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撰文=钮建军 许磊 撰文=许磊
——专访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
“人民币过快升值,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有利有弊,但总体来讲,弊大于利。”3月初,就在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再度突破1:7.11关口的当天,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与国家外汇管理局一墙之隔的华融大厦接受本刊专访时,不无忧虑地说道。
在郭田勇看来,人民币的升值虽然可以提升中国银行业的资产估值,但由于本币升值对中国经济不可忽视的基本面的影响,中国银行业将承受巨大的压力。因此他建议,中国必须利用现在的时机,加快自身的经营改革,一方面加快在国内的综合经营步伐,从而增加中间业务来源,另一方面收购海外扩张步伐,使自己的利润来源不在单独依靠中国内地。
在这次专访中,郭田勇反复强调中国要避免日本90年代的“失去的十年”中,大量商业银行由于盲目扩张所导致的破产,同时要学习美国因势利导的混业经营政策。
本币升值,有火焰也有海水
估值上升,风险和压力也在增大,不好的方面或许更多
数字商业时代(以下简称DT):从去年年末以来,人民币升值明显加快,有统计数据表明,从1月份至今,人民币已经连续30多个交易日突破了11个整数关口。这对于中国银行业究竟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郭田勇:人民币升值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可谓有火焰,也有海水。
从好的方面说,国内商业银行的资产大多以人民币形式存在,因此人民币升值使得银行资产估值上升,国际投资对银行的定价也随之提高。但持有外汇比较多的银行,则面临较大风险和压力。
但不好的方面或许更多一点,或者说中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也许更多一点。其一是由于人民币升值使得出口型企业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由于银行是这些企业的贷款人,企业经营业绩的下滑势必会导致银行资产质量的下降,增加不良贷款率。
其次,几大国有银行改革时,国家以外汇(主要是美元)形式注入资本金,人民币升值,这些资本金则相应出现贬值,按国际会计准则测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就下降。
最后是在人民币不断升值过程中,国际热钱的涌入数量巨大,在中国购买大量资产的非常多,而一点这些外资开始撤离,外币资产多的银行就会受到较大影响。
衍生品无助规避汇率风险
单边市场,缺乏交易对手,衍生品无法产生效力
DT:央行此前已经推出了很多有关人民币的衍生产品,并且在其《货币政策报告》中,多次重申将加大人民币衍生产品的研发,而各商业银行也有各种汇率避险产品。这些是否可以帮助企业和银行化解您上面提到的风险?
郭田勇:银行虽然有很多用来降低汇率风险的金融衍生品,但使用降低风险的金融产品的前提是要产生交易,而在所有人都认为人民币会一直升值的情况下,这些产品的效力也就失去了。
不仅企业如此,银行也是一样。在所有市场人士都认为,人民币将持续升值的情况下,即使央行推出了新的衍生工具,比如人民币期权,那么也不会交易的。衍生品只有在市场产生分歧时才能奏效,因为衍生工具的避险功能是通过方向交易行为,术语叫做对冲才能实现。在单边市场中,衍生工具由于市场缺乏交易对手,根本不会产生效力。
因此,我认为银行是不能通过衍生品或者简单的改善管理手段规避汇率风险的;或者说,通过管理手段的改进规避汇率风险的可能性极小。这也是中国银行业要直面的问题。
当然中国也缺乏得力的专业人才去研发衍生品。据我所知,很多商业银行推出的汇率避险产品都是购买外国已经形成的衍生产品后,进行简单的加工包装后,推往国内的。中国太缺少外汇方面,特别是国际级的人才了。