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经济学家对话:行为政府化 国资委别做双面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4日 12:22 中国经济周刊 | |||||||||
最近,有舆论指出,曾公开承诺“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的国资委,事实上却正扮演着“婆婆加老板”、“市场主体+政府监管理者”的双面角色。“出资人代表”的最初定位如何贯彻到行动中?如何界定国资委的权力与责任? 背景
“神话”招来异议 2003年4月6日,国资委作为国务院特设机构挂牌成立,主任李荣融宣布这个新机构的使命是,“维护所有者权益,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督促企业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这是各级国资委的共同任务。”国资委上台后,连续下发一系列国企改制有关文件。 在国资委大刀阔斧的改革下,不到2年时间内,国资委旗下的国有企业在2004年个个成绩斐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甚至连过去6年中有4年亏损的国航、东航、南航三大航空公司,也实现了53.9亿元的利润,几乎一年赚了过去10年的钱。在2004年9月公布的2004中国企业500强中,国资委掌控了370家,占全部企业500强资产总值的96.96%、营业收入的87.32%、利润总额的84.09%。其中前18位巨企全归属国资委。 然而,近日来,越来越多的舆论对国资委的角色定位提出了质疑。有舆论认为,国资委这个国务院任命的非政府系列的特设机构,拥有着“不定性”的超凡威力,渗透在与国有资产有关的每一个角落,使得国资委目前形成的市场影响力,不仅超越了中国证券市场,更出乎中国市场经济各个层面的意料之外。不论是中国股市里国资委与证监会两个“婆婆”围绕股权分置叫板的拉锯战,还是国资委“不能成为‘婆婆加老板’”理论演变为“过渡时期还得多管”论,国资委在外界舆论中俨然被描述成了一个“官商一体的超级公司”。这种权力膨胀,致使国资委的正式身份模糊不清,外界疑虑、异议渐起。 一边是“管人、管资产、管事”权力的全面掌管,一边是不承担法律责任“游离于法律法治之外”的行为状态,有人担心这有可能让国资委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一套自我激励、自我授权、自我运行的机制。 有人指出:国资委管辖的一百多家央企跨越众多产业,如果国资委如此运行下去,会不会在中国经济中出现一个权力膨胀的“巨无霸”?尽管完善国资委的权力和权利是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需要,但如果国资委仍然是市场主体和监管者的“双面人”身份,那么,这种权力和权利的加强是否会导致对改革目标的摧毁? 对话 如何界定国资委的权力与责任 主持人:濮婕 嘉宾: 黄群慧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企业管理研究室主任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 易宪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