委会郑重宣布:“如果8个孩子希望走完体验日的全程,光华可以放弃‘沙克尔顿奖’。”光华之队用热烈的掌声表达了理解与支持。
第二天,光华之队A、B、C队及融爱融乐的孩子和家长近170人不惧风沙全部在规定时间内回到营地,无一退赛!
当知道在乎什么,就容易明白应该放下什么!
净心
这是去年10月5日玄奘之路第八届戈壁成人礼的一张照片,我和上海交大戈七赵一鸣戈友陪着孩子冲向终点。孩子们手中提着黑色的垃圾袋,里面装满了路上捡拾的垃圾。
最后一天出发时,天还是黑的。孩子希望带着他们尽快冲向终点,争取好的成绩。因为要赶路,因为天还没有亮,我收起了垃圾袋,在前面带路快速前行。两个小时后,女儿累了,停下来吃东西,我帮她把八宝粥罐放进背后的垃圾袋时,我诧异地发现里面有不少垃圾。我责怪她为何不将昨天的垃圾倒掉,孩子告诉我,这是他们今天一路捡的。那一刻,我这个所谓的环保主义者几乎泪奔,孩子的心是如此之纯净,纯净的心更知道应该捡起什么!
北大光华同学这十几年以来坚持在户外活动中捡拾垃圾,保护环境,其实,捡起的是垃圾,干净的是我们的心!
当知道可以放下什么,就容易明白应该捡起什么!
敬畏
今年,我在A段之后,参加了BC连走。这张照片是C段戈壁滩上的一个孤独而顽强的生命。在C段,环境更加严酷,队员们也更加疲惫,连休息的地点与躺姿都不讲究了,但是在方便这件小事上,队员们又变得有些挑剔。大家知道,在戈壁上,只要周围无异性,方便之事随处解决。可是,在C段,不少队员宁可多走50米100米,也要找一处植物来解决。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我们在哪里解决无所谓,但是,对另一个生命而言,这或许就是半年甚至一年里唯一的滋养。用我们多走几步的小小付出,换取另一个生命的成长,又何尝不是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
在C段,一个同学摘下骆驼刺上的塑料袋,另一个同学打趣说:“它在对你笑。”这或许真不是玩笑,如果我们能够读懂另一个生命的语言、能够看清它的表情,我想它一定在对你说:“谢谢你,清洁了我的家园。”
当心干净了,就容易明白应该敬畏什么!
从心
在经历了“在乎、放下、净心、敬畏”之后,BC连终于到达了八百里流沙的终点——哈密小南湖佛寺。到达小南湖佛寺的那一刻,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更没有欢呼,所有的人都很平静,平静地绕着佛寺一圈,两圈,然后静静地离开。我猜想,玄奘大师当年经历九死一生之后到达这里也应该是这样。玄奘听从心的呼唤,前往西天求取救众生于苦难的真经——他心中的真理!从遥远的长安一路向西,历经磨难熬到小南湖佛寺。从心,给了玄奘无所畏惧的力量,“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
今天,重走玄奘之路,如果我们能够在艰难行走之间认真同心对话,在夜深寂静之时仔细倾听心的呼唤,跟从自己的心去真正地“在乎”、去勇敢地“放下”、去努力地“清洁内心”、去发心地“敬畏生命”,那么,这八百里苦累,“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