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远征:融资渠道错位 中国金融结构选择的两难(3)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8日 19:49 《全球财经观察》 | |||||||||
《全球财经观察》:从现状来看,目前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但未来哪种结构更适用于中国呢? 曹远征: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中国的选择非常困难,非常矛盾。中国的公司法很多反
和这个问题相关的是,假设你选定了结构,这个结构能否实现呢?做到的代价是什么?比如日本和英国,在1990年代初,英国为了发展伦敦的资本市场,把这个行业全部开放,开放的结果是英国传统金融机构全部完蛋,被国外全盘收购。日本银行业大量开放之后,银行业金融机构大量地出现坏账问题。所以问题首先是哪个金融结构对我们更合适?其次假如你选择了一个好的,最后却做不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使现有的结构更有效和完善? 《全球财经观察》:企业以何种方式融资,反映在金融结构上,究竟有怎样的不同? 曹远征:如果在这个层面讨论问题,你就会发现,中国股市、中国金融有很多有意思的问题出现。如果中国的金融机构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银行在严格意义上是不应该支持股市的。现在证券市场要求银行融资,那么这一做法的合理性多大,就应该提出质疑了。金融结构问题在很多地方都反映出来,比如说,如果是间接融资为主,那肯定首先要保证储蓄,因为它是最重要的一个资金来源;如果是以直接融资为主,储蓄的重要性就不是很大。那现在的金融结构需不需要改变?毕竟利息这么低,储蓄都能进来,这不是最好的吗?成本最低的事吗? 如果需要改变是另外一件事,这直接牵涉的就是企业以何种融资方式为主的问题。在任何一个金融结构下,企业都是可以获得发展的,但是体现出来则不一样。 《全球财经观察》:对于企业来说,为什么这两种方式,不能同时发展?中国现在的情况是怎样的? 曹远征:如果以间接融资为主,在股本金的处理上,主要是靠私募,收购兼并私募然后使其壮大,在债务融资的处理上则由银行提供债务来源;如果是直接融资为主,基本是靠公募,靠上市,它的债务融资是靠发债;基本结构是这样一个结构。但是你看,中国现在的问题,银行是债务的主要来源,但银行只提供短期债务,不提供长期的贷款。在股本金方面,私募系统不发达,它需要公募,出现了一个公募市场,你会发现这四块中间,它是这样两两相对的:发达的股市和发达的贷款,而私募和债券融资却没有出现,这就造成一个很大的错位,由于银行只提供短期贷款,一到长期就变成坏账,宏观调控中你会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企业贷款紧缩,只能紧缩短期融资,长期贷款紧缩不下来,没有一个化解的余地。 在股本这块,也是同样的情况,要么就上市,因为私募不是很发达,上市中间对于监管的要求非常严格,和这边正好是错开的,于是造成中国和直接融资相匹配的债务市场发展不是很快,和间接融资相匹配的私募市场发展也不是很快,这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扭曲。 那么对企业的治理结构也发生了一种错位:如果我满足股东,我一定会掏空银行的账户;如果我满足银行的利益,大股东一定有问题。治理结构另外一个层次反映的问题就是,究竟是谁更加重要?在治理结构上,我们有独立董事,但是银行突然发现,自己的债权突然虚置,债权人的利益不能得到保护,这就是和融资结构相关的治理结构的问题。 链接: 曹远征简历 曹远征,1954年6月生,现任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南加州大学客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曾先后在青海省对外贸易局、青海省政府、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研究院工作,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 曾任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经济专家,自1990年以来,担任多个经济转型国家(如越南、蒙古、捷克、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等) 经济顾问。 联系编辑gaoqianlan@gfo.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