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巴曙松:中投最好策略就是什么都不投(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7日 06:58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巴曙松:我们不能低估中国的投资者对于各种政策可行性的把握能力,他们有能力判断哪些政策是可行的,哪些政策可能是说说比较舒服。网上到处看看,可以发现网友对于“十教授”的观点分析得很理性。

  网友:放国内投资者投资港股是不是一个选择?

  巴曙松:实际上目前国内投资者投资港股有几个渠道,比如说有QDII。但是国内有很多QDII甚至沾到了雷曼债券上了,所以国内对于QDII比较谨慎。但是从大的角度来看投资港股的机会,我们看到香港资本市场还是一个国际资本主导的市场,现货市场40%是外资主导的,期货、期权牛熊证70%都是由外资主导的。国内投资者要熟悉这些主流资金的想法,炒作手法,同时也要增加自己对于资产的定价能力,但是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方向来看,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整合来实现,比如两地ETF的挂牌,QFII规模的扩大,CDR的发行。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备选的一些政策。

  中投最好策略就是什么都不投

  记者:金融危机以来,有很多观点说,目前是中国资金出海进行海外收购的好机会。但是在金融危机中,中国还是经济增长的绿洲,很多国家的资金都来中国投资。您认为在目前这种状况下,中国资金出海投资的机会有多大,面临哪些风险?

  巴曙松:中投公司自成立以来正好赶上市场的大萧条、大调整,从成立到现在,最好的投资策略就是什么都不要投,只要有投资,资产就会有缩水。全球的主权财富基金平均大概有30%到40%的缩水,中投可能是幅度最小的。中投的一个主要贡献是参与了国际上关于主权财富基金游戏规则的制定,比如圣地亚哥共识。主权财富基金应该怎么运作?有什么规则?如果没有中投我们可能还不能参与这个会议。中投现在手中绝大多数是现金,怎么去看待抄底?海外的金融机构不是我们所熟悉的,而且现在的金融机构,整个中国对外投资的组合里面,金融行业比例比较高,所以我们要从金融行业转向非金融行业,特别是向技术、品牌、加工制造能力以及资源的转移。第二,从靠金融机构或投资者自己投资可能要转向让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合作投资。现在中国的企业都在谈走出去,走出去是必定的方向,但实体企业在进行海外兼并整合的时候,他们的优点是熟悉行业状况,但其缺点是缺乏金融财务法律方面的专业人才,缺少国家和国家之间协调和沟通的渠道,而我们的主权财富基金和其他金融机构有这样的专业经验和人才。

  限制大小非缺乏法理依据

  网友:请问您如何看待大小非减持,是否应限制大小非减持?

  巴曙松:大小非是中国资本市场转型的一个产物,表现是大小非减持现象。但其本质原因是资金紧缩、信贷紧缩导致大小非资金紧张需要在二级上减持,实际上反映的是宏观经济紧缩和经济回落,同时也反映了二级市场的估值让大小非觉得估值过高,所以要卖出。换句话说就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之间互动的关系。脱离了这一点去谈大小非会很难。我们去限制大小非,我们的法理依据在哪里?

  资本市场先于实体经济见底

  网友:有人建议,拿出部分外汇储备设立股市平准基金。您认为可行吗?请问您认为股市什么时候会迎来春天?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