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探索中国“第三条道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31日 07:35 中国经济周刊

  夏一仁

  “第三条道路”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欧美主要国家流行的一种思潮。它主要是针对二次大战后西方国家实行的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两条道路由盛而衰所提出的一种新的治理国家方式。战后在凯恩斯主义指导下,西方高度重视政府的作用,对经济实行有效的干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扩大投资、刺激消费、兴办国有企业、促进公共事业、创建福利国家等等。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西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许多国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从萧条到繁荣,但到后期出现了许多弊端,如市场失灵、政府包袱沉重、效率低下等。因此,从70年代末期开始,新自由主义逐步取代了凯恩斯主义,在西方占据主流地位。新自由主义大力提倡回归自由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主张私有化,减少公共投资和社会福利。这些措施给西方经济注入了活力,使许多国家摆脱了困境,实现了振兴,但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政府的作用减弱、公共福利下降、两极分化严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以及美国出现了“第三条道路”的思想,即既不是凯恩斯主义又不是新自由主义或既非“老左派”又非“新右派”的第三种发展模式。“第三条道路”融合了国家干预和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重点是为了解决效率与公平问题,宗旨在于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促进社会平等与正义。

  中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率先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兴起市场经济改革。近30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地丰富,整个国家发生了深刻地变化。但是也出现了贫富不均、发展不平衡、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诸多问题。当前中国社会十分关注效率与公平问题,和谐社会建设已提上国家重要日程。卢后盾博士认为,中国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在实行市场经济改革以后尚未找到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的平衡点,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实现社会的公正,而这些恰恰与西方“第三条道路”具有相同的理念。因此,他提出中国应当在充分研究和吸取西方“第三条道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实际,提出自己的“第三条道路”思维。

  卢后盾博士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第三条道路”问题,曾经在许多大学作过专题讲座。《第三条道路思维——从西方到中国》是他十年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该书向读者全面介绍了西方“第三条道路”的思想及其实践,阐述了“第三条道路”的思想理论基础。与此同时,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认为中国具有深厚的“第三条道路”的思想积淀,他从当前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外交等不同侧面,提出了有关中国“第三条道路”的见解。该书是迄今为止中国第一部将第三条道路与中国市场经济改革进行比较研究的专著。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